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卫生防疫及地方病防治
第三节 卫生防疫及地方病防治
一、传染病预防
对传染病,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计划免疫工作。对各种传染病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使
其生病率逐年明显下降,甲类传染病已经绝迹。麻疹、脊髓灰质炎、伤寒、猩红热、流脑等发
病率基本控制在“零”,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仅有少量发生。
加强灭鼠防疫的工作力度,减少了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源,1995年以后,推行应用流行性
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工作,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在治疗上贯彻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就地治疗的原则,结合临床病期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
率。
建立健全了婴幼儿计划免疫登记账、证、簿,按计划免疫程序分别按时间、年龄接种各类
疫苗,口服小儿麻痹糖丸,按时进行麻疹的疫苗接种、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接种和卡介
苗接种。单苗接种率大于98%,四苗覆盖率大于98%,安全接种率100%,1991年以后开展新
生儿乙型肝炎接种工作。
二、地方病防治
大西江农场在五六十年代是克山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粗脖)、大骨节、高氟等疾病的重
症区。经过30年的不断研究、探索、治疗,克山病在80年代初就没有新发病例。地方性甲状腺
肿、大骨节病、高氟等症亦呈明显下降趋势。
对大骨节病,采取改水、改厕及按不同年龄定期口服微量亚硒酸钠片(3~16岁儿童口服亚
硒酸钠率达98%以上),定期拍平片进行普查等措施,使重度病区的患病人数在明显下降。
对地方性甲状腺肿疾病,采取孕妇、儿童口服碘油丸及食用硒碘等综合预防措施,收到了
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通过每年秋季普查,普治、发病率均控制在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