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离退休干部工作

第七节 离退休干部工作



一、概况
  农场离退休干部工作始于1980年,由组织人事科兼管,未指定专人负责。
  1987年,成立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组织部干事兼支部书记,具体负责离退休干部(简称
老干部)工作。
  1988年,老干部支部设一名专职干事(正科级),隶属于农场办公室。
  1990年,老干部支部配专职书记一名。
  1992年,成立老干部科,配科长(兼支部书记)1人,工作人员1名。
  1998年,成立老干部工作委员会,农场党政领导担任领导小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任委员。
  农场时有离退休干部247人,其中建国前参加工作离休干部24人,退休116人,比照退休107
人,有离退休干部遗属15人。在场外居住的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6人(遗属1人)。
  老干部党支部有党员25名。有“党风廉政、环境建设”巡视小组1 个,“关心下一代政治
宣传教育”小组1个,“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小组1 个,门球队1个23人,“夕阳红”服务队17
支298人,老年人康乐秧歌队一支64人。活动场所有387平方米二层楼康乐中心一座,备有齐全
的学习、健身、娱乐、影视设备等7个房间,有门球场地2个,文体活动广场一处。医院设有老
干部门诊室,有4间病房8张病床和专职医护人员。
  农场老干部工作主要是坚持政治上高看一眼,感情上厚爱一分,生活上优惠一点的原则,
关心爱护老干部,为其排忧解难,使其安度晚年。创造条件丰富其政治、文化、物质、体育生
活,发挥其余热,使之老有所管、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农场党委十分重视老干部工作,从讲政治求稳定促发展的角度,将老干部工作摆上日程,
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老干部工作,召开座谈会,党政领导向老干部介绍农场的形势、任务、
工作情况,征求老干部们的意见,了解具体问题及困难。组织老干部巡视全场工农业生产情况。
农场党政领导坚持节假日和老干部有病探视制度,重阳节、春节同老干部一起茶话、联欢,向
老干部报告农场改革与生产形势,一起进餐,并于春节前夕带礼品逐户走访慰问老干部。老
干部的遗属也相应地受到了农场的关怀和照顾。
  二、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
  在管理上,退休干部执行国家劳动部门有关规定。离休老干部遵照《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
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和中央“关于对离休干部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顾”的指示精神。1981
年6月23日农场党委专门做出规定:老干部离休后享受原级别的政治、生活待遇,优先解决住
房、吃水、烧煤、就医等问题。供应豆油每月增加半斤,每年解决一车引火烧柴,每年于开江、
封冻时免费供应两次鲜鱼,保证按时发工资,报药费。医院设老干部门诊、病房、专职医护人
员,并从1990年实行免费医疗。另外,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未担任处(县)级职务的十八级以上
的老干部,离职后享受处(县)级政治生活待遇。
  1983年至1998年,每年为老干部普检一次身体,组织一次春游,有6名老干部还去齐齐哈
尔、太湖疗养院疗养过。
  老干部离休异地安家给予安置费;农场房屋转让、老干部住房减价金10%;农场建住宅楼,
老干部优先购买、随意挑选楼层,每平方米价格优惠100元钱(一套房子优惠8000元左右),
家在生产队的离休老干部愿意搬到场部的,给予5000元的购房补助。2000年,按分局政策,无
工资收入的老干部家属每月发给50元生活补助,老干部加发一个月的生活费,年终享受企业成
果600至800元。
