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营成果 鹤山农场自1949年建场至1985年,三十六年的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千古的荒
原上,开拓出一片片肥沃的土地,建造起一排排、一幢幢美观大方的红砖瓦房,楼房亭阁。场
区内车水马龙,人欢马叫,机声隆鸣,明灯闪烁,当年的荒凉景象一去不返。一个新型的兼顾
城乡两者特点的国营机械化农场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十六年的时间,农场以它独有的农垦特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场广大职工群众
的艰苦奋战下,当年老垦荒队员们播下的种子,如今已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农业生产方面,耕地27万余亩,其中原鹤山农场1949年至1974年共开垦的耕地面积158,891
亩,原旭光农场1948年至1974年共开垦的耕地面积104,610亩。鹤山农场1954年至1985年共生
产粮豆薯103,843.1万斤。其中:共生产粮食作物(小麦、谷子、玉米、水稻、高梁、杂粮)
71,613万斤。农场经营的两项主要农作物小麦共生产了66,143.8万斤;大豆共生产了22,917.5
万斤。1956年至1985年共向国家交售商品粮小麦40,361.8万斤;大豆14,953.8万斤。
旭光农场:1948年至1974年共生产粮豆薯作物27,934.5万斤,其中共生产粮食作物(小麦、
谷子、水稻、高梁、杂粮)20,905.3万斤。农场经营的两项主要农作物小麦共生产17,213.2
万斤;大豆共生产7,360.9万斤。1961年至1974年共向国家交售商品粮小麦7,853.4万斤;大
豆3,515.5万斤。
农业生产中的工业原料作物,鹤山农场1955年至1985年,共生产甜菜(其中1962年至1972年
没有记载)14,920.3万斤;1959年至1983年共生产麻类作物18万斤。旭光农场1957年至1974年
共生产甜菜(1961年至1966年没有记载)157.8万斤,1960年至1974年共生产麻类作物5.95万斤。
鹤山农场1954年至1985年历年农业总产值累计为15,242.8万元。
旭光农场1958年至1974年历年农业总产值累计为2,429.1万元。
畜牧业生产成果:从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显著,但在三十多掣来的发展过程中,
波动较多,上升的幅度不大,发展的速度较慢,其经营成果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此起彼伏,但
基本的趋势还是曲线上升。
鹤山农场1959年至1969年,共生产猪肉23.577斤,最高时期是1959年全年生产猪肉6.5万
斤。肥猪头数1983年底达1,999头,共毛重457,400市斤。最高时期是1975年达2,485头。
其中:1959年至1969年共向国家交售肥猪(毛重)11.9万斤,1970年至1983年共交售肥猪11,081
头;1959年至1983年共生产牛奶243.9万斤。其中共向国家交售牛奶(1963年至1983年)108万
厅;1965年至1983年共生产羊毛10.9万斤,其中向国家交售羊毛9.8万斤;1960年至1983 年共
生产蜂蜜9.4万斤,其中向国家交售蜂蜜2.8万斤;1974年至1983年共生产鹿茸8,091两,其中
向国家交售鹿茸7,162两。
旭光农场1960年至1969年共生产猪肉1 3.2万斤,1970年至1974年共生产肥猪3,627头,
向国家交售肥猪(1955年至1968年)12.4 万斤,1970年至1974年向国家交售肥猪3061头;1961
年至1974年共生产牛奶241.4万斤,其中向国家交售牛奶(1964年至1972年)92万斤;1964年至
1974年共生产羊毛9.7万斤,其中向国家交售羊毛4.4万厅;1961年至1974年共生产蜂蜜2.4万
斤,其中向国家交售蜂蜜0.8万斤。1970年至1974年共生产鹿茸174两,其中向国家交售鹿茸147
两。
鹤山农场1957年至1985年历年畜牧业总产值累计为694.7万元。
旭光农场1958年至1974年历年畜牧业总产值累计为254.2万元。
林业生产,农场历年都有投资,进行绿化,更新换代,增植新林,规模也较大。但其林业
生产的成果不佳,见效较小,主要是对自然林的保护和利用不够好,虽然年年投入大量的人力
和物力植树造林(春秋两季),其成活率较低,一方面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主要是
培植技术较差和对幼林的管理、保护不当。多年来国家一直没有严格的森林法规,多数人对林
木的作用认识不足,随意砍伐,窃为己有,重视较差。特别是附近农村社员肆无忌惮的偷伐农
场的树木,对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严重地影响了本场林业生产的发展和建设。但自1978年12
月,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几年里,农场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林业生产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
