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赴山东考察报告

三、考察报告

赴山东考察报告



赴山东考察报告
(1996年11月21日)
   侯方武
  为了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以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需要,农场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
出资10万余元,由农场党委书记带队,一行33人,历时16天,行程万余里,考查了山东的寿光、
潍坊、日照、临沂等11个市县、
  8个村镇,收获甚大、感触很深:山东之所以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主要是山东由计划经
济转入市场经济,“动手早、行动快”,并利用了“三大”、“五优”创建了“六化”,走贸
工农、产加销一条龙之路。下面分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对山东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的认识
  利用“三大”、“五优”,形成“六化”,走贸工农、产加销一条龙之路。
  (一)“三大”,即“大市场、大龙头、大基地”。山东的发展是以大市场牵动大龙头,以
大龙头带动大基地而成功的。
  1、寿光蔬菜大市场牵动蔬菜销售与加工龙头,带出全国最大的“菜园子”基地。
  寿光蔬菜大市场始建于1984年3月,经过11年的发展,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其中全封闭
钢支架玻璃瓦交易大棚5万平方米,水泥地面25万平方米,累计建设投资1.2亿元。
  由于寿光建了蔬菜大市场,提供了蔬菜销售与加工的场所,吸引和辐射了全国除西藏以外
30个省市区的“倒菜大军”。日均上市3万人次,高峰达7万人次。日均成交蔬菜350万公斤,
旺季达480多万公斤,年蔬菜成交量总额达20多亿公斤,成交额21.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蔬
菜批发市场,从而牵动了寿光蔬菜销售与加工大龙头快速健康的发展。
  寿光蔬菜销售与加工龙头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寿光蔬菜业的大发展,形成了全国最大的“
菜园”基地。农户生产的蔬菜有销路,行情看好,菜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寿光的蔬菜种植面
积达50多万亩,发展大棚20万个,并迅速形成了十几个万亩韭菜,万亩香椿,万亩早春茄等生
产基地和蔬菜深加工基地。
  2、以诸城的国际大市场为依托,牵动畜牧业深加工龙头,带动规模养殖基地。
  诸城投资上千万的项目有13个,其中中国得利斯集团公司和诸城对外贸易集团公司,就是
产品外销的外向型龙头企业。他们把产品销路瞄准国际市场,带动县城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
环。这两个集团公司是融社会生产、收购加工、冷储调运、进出口贸易、科研服务于一体的综
合性企业集团。如:得利斯集团公司,年产值20亿元,年加工生猪250万头,利税1.6亿元;外
贸集团公司,年加工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销售收入17亿元,利税1.1亿元。该公司围绕肉鸡、
淀粉生产和色素提炼等五大支柱产业,年转化粮食75万吨,其中肉鸡一体化生产体系形成年产
父母代种鸡200万套,商品代雏鸡6000万只,饲料50万吨,加工冻鸡10万吨,分割出口4万吨
的规模,出口日本、意大利、德国等7个国家。由于这两个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发展壮大,从而
使公司与全市18万农户建立了产销关系,带动了3500多处农民商品鸡饲养场,15000多个饲养
大户,1000多个大规模的养猪大基地。全市农民从事畜牧业养殖人均收入1200元,可见龙头企
业带动大基地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
  (二)“五优”,即自然优势、地理优势、人才优势、广告优势、规模优势。
  1、自然优势
  山东有相当一部分大企业是利用当地自然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的,如寿光蔬菜大市场,就是
利用在清朝供应后宫用菜的知名度和当地水源丰沛,土质肥沃,宜于蔬菜的生长优势造就成为
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罗庄沈泉村靠当地陶土资源,建了白瓷厂与瓷釉厂等陶瓷系列20个
企业、7100名员工、3亿元固定资产、产值4.9亿元、利税4724万的山东华盛企业集团公司;日
照童海集团公司就是靠海的自然优势,利用大马力远海型捕鱼船和四艘远洋船捕捞水产,并建
立相应配套的制冰厂、渔业加工厂、冷藏厂,使童海集团公司发展成固定资产过亿元,1995年
产值达3.08亿,纯收入4050万元,人均收入4600元的大型企业。
  2、地理优势
  山东省在地理上占有绝对优势,地处沿海,陆、海、空运输比较发达,具备公路网络化、
通讯现代化的条件,并且有丰富的海资源和海产品。同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古往今来群贤倍出之地。此外还具备古迹较多,文物丰富的优势,为山东的旅游业
创造了条件。
  3、人才优势
  人才是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山东各地各大集团发展如此迅速,是与重视人才、网罗人才
分不开的。例如:临沂市罗庄区沈泉村华盛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廷江就是重视人才、网罗人
才典型之一。在六年的时间里,王廷江先后从河北、上海、江苏等地引进各类人才240多人,
还高薪聘请了3名意大利陶瓷专家长期在厂服务,为华盛企业集团公司经济的腾飞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
  4、宣传优势
  山东名牌产品明显高于其它省市区,这与抓企业的管理有关,也与大力度的广告宣传分不
开,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市的电视台均有大量的山东产品广告。例如山东“秦池”古酒投入3
亿多元在中央电视台黄金5秒钟上做广告,可见山东人在广告宣传上投入的财力、物力有多么
大。总结起来,山东企业发展过程是广告——名牌——龙头——基地。
  5、规模优势
  企业发展规模化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晶。企业通过规模,充分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发挥人才与地理的优势及广告优势,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树立出企业的名牌产品,为企业产品
打人市场,步入市场经济打开了通道。
  (三)“六化”,即农业产业化、工业集团化、牧业规模化、产品名牌化、商品出口化、贷
款大胆化。
  1、农业产业化
