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规划

第六章 小城镇建设

第一节 规划


为提高农场职工生活质量,加强“双文明”建设,把大西江农场建设成有利生产、方便生
活、城乡结合,农、工、商、牧、贸、服综合经营的现代化新农垦小城镇。农场制定了1991年
至2010年场直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场直小城镇总体规划工作于1991年2月开始,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置了办公室和工作人员。
并开始对场直现状进行研究,编制工作大纲,学习了《黑龙江省垦区城乡规划编制办法》、
《黑龙江省垦区城乡规划定额指标》。在充分尊重现状的基础上,规划办公室提出了总体规划
方案,经农场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分局建委、设计院等有关部门逐级审查讨论,综合各方案优
点,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最后编制出1991年至2010年大西江农场《场直小城镇总体规划》并于
1991年3月21日在大西江农场六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于1995年2月14日报总局批准
实施,批件为黑垦局文[1995]55号。
  农场小城镇规划原则: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以相同类型的区域相对集中并加强配套服务
设施和加强绿化建设。以中央大街为主,配置环形路,居住区以改造现状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为主,分中心区、居住区规划和道路、绿化、给水、排水、供热、供电、通信、电视等规划。
总体规划面积161.84公顷。规划期限:近期为1991~1999年,建设小学教学楼,农贸市场,改
造中央大街和居住老区,开辟部分居住新区;远期规划:1999~2010年,逐步实施场直的总体
规划,规划期总人口为7500人。
  中心区规划:以中央大街两侧作为中心区,建客运站办公楼、招待所、文化中心、商业楼、
卫生医疗中心、通信电力中心,楼房建筑在三层以上。中心区中央大街修筑水泥路面、草坪绿
地中修建雕塑、花墙。中央大街两侧建筑物附近修小景观。
  居住区规划:维持现状,局部调整,限制平房,开辟楼房居住区,规划的楼房住宅在中央
大街西半部南北两侧以三至四层为主。
  道路规划:以东西走向的中央大街为主干道,“红线”长度1185米,宽度50米;南北走向
的西江路为次干道,“红线”长度为825米,宽度30米。沿规划区四周布置环形道:南环路长
1320米,北环路长1437米,东环路长815米,西环路长825米,环路宽25米。居住区内布置环道、
中间道路宽15米。道路规划为城市路面,主次干道为高级(水泥)路面,区间支路为一般中级
(沙石)路面。
  绿地规划:(1)场直公共绿地:在场直规划区东南建一座公园,占地78.1公顷;在中学楼
南设置两块小型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0.75、0.5公顷;在居住新老区间设小型绿地,面积为1.1
公顷;在楼房居住区设小型绿地;在规划区南建苗圃,面积为3.2公顷。(2)街道绿地:于主
次干道两侧设乔木环道树和花池,种植灌木花丛和草坪;区间支干路设单排行道、树和灌木丛
带,形成林荫道。(3)防护林:场直规划区沿西北边界线建50米宽,半封闭形防护林,长度2610
米,占地13.1公顷;城建区内设置不同长度的隔离防护带。
  给水规划:在场区东南建一深水井,日出水量1000—1500吨,设饮用水处理系统,保证国
家饮用水标准,用多级供水离心泵送到蓄量40吨、高28米的水塔和供水管网,以满足场直地区
生产、生活用水。
  排水规划:自然降水用明渠排放,生活、工业污水采用暗管排放分流制方法。渠道布置以
西江路为界分东西两排水区,西区各支沟汇入主干道路边,排至南自然沟;东区各支沟汇人中
央大街边渠沟,排至东自然沟。暗排水管网汇至并贯通中央大街,终端设泵站将污水集中到东
沼泽地氧化塘,该塘占地o.375平方公里,总容积48立方米。
  供热规划:场直集中供热于1983年开始,供热面积25000平方米,公共区和工业区供暖形
成系统。供热规划以现状为基础,以公共区、居住区高层住宅为集中供热点,工业区单独锅炉
供热。
  供电规划:供电量由250万度增加到550万度,备用电源电量达500千瓦,线路更新达标,
规划区街道全部安装路灯;全场供电线路及用电设备达国标,建电力综合楼。
  通信规划:更新数字程控交换总机,扩容1000—3000门,更新场直电缆,增加100和.5公
里,50和.5公里,20对3.2公里,与九三局及各场之间及至全国联网。规划区电话入户率达80%。
电视规划:规划区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增加收视节目,丰富文化生活。
  消防规划:消防车增至两到三台,变给水网为生活、生产、消防系统网,消防为低压管网,
保证消防水量及10米水柱压力,加设一次灭火用储水池及消防泵,高层建筑设室外消火栓,间
距不大于100米。
  环保规划:供热锅炉配消烟除尘器,场直设专业环保队清理区内垃圾,工业区建立废水处
理设施,医疗中心消毒处理污水,设焚烧炉燃化固体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