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婚丧嫁娶

第二章 民俗

第一节 婚丧嫁娶


民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造成或约定的普通生活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丰富,传统观念和习俗也在改变,本节记述的是传统习惯基础上具有代表
性的新风俗。
  一、生日
  农场人过生日一般不举行任何仪式,习惯是吃面条(谓之“寿面”)或西式蛋糕。中老年人
则弄一些酒菜表示庆贺。大寿如60岁、70岁,大都由子女张罗置办几桌(亦有到饭店包办的)酒
席,亲朋好友为之庆寿,并到电视台、广播电台点歌以示祝贺。
  二、婚嫁
  由于物质丰富,生活宽裕,消费水平提高,在婚嫁庆典上,人们开始“潇洒”起来。你攀
我比,积重难返。在农场逐渐出现了“男赠三(金)女赔四(大件)”,“新房插红旗,食堂(饭
店)摆酒席,车队接新娘,点歌带摄像”等风气,并且有男买房女装瓤的趋势。
  三、丧葬
  丧葬的习俗与仪式,人们仍沿袭传统习惯处理死者及善后。死者是干部、知名人士的则召
开追悼会,农场及各单位领导干部参加并送花圈,一般人死亡,单位领导、死者亲属、好友前
往悼念,帮办处理,并送30元、50元、100元不等。与七八十年代不同的是死者一律火化(土葬
深埋者极少),骨灰盒有存放在火葬场殡仪馆的,亦有存放在家里的,大多数是送往坟地,用
砖、水泥造墓,墓前立碑。死者火化和下葬时,其家人要烧纸,亦有烧纸牛纸马、“阴司”用
纸币金元宝的,还有送烧纸做的彩电、冰箱、摩托车、小轿车(花圈店有售)等物。
  祭祀日一般是烧纸,也有供果品烟酒的。正月十五,有部分人到墓地“阴宅”上供、送灯、
放鞭炮焰火。
  四、祭祀
  祭祀活动只是清明节或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烧纸,元宵节到墓地送灯。亦有在重要的民俗
节日中,将瓜果食品和酒菜之类盛人小盘供在僻静的桌上,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