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科研及科技队伍建设

第二节 科研及科技队伍建设



一、科研站
  1985年至1992年科研站归属种子公司。
  1993年至1996年科研站同种子公司分开经营,归属农业公司生产科。
  1997年始,科研站又归属种子公司。
  科研站主要任务是引、鉴、繁、推、试,承担总局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植保、
“三虫一病”(即粘虫、草地螟、大豆食心虫和小麦赤霉病)测报,同时还承担分局农业处、
科技处和场内生产科下达的土壤肥料、耕作栽培、植保等试验课题。
  科研站有试验和繁殖田共27垧,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5人,技术员4人。下设小麦室、
大豆室、植保室、检验室。
  小麦室负责小麦新品系、新品种的引进、鉴定、繁殖、推广和提纯复壮,对参加区试有希
望的品种边试边繁,进行栽培试验,以便摸清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措施,为全场农业生
产提供高产、高效、优质的小麦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以及后备更新品种。1985年至2000年,在
克山科研所、九三科研所、省科学院引进、鉴定、繁殖、推广了新克旱9号、克旱14号、克丰6
号、龙麦12、垦九三号、垦九四号、九三93—3u90、九三93—3u92、龙辅91—569、83—199等
小麦品种。
  大豆室负责大豆新品系、新品种的引进、鉴定、繁殖、推广、提纯复壮,对参加区试有希
望的品种边试边繁,边搞栽培试验,以便摸清新品种的特征和栽培模式,为全场大豆生产提供
高产、优质的主栽品种和后备更新品种。从1985年至2000年在黑河科研所、北安科研所、九三
科研所引进、鉴定、繁殖、推广了黑河四号、黑河五号、黑河七号、黑河九号、九丰一号、九
丰三号、九丰四号、九丰六号、九丰七号、北丰六号、北丰七号、北丰十号、北丰十一号、北
丰十三号等大豆品种。
  植保室负责病、虫、草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杀菌剂、杀虫剂、防草剂等农业试验,为
生产提供有效的防治病、虫、草的科学配方,同时承担总局的“三虫一病”的测报课题。
  检验室负责全场小麦、大豆和经济作物种子田问常规检验和室内检验、商品粮和种子烘干
检验等工作。
  二、科技队伍建设
  1985年以来,农场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队伍也不断壮大。各类科技人员由1985
年的250人,发展到2000年的766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270人,初级职称466人。
  1983年起,农场实行科技人员定期考评晋级和每年上浮一级工资、特殊贡献奖励工资政策,
使基层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不断升级晋职。这些人有实践经验,但文化水平不高。为此,农场
要求各专业技术人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在学历教育上,通过自费、
公费、自费公助培养人才渠道,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函授或离
职深造。至1990年,共培养各类专业人才534人,其中大专215人,中专271人。至1999年,在
岗的403名科技人员中,取得第一学历的102人,占总数的25.3%;第二学历的250人,占总数
的62%。这些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为农场的科技工作和经济建设做出了
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