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公安

第二章 公检法武装

第一节 公安



一、机构沿革
  农场公安机关称“九三农垦公安局大西江公安分局”,组建于1980年7 月,当时设有刑侦
组、治安组、秘书组和行政拘留所,有干警12人,看守民警5人。1986年公安干警增至21人。
1987年1月公安分局组建了消防中队,设消防队员7人,改装解放消防车1台。1988年11月公安分
局组建场直巡逻队,设巡逻员7人,治安股长许洪生兼任中队长。1989年2月,公安分局组建交
警中队,设巡警1人,由孙景华任中队长。1990年4月,公安分局组建巡警队,设巡警13人,由
陈洪武任队长。1997年2月,公安分局设立“1 10”报警服务台,设主任1人,成员7人。1998
年1月,公安分局组建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服务站。隶属于交警中队,设工作人员2名,1998年
9月公安分局在全场14个生产队中组建了治安联防大队,每队设5名(共70名)联防队员,着装配
警械及袖标,集训后上岗。至2000年,大西江公安分局设有治安民警队、刑警队、消防队、办
公室、110报警服务台等8个股、所、队,34名警员,3个警务区,18个责任区,担负全场42 个
单位的治安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治安防范
  1、群防组织
  公安分局在全场建立“治保会”42个,有治安耳目28人,治安成员160名,治安员16人,
治安积极分子19人。设消防组织42个,义务消防员1021人,在治安民警队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1999年组建了专职治安员队伍,人员在公安分局开支,由生产队管理,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奖惩办法,在治安民警协助下工作。2000年春节安全防范工作期间,各生产队相出现了“三户
联防”、“四户联防”、“小区联防”、“民兵联防”等群众治安防范组织,上述群众组织的
建立和活动,有效地遏制了各种违法犯罪的发生,维护了农场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2、安全保卫
  公安分局的安全保卫工作本着“抓大放小,宏观控制”原则抓好抓实。重点区域、重点部
位、重点路段死看硬守,排除隐患,杜绝意外事故发生。特别是护秋保收,一直是公安分局的
一项重点工作,由于农场多数生产队的土地与周边农村土地接壤,粮食丢失问题严重,每到秋
收季节,分局都要派民警驻队包点护秋,协助生产队建立护秋保收小分队,对易发生偷盗的地
块死看硬守。1986年至2000年共抓获和处理偷粮637人次,维护了农场利益,减少了经济损失。
  3、预防犯罪
  重点是加强对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教育,对有劣迹的青少年开展挽救工作,引导其树立良好
的人生观,热爱社会、关心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全场建立帮教组织16个,成员48人,
有重点帮教对象19人。对帮教对象,在思想上进行教育,在生活和工作上关心他们。每年春季
都将他们召集到公安分局,上法制课,开遵纪守法座谈会,鞭策他们律己上进,杜绝重新违法
犯罪。
  4、治安防范
  改革之初,农场经常发生撬门开锁、人室偷盗案件,案犯有场内人员,亦有外来的流窜犯。
为加强治安防范、打击犯罪,1986年冬春两季案件多发期间,公安分局组织民兵巡逻小分队,
在场区内巡逻,重点部位蹲坑守候。生产队则对麦场、农具场、库进行安全防范检查。1987
年生产队建立了专职治安员队伍,负责本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1988年场直建立了巡逻队,分
片负责。1990年由巡警队取代巡逻队,主要任务是夜间巡逻,打击现行违法犯罪。1993年,在
加强人防的同时,重点防范部位如财会室、金库、粮店等实行“三铁”(铁皮门、铁栅栏、铁
柜)物防,1997年为全场277处重点防范部位安装了防盗警报器。在“打、防、控”一体化建设
要求下,全场设专职治安员16人,建治保会42个,设警卫更夫94人,配值更犬42条。在物防上,
全场安装铁栅栏7300延长米,窗户铁护栏94处,防盗铁皮门188个。在技防上,除237部防盗警
报器,全场安装明锁防撬罩114处,大牲畜上链1137头,机动车辆上锁676辆,价值5万元以上机
动车入库率达100%。形成了人、物、技全方位防范,群众结合,打、防、控结合的治安防范体
系,在“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治安防范措施下,违法犯罪案发率明显减少。
  5、业务管理
  枪支管理是治安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1986年始,对全场民有枪支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管
理、定期检查。1994年实行民用枪支铅封管理,并签订枪支管理责任状。1996年全部收缴到公
