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场部建设

第三节 场部建设


大西江农场场部位于农场中心地带,向东南沿双西公路15公里跨越齐齐哈尔至加格达奇
“111国道”到双山火车站27公里、到九三分局30公里。沿国道向东北距嫩江县城50公里、向南
距讷河市75公里,向西南距齐齐哈尔市261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4°57′09″,北纬48°58′
06″,占地117.8公顷,平均海拔高度259米,处于0.5~5度的南坡向阳地带。有居民1918户,
总人口4936人,是农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设有党政机关、工会、社区委员
会、公安政法、人民武装、文教卫生、交通运输、通讯电力、金融邮电、工商税务、林政路政
等机构和部门,农场的企事业单位、工商服务业都集中在这里。
  80年代,小城镇的布局为单一中心型,基本按棋盘格式布局,房屋建筑为砖瓦结构。工业
大部分位于东部,建筑面积13845.9平方米,占地8.3公顷。居民房一半集中在西半部,另一半
分布在南部、北部和东北部,建筑面积51104平方米,占地44.93公顷。机关、文教卫生部门处
于中心区。商饮服务业居于核心地带。总体布局趋于合理,但功能分区紊乱,工副业区与居民
区交错布置,互相干扰,影响市容;居住区分散、面积过大;道路占地过多且未成系统,缺少
主次干道;公路穿越中心,车辆通行,灰尘、噪声污染严重且不安全。、建成区内没有公共绿
地和运动场所,缺少排水设施,绿化不够,象征现代化城镇的楼房寥寥无几。
  为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城乡结合,工、商、服综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农垦小城镇,
1991年,大西江农场五届一次职代会通过了《大西江农场1991年~2010年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重点项目是街道、房屋、环境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分有近期目标、远期规划。
  2000年,西江小城镇的基本框架已经构成:占地89.89公顷的市区,整体置于周长5820米
的环路之中,被长1455米、宽50米东西走向的中央大街和长825米、宽30米南北走向的西江路
划分为四大区块,又被纵横分布的次干道划分为功能区条块。环路、次干道全部为砂石路面,
两侧种有绿化树和花草。中央大街主道马路长1371延长米,宽16米,水泥路面23940平方米,
两侧对置两排路灯和广告灯箱;等长的两条人行道宽2米,系特制的水泥块铺成,摆放两排4000
盆鲜花(夏季),外侧为植有垂柳、青松和草坪的绿化带。中央大街主街道两端和中间跨置三
座象征西江经济腾飞发展,置有双龙、双凤、双虎的铁制霓虹灯广告大门,东端大门旁塑有场
标。
  中心区规划:中央大街南北两侧建有办公、商宅综合楼,相映成景。
  位于中央大街东段南侧,建筑面积1496平方米、三层的医院门诊楼建于1989年。总体规划
之后,1992年建了一栋660平方米的二楼金融、财务办公楼。1997年至1999年,先后建成了一
栋2327平方米,两层办公、三层住宅的电信综合楼;一栋1501平方米的交通公安综合楼;一栋
3894平方米有10个门市房50个住户的机关综合楼;两栋总面积为10012平方米100个住户48个门
市部的中心街综合楼;一栋3388平方米的小学教学楼;一栋3570平方米、集娱乐、办公和住宅
一体的六层物资楼。与上述楼房配套的供暖、给水、排水工程和电话、闭路电视等基础设施同
步完工。至此,场直已有楼房16栋,总建筑面积为36850平方米,由现代化楼房和马路、街道
构成主框架的西江农垦小城镇已具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