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衣食住行
第三节 衣食住行
一、衣
进入80年代,随着开放搞活和服装业的发展,人们的衣着一改传统的清一色单调形态,变
得五花八门,时尚新异。比较受欢迎的是棉、麻、毛、丝等天然面料制作的服装。变化过程大
致为:70年代,由沙咔、涤咔、涤纶、的确良替代了花旗、市布,流行服饰为清一色的中山装
(男)和连衣裙(女)。80年代布料增加了化纤、毛料、毛涤等品种,流行西装、短呢大衣、牛仔
裤、长裙、蝙蝠衫,色彩鲜艳的羽绒服。90年代,羊绒、贡丝棉、驼丝棉、进口毛料、皮革、
裘皮等衣料的盛行,将服装款式推向了新阶段。在农场开始流行T恤衫、羊毛衫、夹克衫、西
装、套服、马夹、毛裙、套裙、三紧夹克、皮装、皮裤、裘皮大衣、皮毛一体的外套等等,既
有休闲装又有职业装。
帽子70年代流行的是绿军帽、棉皮帽和羊剪绒帽。80年代时兴旱獭帽。90年代有少量的呢、
皮质地的礼帽、海狮帽,多数人四季不戴帽子。皮鞋则由三接头、尖头、皮靴子向方头厚底、
坡跟儿和隐形高跟儿等“奇特新”趋势发展。
二、食
80年代初口粮以自产的白面为主,凭居民户口粮食关系按等级定量,以每市斤0.16元的成
本价逐月发放,间或有大米、小米、玉米糙子等杂粮供应。食油是自产的豆油,以每人每月半
市斤标准,每斤0.76元的价格供应。肉蛋等副食品自便。蔬菜冬春季以土豆、白菜、大头菜为
主。夏秋季有自产的葱、蒜、黄瓜、豆角、茄子、辣椒、西红柿等。
80年代中末期,粮油仍按以前标准供应,由于经济形势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上
肉蛋鱼类副食品和蔬菜等日渐丰富,粮食的耗量下降,很多人家粮本上存有两三个月的余粮,
多者存粮上千斤。
进入90年代,取消了定量和补贴,粮油议价敞开供应。这时期人们的食物链结构已由单纯
的面食、素食变得丰富多彩,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进而带动市场上一年四季的鸡、鱼、肉、
蛋、海鲜、熟食、糕点、蔬菜水果以及白酒、啤酒、饮料的销售量与日俱增。20世纪末,方
便食品、速冻食品、膨化食品、绿色食品以及精炼油、专用粉、低糖低热量食品也大量进入居
民家庭。
消费水平上升,促进了农场饮食商业和市场的繁荣,西江的农贸集市在九三地区农场勘称
第一。而西江人也以敢吃敢穿著名。同80年代前比,人们的体重增加,体形也明显见胖,大腹
便便者到处可见。
三、住
1986年,农场将住宅房屋全部转让给个人,居民享有产权,按照省委省政府人均住房面积
16平方米的小康规划,绝大多数人家将住房扩建,户均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1987年,为达小
康住房标准,农场审批基地,采取自建公助方式鼓励职工自己建房,至1991年全场新建民宅总
面积达1万平方米,全部为砖瓦化、南开门,两家一栋,独门独院,面积在60—80平方米之间,
有自来水土暖气的标准住房。场工会职工冯士增还率先自建了一座136平方米的小二楼住宅。
房屋质量普遍改善,有条件者内外装修:外墙抹水泥、水涮石、贴瓷砖,内墙挂大白、贴
墙壁纸、钉扣板;地面打水泥、铺瓷砖、大理石、地板、地板革和地毯,室内摆放着现代化的
组合家具。在生产队除公建小康标准房卖给职工外,职工住房面积普遍增加、质量普遍改善,
家家把窗户改成大玻璃亮子,在十队还兴起了钢窗亮子。
农场在实施小城镇建设规划中,于1996年开始有步骤地兴建集营业、办公、住宅于一体的
综合楼。至1999年农场已有住宅楼5栋,居民196户,住室面积小者68平方米,大者105平方米
不等,全部为集中供水、供暖、上下水道、装有闭路电视和电话的现代居室。
随着收人的提高,住房商品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用自己的钱买楼房、小汽车,购置洗衣机、
彩电、录音机、高档家具、冰箱、家庭影院、电脑、寻呼机、移动电话等,已是常事。
四、行
农场道路的沙石化,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以自行车代步,简便快捷、灵活适用、男女
老幼皆宜,自行车价格又不算贵,因此全场绝大多数家庭有自行车,尤其是生产队有学生在场
部上学的家庭有不止一台自行车。至90年代末,全场有自行车三千余辆。早期的自行车清一色
的26型28型,以白山、国防、红旗、孔雀牌为多,名牌车有永久车、凤凰车。随着日月更替,
自行车也几度换代,到90年代末,上述车型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轻便
型坤车、山地车、变速车、儿童车、进口车,u型梁、V型梁、平把、燕式把,五花八门应有尽
有。尽管如此,还是有被摩托车取代的趋势。
1986年春,远离场部的十七队青年职工孙义,花700元钱率先买了一台嘉陵50摩托车,骑
到场部,11公里的路程20分钟即到,既潇洒又方便。于是,青年人纷纷效仿,不到半年时间,
十七队便出现了一支近40台的摩托车队,活跃在田间道和通往场部的大路上。受其影响,场直
及其它生产队的职工也竞相购买各式摩托车,而且档次不断升级。到2000年,全场有摩托车700
余台,多为嘉陵125、金城100和125系列,另有高登、梅花、雅西、佛斯弟、雅马哈、陵木、本
田等十几种车型。价格大多在5000—10000元上下,最高档次的是价值2.4万元的嘉陵本田车。
随着开放搞活,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国道县道、场队公路的建设,农场的客运事业也有长足
发展,至20世纪末有6台客车跑双西公路线且通往生产队。有50台桑塔纳、夏利等客轿、面包、
北京吉普和客货两用车为群众服务。而每昼夜南北运行路经双山火车站的铁路旅客列车多达20
次,九三、双山地区的出租车昼夜服务,只要肯花钱,以车带步,游走四方甚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