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残疾人工作

第六节 残疾人工作


农场有残疾人246名,其中男性160人,女性86.人。有残疾家庭204户,夫妻双残6户,夫
妻一方残疾家庭18户,子女残疾60户。听力残30人,盲残30人,四肢残135人,精神残12人,
其他残疾39人,残疾人未成家69人。
  全社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残疾人乐观进
取,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农场也积极开展残疾人工作。
  一、宣传《残疾人保障法》推动助残工作
  1990年12月28日《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之后,为使助残事业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帮助,农
场利用电视广播、板报、标语、知识竞赛等媒介和形式广泛开展《保障法》宣传活动,逐渐形
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推动了全场的助残工作。十五队职工刘亮远身
残退休,孤身一人,生产队送面、送柴,多方面给予照顾,并出资2000元为其改善居住条件。
一队庄建全一家三口全是残疾人,生产队照顾他免出义务工,承租的土地下打租金(即秋后以
产品顶交),出料出工维修房屋,先后出资5000余元保证他家的正常生活。聋哑儿童郑兰,因
家庭困难,不能去聋哑学校上学,民政局帮助联系使其父上班工作,场工会不定期给予补助,
保证了郑兰的人学。残疾女青年张红燕患多种疾病,长年吃药、打针,致使家庭生活困难,
1995年6月病重住院,没钱交费,民政局、团委、工会、宣传部组织机关干部,当场捐资163元,
解了燃眉之急。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助残日。这一天,全社会用各种方式来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具
体问题,使其感受到党的关怀、社会的温暖。
  二、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
  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农场通过积极筹备,相继建立
了“福利工艺制品厂”、“新兴福利鞋厂”,安置残疾人21名。农场投资5万元,场“残疾人
联合会”筹措7000元,保证了福利工艺厂投产运行。场工会贷款1万元,分局残联贷款5000元,
场残联贷款1000元给福利鞋厂,该厂因资金周转快、产品质量好、销路畅、信誉高而越办越好。
  民政局与基层单位协商,除免去残疾人的义务工,还尽量安排一些残疾人力所能及的工作,
使其自食其力。工商局主动办执照,税务局免收税,积极支持残疾人办起了修理业、饮食业、
养殖业等29个服务业户,53名残疾人得以从业。1999年,总局残联以小额低息为农场贷款5
万元,帮助残疾人从事各种产业,解决温饱问题,全场有25名残疾人享受到这个优惠政策。
  三、开展残疾人精神文化活动
  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1994年九三分局残联举办书画展,农场积极组织参赛作品32幅,有7幅获奖,残疾人常福生的
书法获二等奖,葛伸公获美术优秀奖。1995年九三分局举办首届残疾人乒乓球赛,农场积极
组织代表队参加,并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为推动残疾人事业,民政局、宣传部、电视台联合录制了《身残志坚的福利鞋厂厂长常福
生》、《拐杖擎起美好的明天——修鞋工葛存健》的事迹纪录片,通过电视广播,不仅激励了
残疾人,也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该片获分局电视片制作二等奖。
  四、召开残疾人代表大会
  残疾人联合会由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具有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1997年6月25日大西江农场召开第一次残疾人代表大会,有30名代表参加,其中残疾人及
残亲代表15人。会议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有4名残疾人做了先进事迹报告。会
议选举产生了“大西江农场残疾人联合会”,产生了主席、委员、理事长、理事。其宗旨是:
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政府
委托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残联的产生,使农场残疾人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