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党政办公室工作
第八节 党政办公室工作
一、概况
1986年,办公室称场长办,含办公、信访、劳资、交通四个部门,编制14人,其中办公室
4人,信访3人,劳资4人,交通3人。
1987年,办公室单独分出,党政合一,编制9人。
1991年,编制8人。
1992年,信访由办公室分出,归纪委分管,办公室编制减少到4人。
1995年,编制由4人减少到3人。
1997年,机关机构改革,民政、信访归人办公室,人员编制增至4人。年底减少到3人。
1998年底,民政、信访由办公室分出,食堂、招待所归回办公室管理,原编制不变,称党
委办公室。
办公室是一个综合的服务部门,对上是党政领导的参谋、助手,负责沟通、协调上下左右
关系,综合信息,及时反馈,对下要做好整个机关的后勤事务工作,发挥机关窗口作用。概括
说来,办公室的工作职能主要包括参与政务和管理事务两类。政务包括文秘、档案、信访等。
事务工作主要是管好机关小车、食堂、招待所,协助领导做好后勤保障,解除后顾之忧。1998
年机关事务又加上了环境建设的内容。
二、文秘
文秘工作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搞好调查研究、综合情况,及时报送信息、文书处理、督
办、典型材料撰写、会务组织等等。
(一)文书处理
文书处理是文秘工作最日常的工作内容,包括文件登记、编号并办理催办等。领导传阅、
基层借传文件都要有签字,还件要注销。文件处理的通常原则是准确、及时、安全、统一,急
件不过日,普件不过月。
现行文件设有专柜,按发文机关分上行文件和下行文件两类,按发文性质分党委和行政文
两类。上行文的发行机关是中央、中央办公厅、省委、省委办公厅、农垦总局、总局办公室等
多个单位,且逐年有所增加。下行文主要有农场(场发)、农场办公室(场办发)、农场党委(西
发)、党委办公室(西办发)四个种类,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由于工作需要,下行文又增加西场
呈(大西江农场)、西呈(大西江农场党委)、西场文三个种类。1990年以前,办公室每年收文(
包括简报)都在500份以上,以后由于提倡少发文、多办事,收文明显减少,到1997、1998年,
每年收文数量在二三百份之间。
1993年以前,各单位设有专职文书,每年都由办公室牵头组织文书业务培训,以后由于机
构改革,不设专职文书。
(一)撰写材料
自1986年以后,办公室配有兼职秘书。农场领导的大型发言、典型材料通常由秘书人员协
助撰写,重大文件的制发均由秘书人员负责核稿。比如体改办每年下发的全场经济改革整体方
案,组织部门下发的干部任免、聘解职决定等等,都由秘书人员直接参与,而且许多通知、规
定都是在秘书人员综合上来的信息或者报送的调查报告的基础上采用并行文的。秘书同时要按
规范化要求对公文相对固定的格式严格把关。
文件材料打印由打字室负责。自1986年始打字室配两名打字员,1990 年购进一台微机,
配微机员一名。
1993年办公室购进四通打字机两台,铅字打印时期结束。
1998年办公室购进“奔腾三代686型”计算机一台,“理想4200型”数码印刷机一台,将
原破旧复印机更新为E1本佳能新型复印机,结束了传统的油印方式。文件印刷整体水平向前迈
了一大步。
(三)组织会务
会务组织是文秘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不同会议的种类,会务组织各有繁简。机关
内部的小型会议都是临时召集,不需要准备会议材料、布置会场。
会前准备主要包括会场布置、会议通知和车辆安排。这些工作通常在领导确定会议议题、
拟定与会人员范围、指定会场后进行。限于农场实际条件,会场布置一般包括主席台、座位、
音响、会标、花卉等,职代会、党代会等大型会议还要张挂贺幛。大型会议的座次一般由领导
决定。
会议通知有书面和电话两种形式,一般采用后者。会议通知要有接话人记录。
大型会议,如职代会,会前还要由秘书人员撰写工作报告、安排会序,负责把相关材料会
议程序排好、装订、下发。材料发放要求和签到工作同时在会前进行完毕,以免干扰会议。
会间服务主要是供应茶水和传递信息等。
会后秘书部门还要及时与领导沟通,做好就餐、住宿等准备工作。
1986年机关有会议室三个。大会议室一个,可容300余人。中心会议室一个(机关小会议室),
可容70人。党委会议室一个,可容40余人。
1994年原大会议室改为舞厅,商店营业室改为大会议室,可容290人。
1996年,中心会议室改为工会图书阅览室,1997年再改为会议室,称小会议室。
1998年农场根据发展皮业需要,将大会议室改为碧缘皮业加工总,农场百人以上会议、学