大力 的发展起来,1981年场成立了林业科,随着国家森林法的颁布,制定了一系列的林木管理
制度和林业生产发展建设规划,使林业生产正轨的稳步的发展起来。截止1983年底全场森林实
有面积已达28,498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达23,205亩(用材林9,743亩,农田防护林12,357
亩,其它林1,105亩,其中新炭林347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700亩。植造多年的农田防
护林现已成材,林带总长度已达550公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此外水果生产近几年也有较大的
发展,1983年果园面积1,181亩,结果面积446亩,鹤山农场1962年至1983年共生产水果(沙果)
70.4万斤;旭光农场1962年至1974年共生产水果(沙果、梨子)10.3万斤。
林业总产值:鹤山农场1957年至1985年历年累计为113.6万元,旭光农场1958年至1974年
历年累计为(1959年至1962年没有)24.8万元。
工副业生产在本场发展的较快,随着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需要自行
加工销售和自用,这种趋势就促进了工副业产值的上升,加速了工副业产品的发展,随之成果
也增大。1980年以来,工副业生产在农场的各项生产中已占有显著的位置,不但规模发展的较
大,其经营成果也日异增加。现有的四个工业企业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1988年全场工业生产:
机械工业(修造厂)年总产值达25万元,净产值29.7万元;建材工业(主要是制砖),年总产值达31
万元,净产值为16万元;森林工业(主要是锯材)年总产值达32.2万元,净产值为7.6万元;食品
工业(主要是粮油加工)年总产值达68.7万元,净产值16.3万元。总计全场工业总产值达156.9
万元,净产值50.6万元。建场至今工副业生产、各种产品产量累计:鹤山农场1959年至1985年
(其中有的年份资料无记载)共生产面粉22,355吨,1968年至1985年生产豆油904.2吨,1958年
至1980年共生产白酒248.4吨(其中交售国家1971年至1978 年共150.1吨),1959年至1983年共锯
材20,801立方米,1959年至1985年共生产红砖7,077.5万块。旭光农场1968年至1974年共生产
面粉7,201吨,在同一时期共生产豆油127.1吨;1961年至1969年共生产白酒47.4吨(其中交售国
家1971、1972两年共19.4吨)。1970年—至1974年共锯材3,750立方米,1962年至1974年共生产
红砖831.5万块。
鹤山农场1958年至1985年工副业年总产值累计为1,758.9万元。旭光农场1958年至1974
年工副业年总产值累计为582.5万元。其它各业(包括对外承揽业务)产值,鹤山农场1959年至1
982 年累计187.7万元,旭光农场1963年至1974年累计为16.2万元。
1985年全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26万元。其中全民部份为211.4万元,集体部份为4.5万元,
个体部份为10.1万元。
从1954年到1985年鹤山农场农、林、牧、工副以其它各业历年的总产值累计为18,666万
元,旭光农场1958年至1974年工农业总产值累计为3,306.6万元。
其中鹤山农场1958年至1983年经营利润累计为(历年盈亏相抵)盈1,542.972元,净利润累
计盈297.1万元。
其中旭光农场1958年至1974年经营利润累计为(历年盈亏相抵)亏345.1万元,净利润累计
亏425.872元。
鹤山农场经过三十六年的发展建谢,已成为初具规模的机械化国营农业企业,不论是工农
业的生产能力,还是各项基本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情况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到现在为止,电
气化建设方面:设有柴油发电机组26台,容量(发电能力)为1,826千瓦;输电配电线路:高压
配电线路(3--10千伏)80.3公里,低压线路( 1000伏以下)57.5公里;变电设备2,250千伏安/
23台。其他方面:交通道路(沙石公路)39.5公里,电话线路84杆公里,水泥晒场76,420平方
米,房屋实有面积为202,426平方米,其中职工住宅面积103,952平方米。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场在经营管理和经营成果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工农业的
生产形势越来越好,职工群众的干劲倍增,促使农场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
鹤山农场隶属关系演变、生产队增减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