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气象

第八节 气象



一、农场气候概述
  大西江农场地处东经124°45′~125°9′,北纬48°52′~49°4′,属寒温带大陆性季
风气侯,气候差异显著,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0.8℃,年降雨量为545.8毫米,高温期及降雨期集中在7、8月份。年无霜期
为120天左右,初露为9月17日,终霜为5月21日,全年日照为2532.1小时。
  春季:农场春季时间短促,气候多变,气温日较差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回升处于南高北低
形,多大风,最大风速可达20米/秒,蒸发量大,但降水量少,季降水量在68.2毫米,有十年
九春旱之说。3月下旬土壤开始解冻,到4月上旬已化冻5~10厘米,中旬可达10厘米以上。4月
中旬日平均气温可稳定通过零度,此时积雪全部融化,5月1日左右日平均气温可稳定通过7℃,
大田可进行大面积播种,5月中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终霜期在5月3日~6月5日。
  夏季:受北太平洋高压及东南季风控制,处在大陆的暖脊和季风影响下,常有低温出现。
多雷、暴、阵雨天气,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季平均气温为19.2。C,季降水量为360毫
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全年降水量的锋值在7月份,历年平均为164.3毫米,最高
年份322.7毫米,出现在1981年。
  秋季:气候多变,10月同3月天气一样,寒暖不定,被称为“三寒四暖娃娃脸”天气。气
温日较差变化剧烈,处于东亚锋区南移气温阶段,降温剧烈,霜冻较早,初霜历年平均在9月10
日~25日。盛行南风,季降水不稳定,一般集中在9月份,常造成秋涝现象,影响大田收获。
季气温剧变≥10.0℃,积温终日历年平均为9月19日结束,农作物基本上停止了生长。
  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控制和季风影响,时间漫长,气温寒冷,空气干燥,在单一的极地
大陆气团影响下,盛行西风和西北风。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它是本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降
水最少、积雪日数最长的季节。
  二、大气状态
  (一)气温
  农场年平均气温为0.8℃,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平均为-28.1℃,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
月份,平均为25.8℃。稳定通过零度积温为2716.0℃,初日为4月6日,终日为10月19日,日数
为198天,最长日期为211天,出现在1975年、1998年;最短日数为176天,出现在1987年。最
多零度积温为2947.0℃,出现在1975年;最少零度积温为2508.4℃,出现在1972年。稳定通过
7℃积温为2497.90℃,初日为5月6日,终日为9月28日,日数为147天。最长日数为166天,出
现在1979年;最短日数为127天,出现在1972年。最多7℃积温为2795.6℃,出现在1975年;最
少7℃积温为2047.4℃,出现在1972年。稳定通过10℃积温为2312.50C,初日为5月12日,终日
为9月19日,日数为131天。最长日数为145天,出现在1974年;最短日数为115天,出现在1981
年。最多10℃积温达2501.9℃,出现在1974年;最少10℃积温为2014.2℃,在1972年。
  (二)降水
  农场全年降水量为526.6毫米,最高年份可达716.7毫米,在1998年;最少年份为397.4毫
米,出现在1977年。年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历年平均为360毫米,最多年份为544毫米,出现
在1982年;最少年份为182.2毫米,出现在1983年。历年最长无降水量日为45天,出现在1988
年的1月8日~2月21日,历年最长连续降水日为14天,降水量为212.9毫米,出现在1997年的8
月1日~14日。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为107.6毫米,出现在1974年8月1日。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
水量的68%。
  春季降水历年平均为68.2毫米,最多年份为141.1毫米,出现在1984年;最少年份为15.0
毫米,出现在1986年。秋季降水历年平均为83.3毫米,最多年份为129.3毫米,出现在1973年;
最少降水年份为15.5毫米,出现在1977年。春秋两季降水量在本地区只占全年的27%。冬季
降水量平均为14.9毫米,最多年份为24.3毫米,出现在1988年;最少年份为6.5毫米,出现在
1971年、1976年,结冻期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5.9%。
  (三)日照
  农场属于较长日照时数区,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32.1小时,也为可照数时数。季节不同,
日照时数亦不同,年内变化十分明显。农场农作物生长季节为4月~9月末,平均日照时数为
1394/小时,其中4月为226小时,5月为253.1小时,6月为245.1小时,7月为222.1小时,8月
为237.1小时,9月为210.6小时,春季为734.7JJ!、时,夏季为704.3IJ!、时,秋季为411小时,
冬季为678.4小时。日照的百分率是冬季大、夏季小,春秋两季居中。按常规,冬季的昼短,
日照时数应该少,但是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云量少,所以日照的百分率就大。夏季的昼长,
日照时数应增加,由于夏季降水多造成阴雨天多,使实际日照时数减少,因而夏季的日照百分
率为最小。
  (四)蒸发量
  农场年蒸发量为1252.8毫米,全年蒸发量分布明显,冬季蒸发量最少,夏季蒸发量最大,
全年蒸发量最大月份出现在5月份。5月份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60.7毫米,最少月份出现在1月份,
历年平均蒸发量为5。8毫米。从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比较是“支出大于收入”,因此说“雨
水是珍贵的天然水”资源。
  (五)风
  农场区域内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年盛行南风。年最多风向频率为南风,频率为10%,
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春季的3月~5月份,1971~1990年春季平均风速为4.4米/秒,1991—1998
年,平均风速为11.5米/秒。原因是森林的破坏造成风速增大。
  (六)霜冻
  当地面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在地面或其它物体上结成白色的晶体,
多出现在睛朗的夜晚或清晨。农场农业生产的危害主要是秋霜冻,历年平均为9月17日出现初
霜,次年5月21日终霜,无霜期为120天左右。最早初霜年份为1978年9月9日,最晚年份为1974
年的10月5日,最早终霜年份为1996年的5月3日,最晚终霜年份为1992年的6月5日。历年最长
无霜期的年份出现在1984年,为139天,最短的无霜期的年份出现在1972年,为99天,早霜对
大田农业危害很大,免灾措施在于运用高产早熟品种适时早播。
1968~2000年气象各要素表
表2—2
0000057;[/$$p]
1986~2000年平均气温对照表
表2—3 单位℃
0000058;[/$$p]
1986~2000年降水量对照表
表2—4 单位:毫米
0000059;[/$$p]
            1986~2000年各月日照时数对照表
表2—5
0000060;[/$$p]
1986年~2000年各月蒸发量对照表
表2—6
0000061;[/$$p]
稳定通过0℃、7℃、10℃初终日积温
表2—7
000006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