安分局统一保管,共收缴枪支73支。1999年6月送九三公安分局统一销毁。同时对重点人口、
流动人口,“五管两放”(假释、监外、保外、缓刑、取保候审;刑满释放、劳教释放)人员,
警务用枪,治安员、警卫更夫,重点部位、特种行业等实施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做到社情明
了底数清。
  6、社区警务
  1997年,按上级机关警务制度改革要求,西江公安分局将辖区划分为3个警务区,18个责
任区。警力下摆,责任区民警常年工作在基层,抓基础建设,扶持治保会工作,查处一般案件,
开展民事调解工作。至2000年便民服务437起,做好事1337件,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7、“110”报警服务
  1997年2月10日,大西江公安分局建立了“110”报警服务台,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有警
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服务台昼夜值班,随时接受群众求助,并做到:接
报后场直5分钟到现场,生产队15分钟到现场。至2000年底,共接群众报警和求助1 763次,其
中调解纠纷和查处案件695起,群众求助1 068次。例如,1999年8月12日上午10时许,在场部
家属区发生一起菜窖中毒事故,汽车司机吕长宁在救人中中毒倒入窖中。“110”接报后警员3
分钟赶到现场,民警惠吉军冒着生命危险两次跳进窖中将人救出。其行为受到人们的称赞。
  1998年3月,巡警队与“110”报警服务合为一体,加大了巡逻力量也加强了打击现行犯罪
的能力。例如,1998年9月12日夜间,“110”报警服务台主任孙兴国同队员张玉生等人在巡逻
时,发现有盗窃嫌疑的王成神色慌张,于是便决定在王家附近蹲坑守候。午夜12时左右,王成
与贺乐培冒雨骑车向五队方向窜去,孙兴国立即驱车追赶,将二人带到“110”值班室,经讯问,
二人供认了盗窃两辆摩托车、两辆自行车及其他物品的犯罪事实。
  三、打击犯罪
  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公安分局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任务与目标相结合、责任与奖
励相结合原则,实行探长制和包片制办法,严厉打击现行犯罪的同时,积极深挖余罪,增强了
治安效果,亦提高了案件破获率。1986 年至2000年农场共发生刑事案件160起,破获140起,
查破率达87.5%,其中特大案件发生5起,破4起,重大案件66起,破获59起。在提高综合破案
能力上,利用忠诚可靠的“特情耳目”协助工作。分局刑警队在农场及周边村屯设立了“特情
耳目”33个,在破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5 月18日,农场发生盗窃大牲畜案,经勘查系
流窜作案,专案组决定利用对周边农村社会闲散人员比较熟悉的“101(代号)特情”侦破此案。
在专案组授意下,“101”北上嫩江、南下讷河、东去九三、西到莫旗,终于查到线索,摸清
了嫩江县临江乡多金村有盗窃大牲畜前科、刑满刚释放的曹玉生的踪迹,并得知讷河市老莱
镇派出所破获了一起与之有关的盗窃大牲畜案。专案组前往老莱派出所调查,查明以曹玉生等
人盗窃、边延义屠杀、李春海销赃的七人有组织的犯罪团伙,于1998年6月27日在九三销赃时,
被老莱派出所在李春海家将案犯抓获。该团伙先后在大西江农场、老莱镇、莫旗县、滕克乡、
嫩江县依拉哈镇、老莱农场、嫩江县临江乡、鹤山农场等地做案,盗马14匹,牛12头,驴1头。
至此,这个盗窃大牲畜的团伙被歼灭。
  在打击刑事犯罪上,分局干警雷厉风行、不惧艰险的精神亦是可嘉。1997年5月17日深夜(
雨天),农场种子公司的警卫被两名歹徒捆绑住,十几人带着三台汽车到麦场抢走27吨大豆种
子。案发后凌晨2时10分,“110”报警台接到报警,公安局副局长张凤岐、刑警队长初祥波、
刑警亓祥宇、司机孙兴国立即赶到现场,问明情况之后,沿车迹追踪到百余公里之外的嫩江农
场十七队附近,经过一场搏击后,将主犯抓获,这起垦区内罕见的持械抢劫案,仅用6小时就
宣告破获。
  四、户籍管理
  户籍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全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121的户籍及出生、死亡、迁
出、迁入等户口进行管理。
  1986年,我国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1986年6月,农场开始为年满18 周岁的公民办理居民
身份证,至1987年6月结束,全场共办理居民身份证7450件。
  1990年7月1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农场人口普查工作也于7月1日开始,历时
5个月,经嫩江县“人普办”验收合格。其基本情况:
  农场境内居住有汉、满、蒙、达斡尔、朝鲜、回族及中国籍俄罗斯人、日本人等共计1088
2人,其中男性5531人,女性5351人,人口自然变化率10.8%,新生婴儿122人,出生率11.496%,
