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因地制宜,排除万难建家园 国营鹤山农场的基本建设,是与开荒生产同时进行的.随着拖拉机以及农机具的大批调入,
同时就必须有足够的农机库。有了机车,还必须有油料,这样又必须有油库。场型的扩大,职
工的增加,家属的迁入,畜牧业的发展……。这些都急需有一定面积的建筑。所以,基本建设
工作也同开荒工作一样,十分重要。正如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创建初期曾提出的“生产,基建是
国营农场的两大基本工作”。
但是,建场之初,国家已经为国营机械农场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全,如果再为基本建设
投资,确实有困难。所以,农场领导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当即决定:因地制宜,因
陷就简,节省开支,自己动手建家园。没有砖,就自己动手脱坯,或用草辫子滚上泥用,当地
人称为“拉合辫”;没有瓦,就用草苫。创业者们顶炎炎烈日,泡在没膝深的水中,忍受着蚊
蠓的叮咬,终于把苫房用的草割够了;没有木材,就到附近的树林子里去采伐.当时,涌现出
许多感人的事迹.
如1949年冬季,袁希震同志带队到离农场100里远的尖山脚下伐木.有一天,采伐队的粮食
没有了,如果不回场运粮,同志们就得饿肚子,怎么办?队长袁希震同志当即决定,自己回场
送信,可有一百多里的路程啊,天又下着大雪,但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英雄的创者业。袁希震
同志顶着鹅毛大雪上路了,天已经黑了,远处不时传来狼的嚎叫声,袁希震同志心里明白,如
果自己不回场,全体同志就会饿着肚子工作,派别人回去,自己又不能那样做,还是把危险留
给自己。就这样,我们英雄的创业者冒着有被冻死、被野兽吃掉的危险,顶着大雪,行程十几
个小时,于第二天早晨,象个雪人一样,回到场里,向场里汇报了断粮的情况,所有在场的同
志无不为这种顽强的革命意志而感动的热泪盈眶。
就这样,全场的基本建设工作在全玉璞同志的领导下,基本上满足了农场生产生活的需要。
翌年春,他们又在场部门前建立了砖窑,自己烧了砖,盖了两栋砖瓦结构宿舍,建了207
家属宿舍以及农机库和大型油库一座,可盛油400吨。(鹤山农场l949年和l950年建筑情况如下
表)
续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