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集市贸易

第二节 集市贸易


农场的集市贸易,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发展壮大的。
  为引导商品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农场和工商部门十分重视培育和发展集市贸易市场,1992
年拆迁了1983年修建的简易市场,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并扶持和培育了周二大集。
  周二大集是1993年1O月由业户自发形成的。初期,嫩江县伊拉哈镇有五六个业户逢周二便
到西江农场场直卖货,经营的是水果、蔬菜和鞋类等少量物品。后来农场的一些业户逢周二也
将自家经营的商品和农副产品拿到工商部门指定的场地卖。此态势规模不断扩大,摆床设摊的
经营者和赶集购货的人员与日俱增,最终形成大集。每逢星期二,场直中心街以北西江路两侧
和市场周围的场地都被货摊所占据。年节期间,鳞次栉比的摊床、货车、案台和熙熙攘攘摩肩
接踵的人挤满了上万平方米的街道和场地。走的、看的、买的、卖的、喊的、叫的、侃价的、
说笑的,甚是热闹。
  集市经营者有农场下岗职工、退休工人、闲散人员,大多是来自九三、伊拉哈、双山以及
齐齐哈尔、讷河、嫩江的业户,亦有周边村屯的农民。上市的物品上千种,有油米面粉五谷杂
粮,有新鲜的猪羊牛肉、蛋禽鱼虾,有干鲜的山珍海味、随季的瓜果蔬菜、糖果糕点并有各种
熟食;有应时新颖的服装、布匹、鞋帽针织品,日杂用品从锅碗瓢盆到刀剪五金、针头线脑,
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批发零售,成交额平时每集10万元左右,春节前的旺季大都突破50
万元。赶集的除农场的居民之外,亦有周边村屯的农民。农场大部分家庭在集市这天的花销少
则几十元,多则一二百元。买的水果蔬菜肉食等,基本上够吃一个星期的,等下个集市再买并
形成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