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提高生产力水平

第八节 提高生产力水平




  一、武装重点机械化生产队
  1963年2月,由农垦部主持,在哈尔滨召开了黑龙江垦区重点机械化会议。会议决定l963
年重点武装100个生产队,以后每年武装一批,争取到l967年把全省国营农场的生产队基本武
装起来。
  分期分批武装生产队,是提高农场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措施。当时,国家对农业技术改造所
能投放的设备和资金是有限的。这些有限的设备和资金只有重点使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生产队是农场的基础,只有武装好生产队,才能办好农场。同时,重
点生产队能够促进农场加强生产建设,从而达到从基础上整顿好农场的目的。农场机械化水平
的高低,是决定农场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重要因素。分期分批的武装生产队,逐步提高农场
的机械化水平才能改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低的状况。
  武装重点机械化生产队,是从一些生产和经营管理基础较好的队开始,其基本条件是:
(一)规模适宜,可迅速定型;(二)生产水平较高;(三)商品率较高;(四)干部管理水平较强,
职工干劲足,完成财务计划好。根据这些条件,经国家批准,本场1963年武装的重点机械化生
产队是九队和十队。从l962年各生产队的经营规模和生产成果来看,这两个生产队做为重点机
械化生产队也是合适的。(见附表)
   1962年各生产队经营情况表 单位:亩、斤、元、台


  国家对重点机械化生产队有较科学的规划和比一般队有较高的效益的要求,提出亩产200
斤,每一直接生产的农工生产粮食30,000斤,商品率80%的三项指标,强调标准作业,树立优
质高产的榜样。因此,它对一般生产队起着推动作用;一般生产队为创造条件列入重点机械化
生产队而普遍掀起了竞赛热潮。
  二、机械更新
  在调整恢复时期,加快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大规模的更新农业机械。
  前面已经提到,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年代初期,大西江农场的主要农机具已破烂不堪,使
农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加强机务管理工作和提高修理能力外,根据
国家规定,从1962年起报废了一大批机械。1962年报废了l0台“纳齐”、2台“KS——30”拖
拉机,l台“C——4”康拜因。1964年报废了6台“C——80”拖拉机,1台“DT——413”拖拉
机。与此同时,
  国家不断的向农场增设新的机械。本场各种拖拉机由1962年的29个自然台增加到1967年的
83个自然台。其中“东方红——54”拖拉机由19台增加到68台,平均年增加速度为23.4%。康
拜因由l962年的40台到l967年增加到45台,其中增加了“GT——4.9”康拜因13台。大规模的
农机具更新,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提高农艺技术水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场职工和干部,遵循自然规律,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
愈加重视,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如:机械除草、耙茬播种、良种培育、化学灭草、小麦分段
收获等等。其中,1962年进行的化学灭草试验,大西江农场是全省农场中大面积进行试验最早
的农场之一。小麦分段收获作业法,大西江农场也是试验、推广较早的农场之一。
  小麦是农场的主要种植作物。由于“麦熟一晌”,成熟期非常集中。收割时期恰逢多雨季
节,康拜因的性能仅适合于小麦完熟干燥后作业,这时杂草又迅速生长起来,对联合收割造成
严重障碍,给麦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多年实践的摸索,根据小麦和杂草的生育特点、麦
收机具的性能、麦收期间的气候条件和晒场处理能力等因素,采用了小麦分段收获作业新技术。
所谓分段收获,就是在小麦的黄熟期,开始利用割晒机带杆收割,就地铺晒,利用其自身的
后熟作用,在干燥后拾禾脱粒。实践证明,这是适合农场特点的一项先进的新技术,能够提前
收获,解决麦收中的雨害问题,并能起到丰产丰收的作用。
  为了推广这一新技术,当时大西江农场农业技师张志连,在掌握小麦的成熟度、放麦铺的
角度、割幅的宽度、割茬的高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从l962年以后,
全场小麦收获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方法。
  四、培训机务人员
  在试验、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大西江农场还加强了对机务工人的技术培训工作。为
了提高机务工人的技术水平,从l962年起,场每年利用冬闲时间办两期(驾驶员、助手)机务培
训班,每期约30至40天。
  由于技术水平高低不同,驾驶员与助手所培训的内容有所不同,但都设有政治课、农业课
和机务课,以机务课为主。政治课,由场党委领导成员任教,主要讲形势和机务人员存在的思
想问题等,以提高认识,克服缺点,改进工作。农业课,由农业技术员任教,主要讲土壤、农
作物栽培技术、标准作业及农艺要求等,以提高机械为农业服务的思想认识和农艺技术知识。
机务课,由机务技术员或有实际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老技工任教。助手主要学习农机具的
保养和使用,一般机械原理,简单的故障分析和排除等;驾驶员主要学习机械构造原理,性能
和使用、保养、修理以及电学基础知识、标准作业等等。培训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
的方针,采取阶段测验和期末考试的方法,并将考试成绩列表张榜,公布于全场。这些方法有
力地调动了机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全场范围内,掀起了队与队之间,人与人之问的学习竞
赛热潮。这一工作的开展,弥补了当时农场技术力量不足的缺陷,提高了生产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