  山东农业总的概括为;农村经济走的是以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实行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加联、内外联、贸工农、农工商、科工农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使农业
步人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良性发展轨道。同时粮食的过腹增值、深加工增值、出
口增值保证了山东的农业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更快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农垦企业发展“二高、
一优、一抗”集约化大农业需要借鉴和使用的良策。
  2、工业集团化
  工业集团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山东的工业通过集团化,使企业能够集中资
金,盘活存量资产,减少库存物资,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主动权,而健康、高速地发展。
并形成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不断扩大规模的良性发展势头。例如:寿光建立了十大骨干企
业集团,潍坊建立了百家骨干企业集团,都是在集团化中不断的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而发
展壮大起来的。
  3、牧业规模化
  牧业规模化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导地位,找到良好的销路,提高知名度,同时又有
利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实行集约化规模的生产及产品深加工企业的配套和服务体系的健全。
例如山东诸城,就是靠8000万只肉鸡、100万头生猪、30万头大家畜、50万只羊、250万只兔的
畜产品基地,形成了牧业规模化的格局,从而推动了牧业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市
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产品名牌化
  市场经济本质是一种竞争性的经济。市场竞争靠产品,产品竞争靠牌子,特别是名牌。随
着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逐步接轨,市场竞争将由国内竞争上升到国际竞争,产品的惟一出路
就是创立、打响自己的名牌。山东就是利用名牌战略的扩展效应,带动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
业扩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山东在
经济发展中抢占制高点,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经营方针,这也给我们垦区
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鉴之路。
  5、商品出口化
  到山东考察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山东各地从市、县、镇到村,各企业无论大小,其产品除了
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都有出口。大到重工业产品,小到生活用品,如手套、酱菜等。大量的
产品出口带动了企业产品量的增加,从而打开了市场的销路,使产、销两旺。同时也说明了山
东外贸部门,在内引外联、产品的外销方面为企业和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6、贷款大胆化
  山东各大集团企业之所以能形成规模,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除有利因素和条件之外,突
出的特点是只要看准的项目,只要产销对路,就大胆地投入。例如:罗庄镇为改变投资环境,
1996年从银行贷款1.33亿修筑道路,投资1.5亿建了办公大楼。先后从银行贷款十几个亿用于
企业扩建、改建、新建及改变投资环境上,从而看出山东企业发展,具有负债经营,大胆贷款,
实行高额投入,快速收回的特点。
  二、对照山东农业的发展经验找出我场发展之路的看法
  (一)应充分合理挖掘利用土地资源
  从山东农业发展看,他们在土地利用率上做的文章,是值得我们农垦人学习的。山东的土
地利用在到头到边、闲田隙地上大做文章,连田埂上都种上蔬菜,使土地利用率达到最大限度。
如果我们农场在土地利用率上像山东那样,我想耕地面积再增加25%是没问题的。按增加25%
即4500公顷,每年每公顷创纯币1.12000元计算,我场每年将增加纯利润900万元。因此,充分
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是当务之急的大事。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达到增加耕地面积
4500公顷的目的,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多金河流域的开发利用
  多金河农业开发区的实施,能拓荒24800亩,即增加耕地1600公顷,1996年已开垦570公顷,
尚有1090公顷有待开发利用。因此多金河水利配套改造工程应加快进度,力争1997年将剩余的
全部开发,1998年达到新增耕地面积1660公顷的目标。
  2、加快荒原的开发利用
  农场今后牧业发展的方向是全舍饲养、青贮饲养。因此我认为一队、二队、四队、五队、
八队、十队、十一队、十二队、十五队的9个沟子800公顷的荒原应该开发利用。将这9个沟子
的荒原用挖掘机挖出排水渠道,开垦出800公顷的耕地,然后用新增土地和原有土地的秸秆进
行科学的青贮腐化成饲料,为牧业的全舍饲养打下基础。
  3、加强土地整形的力度
  农场的土地面积有15000余垧,大小上千个地块,如果在每个地块的整形上做好文章,是
可以增加一部分耕地的。因此。1997年土地整形应在1996年的基础上再加大力度,力争增加耕
地200垧,向农场的地头地边、闲田隙地要产量、要效益。
  4、做好“五荒”联片开发工作,使荒地利用率得到提高
  我场的“五荒”开发,条块分割,自然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既无利于机械化作业,又影响
连队的管理。因此,1997年底应由农场统一组织开发,使所有的“五荒”能联片。原开发地到
了承包期由农场收回,再按农场土地出租政策统一出租,这样能使开荒面积增加到1500公顷,
既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机务人员的收入,又稳定了农场的管理。
  (二)农场二、三元经济发展趋势
  我认为农场二、三元经济的发展应着眼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实行“二开”工作。首先应找
到猪、牛、羊肉的销路,达到牧业规模养殖的目的。以牧业规模养殖,促进革张的原料基地建
设,以革张基地牵动皮革厂联营,以皮革厂的启动,带动皮革一条街加工业,形成链条,构成
我们农场“三元”经济的框架,是我们“三元”经济腾飞的起飞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