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五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二是思想道德建设。
其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农场的精神文明建设由宣传部具体负责,始于1985年之前的以“五讲”(讲文明、礼貌、
道德、卫生、秩序)、“四美”(语言、心灵、环境、行为美)、“三热爱”(爱祖国、爱社会主
义、爱党)为内容的、“三优一学”(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学雷锋)文明礼貌月活
动。
  1986年9月28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
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重大方针。农场党委在贯彻落实《决议》
的同时,制定了以“六抓六治促六变”(即抓好经济建设,治穷变富;抓好思想道德建设,治
旧变新;抓好科学文化建设,治愚变智;抓好民主法制建设,治乱变安;抓好环境建设,治脏
变美)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规则,在全场开展起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的精神文明
建设和文明场队创建活动。
  1996年10月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
问题的决议》,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
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
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
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农场党委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过程中,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基
本路线,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法制教育活动;学习雷锋等先进人物事迹,大力弘
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
强不息的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
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
结的家庭美德。对干部职工加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科技之冬、群众文化活动,使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全场有80%的单位先后进入分局级文
明单位行列。
  1997年,根据分局党委的要求,在全场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星级”文明
户创建活动,不仅推动了精神文明向纵深发展,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动力,也促进了思想政
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的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