  1998年,开始为老干部送生日蛋糕。阴历九月九日,场长书记等党政领导同老干部一起欢
度重阳节,并向老干部赠送农场产的皮马夹,以示关怀。
  三、离退休干部的政治生活
  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以党支部活动为主。支部大会每月一次。支委会不定期召开。另每季
召开一次离退休干部大会,主要是传达党的有关决议、公告、领导讲话、有关精神;学习报告、
理论、方针、政策、时事形势;介绍农场改革和生产情况、阶段任务,讨论有关方案、征求意
见等。派代表参加农场重大会议,如党代会、职代人、庆祝会、体育运动会等。每周三为老干
部阅文日,看必要的文件、材料,保障其应有的政治待遇及政治权力。
  四、文体活动
  老干部文化体育(康乐)活动,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内活动以文化娱乐为主。农场老干部
活动室建于1987年,面积120平方米,有三个活动室。视听室:备有29英时彩电一台,VCD影碟
机、音响功放设备一套;娱乐室:备有麻将、象棋桌、乒乓球、台球案等用具;阅览室:备有
各种报刊,供老干部阅读。老干部活动室除春节放假五天,坚持常年活动。
  室外活动以门球和秧歌为主。农场建有两个门球场地,有门球队员23名,备有配套器具和
服装,常年活动,每年都参加分局门球赛,系九三分局老干部门球甲级队。
  秧歌队:以“名离退休干部和其他老年人为主体,吸收中青年人参加,配备锣鼓钹和服装,
定期开展活动,是农场广场文化的主角。
  为扩大活动场所,改善活动条件,1999年农场新建一座387平方米、二层楼的集学习、娱
乐、健身于一体的“康乐活动中心”,条件一流、设施齐全,使老干部的各种活动更加丰富多
彩。
  五、离退休老干部余热生辉
  老干部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革命事业,在
职时鞠躬尽瘁,离退休后仍十分关心党的事业,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尽力。为此,1986年
农场党委聘请滕叙谟、李合宝、徐掌印、郑金生四位老干部组成“关心下一代宣讲小组”,作
为中小学生校外政治辅导员,经常到学校进行传统教育。
  1996年5月19日,农场聘请杨晓群、张振和、卫茂盛、滕叙谟、郑金生、吕尚友6名老干部
担任党风廉政建设和环境卫生监督员;聘段发贞、孙万学、刘占江为公安分局警风警纪监督员;
聘吕树山、刘占江为交通、邮电部门行风监督员。上述老干部正气浩然,威望卓著,工作认真,
敢说敢管,发挥了很大的社会作用。
  1998、1999年农场搞小城镇建设修筑水泥马路时,张振和、卫茂盛、郑金生、吕树山四位
老干部主动担任工程质量监督员,他们跟班现场监督,发现问题立即纠正,保障了工程质量。
  1998年,老干部党支部领导成员杨晓群、张振和、李文荣、卫茂盛、吕树山、郑金生、刘
占江、翟义(老干部科长)响应农场号召,垫资650 元为老干部遗属、特困户范玉玲扶贫种植白
瓜籽。在抗洪救灾活动中,老干部支部捐款888元支援灾区,老干部、共产党员秦锦秀病重卧
在床上捐款100元。在救助失学儿童活动中,本不富裕的老干部们仍捐款300元助学。
  上述行动表现了老干部们关心国家、关心下一代的情怀。
  1986年至2000年老干部们为农场的生产建设共提合理化建议217条,被采纳186条。原修理
厂厂长卫茂盛离休后发挥技术特长,为生产一线义务修车30余台次。原医院院长郭泰1993年离
休后开办了家庭诊所,继续为患者服务,年接待病人千余人次。李浩川、赵云忠、胡景香三位
技术干部,退休后长期搞技术咨询。退休干部李泽,开了个“童乐”小卖店,方便了儿童和居
民,也增加了经济收入。1991年,在社会上音像市场混乱时,15名老干部集资3700元开设了“
老干部放像厅”,不但争夺了文化阵地,还创收了1600余元。还有一些退休干部帮助子女从事
种植业和养殖业,解决了下岗和待业问题亦减轻了农场负担。
  1999年7月,第二生产队退休干部职工率先组织了一支老年服务队,帮助晒场处理粮食,
称“夕阳红”服务队。接着,全场16个生产队都相继组织了“夕阳红”服务队。有近300名退
休干部职工为农场的生产建设再做贡献。
  2000年又成立了15个有36名老干部参加的粮食处理监督小组,他们跟班在晒场计车数、清
粮检斤、灌袋码垛,保护了种地户及农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