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中学教育

第三节 中学教育



一、概况
  农场中学教育始于1966年,场部学校开设初中班,在此之前上中学要到九三或嫩江县就读。
1981年增设职业高中班,1982年,农场筹资建了一座4449平方米的教学楼,成立了“大西江子
弟中学”,至1985年有26个教学班、1380名学生、71名教师。
  1986年,西江子弟中学有初、高中教学班21个,1 300名学生,120名教职员工。1991年九
三管局实行高中集中办学,农场普高班取消,尚留职高班。1994年,撤销了高中部,只剩18个
初中班,并改学制为四年。1999年中学有教学班16个,在校学生640人,教职工73人。
  二、子弟中学
  农场子弟中学在九三分局同类学校中是教学质量好、初中毕业升学率最高的学校。
  1987年始,中学试行校长负责制。在人员管理上,教师实行聘用制,双向选择,工人实行
合同制,定岗定编,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和考核制度,增强了教职工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促进
了教学等各项工作。1994年被评为管局双文明先进单位,1996年进入管局合格学校行列。
  为实现中学规范化建设,向示范初中标准迈进,1996年购置了《CSC 校长办公系统》,利
用微机管理学校各项事务。1997年建立电教室,强化教学手段,并开设了电子计算机课程,设
立微机室,置微机45台。同时自己动手建设校园,除栽树种花,1997年、1998年两个暑假期间,
教职工义务施工打水泥场地5000平方米,栽种足球场地草坪4524平方米,改善了校园面貌。
  为加强师资力量,1987年开始对教师实施学历培训,并吸收大专毕业生来校任教。至1999
年,教师学历达标率由1986年的不足50%提高到94.3%,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13人,大专毕业
33人,中专毕业3人,其中有30名是本科、大专统招毕业生。
  为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增加了后勤工作,及时为教职工解决生活问题。在农场住房
紧缺的情况下,学校于1991年自建了两栋315平方米住房,解决了9户青年教师的住房困难,还
为6对青年教师举行了集体婚礼,树立了新风尚。
  改革之初,农场经济困难,教师工资不能及时兑现,1995年农场采取承租土地的方式兑现
了教师的拖欠工资。1996年开始按月开足、开全教师工资,并按国家政策及时调浮工资、评聘
职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成绩,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人才。
  大西江中学1986~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情况一览表
表4—2
000009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