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风灾

第五节 风灾


本地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风较多较大,一般多集中于春秋两季,风力一般在4、5级
以上,有时达7至8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春季风大次数多(4—5月份),对土壤和
幼苗是个极大的威胁。风蚀的情况,虽然由于农防林带的建设已有很大程度的减轻,但个别地
区田块仍然还要遭受风灾的袭击,无法幸免,为此,农防林的建设还需继续加强。
  在本地历史上春季风灾较为严重,天然林木因土地的开垦被消除及农防林防风,固沙,屏
障作用的微小,至使大风成灾。1955年5月2日、7日、8日、15日,本地区相继刮起了7级以上
大风,尤以18日的8级大风(18.4米/秒)连续17小时最为严重,地里表土一般被吹走3—4公分,
严重的达7—8公分,麦类幼苗出土不久,高度才有10公分左右,连续遭受风沙袭击,地上部
分绿叶枯干,部分种子根系裸露4—5公分在土外,甜菜幼苗方在出土,经风沙袭击后,残缺不
齐,尚不及30%,只得重新毁种。这场大风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是严重的。
  除以上自然灾害外,本地还有霜冻灾,主要是早霜冻,造成未完全成熟的大田作物(成熟
期达不到)处于不能成熟的状态,影响了大田作物的质量,造成减产。本地是荒原地区,杂草
丛生,灌木丛茂密,春秋两季(早春和秋后)野草枯干,树木退绿,燃点高加之风大(春风、秋
风)很容易发生火灾。但我场历史上天然火灾(野火)发生的甚少,只在建场初期的1950年春季
发生一起天然火灾,当时,野火由远处而来,火势非常凶猛,从四面八方向鹤山农场建场人员
和房屋包围过来,熊熊烈火,一切都有被它吞噬的危险,情况十分危机。全体建场人员同烈火
展开了搏斗,人员和物资都归扰到一起,八台拖拉机围着人们翻起了圈形防火道,使大火没能
扑过来,幸免了一场浩劫性的灾难。此外在本场人为火灾较多,各居民区火灾常有发生,损失
较大,造成职工生活困难。野外火灾多因烧荒或吸烟引起,一般灾情不太严重。水灾在本地从
未成大患,这主要是境内无大河流所至,若遭涝年雨大,沟满壕平,洼处成为一片汪洋,但尚
成不了波涛之势,对人、畜、财产威胁不大,只是农业欠收,收入减少。从1969年开始修建的
三座小型水库,一般的水势均能控制。
  虫灾在本场也有过,却不经常发生,其威害也不算太大。但1982年7月份本地发生了一场
建场以来最大的虫灾。当时由于日久无雨,旱情严重,“草地螟”得以迅速生长,几天之内遍
地都是,泛滥成灾,特别是正在生长的大豆青稞上沾满了草地螟,残食豆叶,严重地威胁着大
豆的生长。幸好当灾情刚一出现,还未能酿成大灾时,农场及时地采取了紧急措施,全场职工
群众停止一切工作,全力以赴灭虫救灾,立即掀起一个“灭虫大会战”,人提药灭连续几个昼
夜,控制了灾情,接着老天又下了一场及时雨,才彻底的将草地螟消灭,未成大灾,秋后大豆
仍获丰收。以后每年到此季节 ,若遇连旱之日,就有草地螟生长成灾之势,需加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