习暂用小学食堂。
1986年至1990年,办公室工作一直保持管局先进水平,管局办公室系统工作会议多次在农
场召开。
1995年至2000年,农场连续是管局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三、档案
档案工作自1986年始纳入农场管理轨道,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服务为中心的方针,从场
情出发,突出信息资源开发重点,增添新内容。扩大涵盖面,并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管
理水平明显提高。到年底,档案室保存档案15800卷,比1985年增加了3254卷。
1987年档案工作由整顿、提高转入到门类齐全、达标上档阶段。同时,把农业科技档案运
用于现代化农业建设之中,档案室扩建、发展成综合档案室,设专职档案员3人,被九三分局
定为科技档案试点单位,收集、整理科技档案822卷,填补了空白。档案室全年共收藏文书、
会计、科技、声像、资料档案17653卷,被九三分局评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
1988年,农场被定为农垦档案分类法试点单位,档案管理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适应改革
开放和市场经济形势需要,建立网络,健全制度,合理分类,促进了档案工作整体推进,被总
局和省档案局评为档案管理先进集体。
1989年,档案工作转人升级阶段,档案员刘秀新具体负责。当年档案由过去三个门类增加
至九个门类,基本建设档案归档率为100%,档案室进入档案管理省级先进单位。
1990年,档案室增设长城286型微机一台,复印机一台,进入微机管理,1 1月底进入国家
二级档案管理单位。
1992年,由刘秀新主持开发研制的《微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系统》软件通过管局鉴定。
此课题可节省开支6639元,在垦区首次推广。1993年该软件获九三分局自然科学成果三等奖。
1994年,档案室尝试对档案进行著录输入,实现文书、档案一体现代化管理。在管局档案
立卷、案卷评比中,农场档案室获第一名。
1995年起,档案室开始研制文书、档案自动化系统管理软件。立卷1320卷,其中文书卷86
卷,科技19卷,会计卷1225卷。
至2000年底,档案室保存档案23542卷,其中永久卷3846卷,长期卷3067卷,短期卷14958
卷,科技卷1671卷,专业卷20072卷。
自1986年,农场利用档案在土地纠纷、审计清查以及基建工程等事件
中创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计一千余万元。
1986年到1998年,档案工作始终居管局先进行列,多次被评为分局、总局、省级先进集体。
四、信访
1986年至1991年,信访工作隶属办公室,设主任1人,信访员1~2 人。
1992年,信访办为独立科室,设主任1人,信访员1人。
1993年至1996年,信访办公室归属纪委,编制不变。
1997年至1998年,信访办与场行政办公室合署办公,编制不变。
1999年,信访办独立办公,设主任1人。
1986年起,农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实行集中管理、归口办案、部门配合、协调工作。
1997年,信访工作建立了目标考核制度,细化了责任,并和年薪挂钩。
1998年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农场领导轮流定期到信访办处理群众信访问题。通过现场办
公、当场拍板、交办跟踪处理、一办到底的办法解决来信来访问题,效果显著。
领导接待信访问题,包落实、包解决、包稳定,出现问题早介入、早处理、处理好、不重
访。同时加强了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未雨绸缪,苗头早除,维护了农场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农场信访工作1986年至2000年共审结案件155件,咨询案件58件。
信访案件结案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3—4
000009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