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调整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六节 调整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西江农场,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生产力水
平的同时,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
  首先,场党委组织全场职工、干部认真地学习以中共中央在这一时期发布的一系列重要文
件,如:“五条”、“十二条”、“六十条”等;学习了农垦部、东北局和省委关于整顿国营
农场的一系列决定。在贯彻“五条”、“十二条”的过程中,普遍开展了是建设社会主义还是
吃社会主义;是发展生产力还是束缚生产力;是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还是伸手向国家要钱;是实
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同工同酬分配制度,还是永远保留等级固定的工资制度的讨论。通过
学习讨论,普遍增强了政策观念,进一步明确了农场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调动了职工、干部
的积极性,促进了农场的整顿和发展。l963年春,全场有l,200名职工,“在春播前,积极职
工6,000名,占总数的50%;一般的360名,占总数的30%;落后的、不安心工作的240名,占
20%。据调查,现在全场l,718名职工,积极的增加到l,283名,增加了683名,占总数的75%;
中间的291名,占17%;落后的和不安心工作的l44名,占8%。从而积极的更积极了,不积极
的积极了,落后的转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大西江农场党委《六三年工作总结》)。从
1963年开始,各生产队普遍开展了生产建设好,经营管理好,贯彻政策好,政治思想好,职工生
活安排好的“五好”生产队竞赛活动,它对改进领导工作,改变政治思想面貌,搞好生产等方
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掀起了学雷锋、学毛著热潮。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及
周恩来总理等中央其他领导人的题词、《雷锋日记》、雷锋事迹在报刊和电台公开发表、广播
后,全场立即掀起了学雷锋,树立共产主义思想,做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爱祖国、爱共产党、
爱本职工作的学习活动。各单位以团支部为主,组织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学雷锋做好事,并要
求象雷锋那样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开始,以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
移山》(后来称为老三篇)为重点,以自学为主,兼有辅导、树典型和交流经验等方法。不久,
解放军中出现了廖初江、黄祖示、丰福江学毛著积极分子,在这些典型人物的推动下,农场学
习毛主席著作的活动逐步形成了高潮。这在当时,对于改造人们的思想,正确树立无产阶级人
生观和世界观,振奋革命精神和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股
学习热潮后来被林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了。
  第三,培养提拔新生力量,健全各级领导核心。大西江农场党委,遵照毛泽东主席“培养
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教导,从l964年春到1965年6月末,在全场选拔和
培养了46名新生“苗子”,其中提拔使用了l5名,健全了场、队级的领导核心。他们年纪轻
(平均年令28.6岁)、干劲足,是一批理想的骨干力量。
  培养和选拔各级领导班子的接班人,是革命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项艰巨
的政治思想工作。既要有无产阶级的远大目标,又要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既要下决心培养,
又要看是否“成材”。在这些方面,大西江农场党委花费了很大的气力。
  1、克服保守思想。l964年春,党委在讨论培养和选拔革命接班人时,一部分领导干部对
它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存在着论资格、排辈数、比级别的保守思想。有的看不到新生力量的
成长,觉得无人可提;有的认为缺了就向上级要,用不着自己花力气培养;有的有顾虑,怕新
提起来的干部级别低、资历浅,压不住茬;有的怕提了新干部,影响老干部的情绪等等。针对
这些思想问题,党委:连续召开了三次会议,联系本场干部队伍状况,学习毛泽东主席关于接
班人的论述和中央、省委的有关指示,使大家逐步认识到,培养接班人不仅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而且也是农场事业的迫切需要,同时农场基础厚实,完全有条件。从而提高了党委成员和各
级干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党委决定,把培养选拔新生力量的工作列为党委的议事日程,层层
负责,全党动手,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培养接班人。
  2、制定规划。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党委、支部对职工队伍考察了解和摸底排队,从中
选拔了46名“苗子”列为场队级干部培养对象。对这些培养对象,制定了三年规划,要求是:
①健全领导核心,配齐正职,补上缺额。②每个生产队配上两名新生力量。③安排处理20名老
弱病残和不称职的干部。具体落实提拔职务、被培养人和培养时间,做到了任务明确,办法具
体,措施得当。
  3、注重培养。为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党委有计划地安排他们担任不脱产的领导 工作,
其中,安排兼职副政治指导员6名,副队长5名,工会副主席7名,团支部副书记9名,农工组长
11名,进行实际锻炼,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正职带副职,现职带后备,
领导干部分工包干,实行“一帮二带三交”的办法,即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带他们参观学
习,带他们一起抓工作;交给任务,交待政策,交给工作方法。经过培养锻炼,到1965 年春,
有8名被正式提为副政治指导员,5名提为副队长。同时,对少数经过锻炼进步不快,提高不
大,群众有意见的培养对象,采用内部除名、另行物色的办法解决。
  这样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培养选拔接班人,既有领导意图,又有群众基础,
既强调年龄,又注重心灵,既强调文凭,又注重水平,完全符合任人唯贤的组织路践。被提
拔采用的接班人,六十年代中期,对农场的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
的破坏,这项工作未能持续下去。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多数成了阻止揪斗“走资派”的“
保皇派"和批判“旧制度”的“保守派”。
  第四,1964年秋后,全国开始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大西江农场也进行了对中共中央
发布的《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即双十条)的学习。l965年春,又进行了对中
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的学习。为搞好面
上的社会主义教育,1965年秋,九三农垦局和各农场组织了工作组,进驻了一些重点生产队,
一边进行宣传教育,一边调查摸底,发动群众,为以后点上“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
织、清思想,下同)做好准备。
  面上社会主义教育之后,于1966年2月11日,由黑龙江省委组织的社教工作团大西江分团
120人,在王维、李春富率领下进驻本场。从此,点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场轰轰烈烈地展
开了。机关和各生产队开始“四清”。群众揭发坏人坏事,领导干部“上楼”、“洗手洗澡”。
同年秋季,全场“四清"工作基本结束,同全国形势一样,“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社教
工作分团遂告撤点。
  这次运动是党内“左”倾思想的产物,它导致了阶级斗争的扩大化。但是,它对于提高广
大群众的阶级觉悟和工作热情,对于克服干部中的不良作风和改进经营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