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幼儿教育
第五节 幼儿教育
农场的幼儿教育始于70年代的儿童保育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场的经济发展,幼儿的
保教工作逐渐步人正规,条件亦不断改善。至1985年,农场建立了600余平方米的中心托儿所,
保育员和幼儿教师对入托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启蒙教育。
1986年,场直中心托儿所隶属于生活服务公司,时有幼儿教师10名,保育员7名,入托儿
童180名,分大、中、小三个班,置有部分教具和体育器械。
1987年,农场投资25万元,集资25.1万元,于7月10日奠基,11月15日竣工,建成1 282平
方米的幼儿园教育楼。增置了录音机、钢琴、电子琴、飞机转盘、滑梯、秋千、碰碰车、娱乐
康乐园、凉亭、旱冰鞋等教玩具和娱乐场所。1988年7月,场直托儿所迁入新楼,并将此楼命
名为“幼儿教育中心”,农场总局党委副书记邓灿来此视察时题书了园名。该中心隶属于教育
系统,设园长、书记等管理人员,有教职员工24人,保健医生1名。开设了大、中、小、婴儿4
个年段8个班,开设语言、计算、常识、音乐、体育、美术6个教学科目,在教育科指导下实施
教育,系垦区一类园所和规范化园所。
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通过三个途径完成了幼儿教师的学历培训:一是参加管
局教师函授进修学校中师班函授学习;二是脱产到农垦师范学校培训;三是自费考入齐齐哈尔
师范学校幼师班函授学习。培训率达100%。
1993年,场直和六队出现了两所私立儿园,小学亦开设了学前班,使幼儿入幼教中心人数
大幅度下降。在此形势下,幼教中心优化组合教职工,亦取消了幼儿年段分班制,实行混合编
班,教职工中有10人自谋职业,16人继续从事幼教工作。
1995年,幼教工作加强了管理、完善了制度、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服务质量,恢复了幼儿年
段编班制,同时全部收回了两所私立幼儿园的幼儿,使幼教工作有了新转机。
1996年,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农场对幼教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只承担园长和警卫的工资
及幼儿园的取暖费,其余费用自理,年底,教职工只剩下8人坚持工作。
1997年,分局教育部门针对全局幼教工作滑坡问题,通过政策协调,把学前教育又划归幼
儿园。1998年开始,农场又给予每年一万元的教师补贴,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幼儿入
托每年都超过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