死亡62人,死亡率5.842%,人口自然增长率5.654%。
  2000年7月1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农场此次普查的基本情况-全场总人口10340人,
其中男性5283人,占总人1:150.64%;女性5148 人,占总人H49.36%。
  农场人口及变化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3—5 单位:户、人
0000091;[/$$p]  
续表3—5 单位:户、人
0000092;[/$$p]
  五、交通警察
  大西江公安交警中队始建于1989年3月。辖区路面76.7公里,时有汽车132台,农用运输车
25台,客车5台,摩托车510台,胶轮拖拉机172台,小型出租车11台,驾驶员总数429人。负责
全场辖区路面交通安全管理、事故处理及业务报表工作。1991年3月份始,办理驾驶证考核、
车牌、行驶证发放、车辆检验等工作。1997年底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服务站,设站长1人
(中队长兼),工作人员2名,协助交警进行车辆管理、业务考核、事故处理、交通管护等业务。
  车辆管理:每年初,九三公安交警大队来场配合西江交警中队对全场驾驶员进行考试,合
格者予以驾驶证审验;不合格者,补考后重新审验。通过考试、考核、路检记录,对驾驶员进
行分级管理:合格者为一类驾驶员,基本合格的为二类驾驶员,有重大违章行为限期整改的为
三类驾驶员,有一般以上交通事故的为四类驾驶员。2000年农场一类驾驶员有101人、二类驾
驶员85人、三类驾驶员70人、四类驾驶员7人。
  为加大对辖区路面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查处公路线上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1999年6
月,分局组建了公路巡警中队,由交警、刑侦、治安、“110”等部门精干人员组成,配发了
相应的警务装备,学习、整训后上岗。
  随着交通安全法规的不断完善,警力的增加,大西江农场的交通安全四项指标逐年递增,
形成了良好的交通环境,为农场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农场交通事故统计表
   (1990~2000年)
表3—6
0000093;[/$$p]
  六、消防监督
  大西江公安分局消防中队建于1987年,时有消防民警7人,最多时11人。配有4.5吨消防车
一台,1997年增配带水炮新改装消防车一台,担负着全场38个单位的消防安全检查和防火工作。
消防队成立后,农场党委对消防工作非常重视,在每年的重大节日、收获季节和春冬防火
期间,都要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会议,每年初都要同各基层单位领导签订安全防火责任状,使农
场的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农场1987~2000年火警火灾情况表
表3—7
0000094;[/$$p]
  重大火灾事故:
  1989年5月24日11时40分,农场草站在打包过程中,打包机动力开关保险丝熔断掉到地面
麦秸上引起火灾,烧毁麦秸136吨,直接经济损失3.7万元。
  1993年4月24日11时,农场皮革厂仓库因野火窜入库底引发火灾,库房及库存皮革产品、
原材料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1 13.775元。
  1996年6月12日,农场十二队面粉厂因用电线路老化短路引起火灾,损失十余万元。
  1998年5月1日17时30分,农场六队种子公司职工家属烧荒引起火灾,大火蔓延到家属区,
烧毁4座民房,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
  在历次火灾扑救过程中,消防队出警及时,扑救奋力,英勇顽强,大大减少了火灾的损失,
多次受到农场的表彰嘉奖。
  六、队伍建设
  为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1986年至1992年,公安分局先后有20人到警校学习,
有18人获得了中专以上学历,成为分局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在坚持常年的学习活动中,2000年
又在全体干警中开展了“八个明白”和岗位练兵活动。即专业知识学明白;工作计划想明白;
宣传教育说明白;文笔材料写明白;当前形势看明白;社区防范管明白;爱岗敬业干明白;对
待群众处明白。岗位练兵“五个一”,即一天熟记一户;一天记牢一条法;一周一堂业务课;
一月一案例;一年一部法。上述活动,使全体民警的业务技能明显提高。
  在思想建设上,坚持常年的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学习,为提高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作风建设上,自1986年先后开展了纠“三风”(党风、政风、警风) 大检查活动;整顿
