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大西江农场党委根据黑龙江省和农场总局的部署,于1983年4月成立了《大西江农场史》
编审委员会,下设由二人组成的编写办公室。同时,向全场发出了《关于开展编写农场史工作
的通知》和《编写场史宣传提纲》,对编史的意义、目的和作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为编写《
大西江农场史》奠定了群众基础。
编写农场史,资料是基础。由于各种原因,本场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甚少。l968年以前的
各种资料场档案室几乎没有记载。1968—1976年的文献资料也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我们花
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内查外调,搜集和考证资料,动用各种卷宗600余卷,发征集信20余
封。还先后到嫩江、讷河、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北京等地查阅档案和访问老同志,共
抄录文字和采集口碑资料200余万字。
编写称之“百科全书”的农场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内容多,涉及面广,专业知识性
强,非几名专职编写人员能够完成的。场党委十分重视场史编写工作,自1984年6月,配备了
三名编写人员,从资金、办公地点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场史编写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场长、编委主任齐惠忠、党委副书记、编委委员陈松安,都在百忙中利用早晚时间,一字一
句地进行修改、审定。各专业志撰写人员也都做出了不懈地努力。因此,这部农场史是在党委
亲自关怀下,集体劳动的成果。
编写《大西江农场史》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
一届六中全会《决议》为指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遵循实事求是,秉
笔直书的原则;采取史志结合的编纂体例;力求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紧紧抓住农
场经济发展的主线,全面记述大西江农场从l950年建点至1985年底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
卫生诸方面发展的全过程,极力反映农场历史的本来面貌。
编撰本书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从1984年11月至l985年12月,按当时“下限为1983年”的
要求,初稿基本完成;二是从1989年5月至9月,按“下限到1985年”的要求,对原初稿进行了
大量的补充、修改工作,完成了向农场、管局、总局的送审、定稿任务。在我们编写的过程中,
业务上得到了总局农垦史编写办公室、管局史志编写办公室的及时指导,得到了场内各部门
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得到了建场初期老同志的支持和鼓励。在此,向曾给予我们协助和支持的
单位及诸同志,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编写人员水平有限,加之编史修志又是一项新工作,因此,书中一定会存在不少
缺点和错误。敬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续编《大江西农场史》时纠谬补遗。
《大江西农场史》编写办公室
一九八九年九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