“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设卡);“三学”(学东莱派出所、学东宁县公安局、学公安干
警刘平);“四赛”(赛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及“三优”(优质服务、优
美环境、优异成绩)活动。整顿有法不遵、执法不严、违法乱纪和服务质量差、办事难问题。
在上述活动中,公安分局有11名民警调离了公安队伍。
  在素质建设上,1997年开展了树立“十个形象”及“十比十看”竞赛活动,即:树立钻研
的学习形象;自觉的纪律形象;熟练的业务形象;严格的执法形象;热情的服务形象;敬业的
公仆形象;文明的民警形象;过硬的班子形象。比学习、看知识;比文字、看材料;比语言、
看文明;比卫生、看整洁;比着装、看警容;比警风、看廉洁;比纪律、看作风;比办案、看
执法;比服装、看觉悟;比业务、看政绩。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干警学政治、学业务、学先
进的自觉性。
  1998年,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学东莱(派出所)创建人民满意的派出所”活动中,西江公
安分局制订了“创建”三年规划,将目标、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人头,并签订了“学创”责任状,
同时进行了三个月的集中教育整顿,揭摆问题,建立规章制度。整顿中处理了5名违法违纪人员。
  1999年在树立行业新风活动中,公安分局在社会上聘请13名警风警纪监督员,对民警的执
法、办案、执勤、警容风纪进行检查监督。在全场“窗口”行业评比中,公安分局的群众满意
率达94%。
  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改革之初,由于新旧体制交替存在着的摩擦、漏洞和矛盾,带来暂时的经济生活混乱及社
会秩序的不稳定。
  按照中央及上级党委的要求,1986年农场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设在公安分局治安股),党委一把手主抓,一级抓一级,谁主管谁负责,
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制定了岗位责任目标及奖惩
办法,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管理。
  “综治委”及“综治办”成立之后,首先取缔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继之开展了“扫黄打
非”,清理文化市场工作。同时坚持常年开展治安防范、安全防火隐患评估及事故大检查工作。
至2000年,全场共查出事故隐患1763起,其中下整改令1427件,事后检查整改1763起,整改率
达100%,避免了事故发生及经济损失,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1992年之后,由于人事制度改革及场办企业深化改革,下岗和分流职工较多,带来不安定
因素。为此,农场先后实施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服务业等为主要项目的再就业工程,至
2000年共安置下岗职工1962人,分流职工1451人,减轻了社会压力,消除了不安定因素。
  200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继续抓好“严打”的同时,加强了责任制度及基础建
设。场“综治委”与全场42个基层单位及宣传、组织、纪检、工会、团委、教育、武装、司法、
劳资、工商、民政、法庭等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在场直建立了由警务区、街道办、联防员
巡警队、居民委员会、治安联防中队等部门成员及退休老干部总计127人组成的打、防、控一
体化防范体系队伍,在30户联防基础上,充实了治安防范队伍。全场共有治安员16人,联防
组织16个,警卫更夫94人,“治保会”48个,“居委会”15个(210人),15个联防区,15支联
防中队,防范措施覆盖率达98%。
  在“严打”斗争中,于“外追内堵”攻势下,迫使两名网上逃犯:特大倒卖小口径手枪案
省级网上逃犯李义、重大盗窃农机具案垦区级网上逃犯于伟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在取缔和清理“法轮功”斗争中,对全场“法轮功”练习者进行了彻底清查,全场共有
“法轮功”练习者42人,通过办班学习先期转化了38人,4名顽固分子经多次事实教育,向组织
递交了与“法轮功”邪教组织彻底决裂书。练习者大都是妇女、退休的干部、工人及无业人员。
以祛病健身、益寿延年为目的,按照李洪志编制的书籍、录像带、录爵带集体练功。1999年
8月,中央决定取缔“法轮功”非法组织之后,农场“法轮功”组织解体后收缴磁带57盒、挂
图8幅、旗2面、像6张、书48本、单经39页、手稿5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