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政治运动

第六节 政治运动


鹤山农场自建场到现在,始终贯穿着政治运动的发展。历次的政治运动,有的推动了生产
的发展,但多数是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甚至起了极大的破坏作用。这些历史的教
训,是值得我们认真记取的。
  鹤山农场的创建时期,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很高,没有搞政治运动。自1954年之后,各种政
治运动开始多起来,特另4是1958年以后,各种政治运动频繁而又激烈,各项工作都以阶级斗
争为纲,从而也就导致了生产形势多年的徘徊不前,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结束了
这种局面,使人们从政治运动的羁绊中解放出来,致力于四化建设。
   整风,反右斗争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一次普遍地,深入地反官僚主义,反宗派
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遵循上级指示精神,鹤山农场于ll月在深入开展双反运动的基础上开展了整风运动,在全
场普遍铺开,有点有面,广泛的发动了群众,逐步掀起了鸣放高潮,狠抓整改,坚决兑现,推
动了运动的发展。同时,加强了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整顿了组织,建立健全了各种制度。整
个运动经过三个步骤,在方法上,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召开了职工大会,上下左右一
齐动,所以取得了整风的胜利。参加整风的人数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整风过程中,领导
带头鸣放,引火烧身,给群众造成有利于鸣放的条件。从而使领导干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
“拔白旗”、“插红旗”,为自身革命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在整风过程中,有极少数的人,利用帮助我党整风的机会,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
发动了猖狂的进攻,党中央和毛主席当机立断,停下整风,向右倾机会主义进行猛烈的反击。
但由于我党对形势估计不足,而使矛盾扩大化,结果误伤了许多好同志,在我党的历史上留下
了沉痛的教训。我场也受其影响,有极少数的党员、干部分别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中右
分子,或被“拔白旗”、受处分、下放劳动。在1962年经甄别否定了原结论,分别予以取消处
分,恢复职务。
   三 反 运 动
  鹤山农场于1960年7月8日开始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为了搞好这
次运动,农场成立了七人核心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专门抽调四名干部负责日常工作。
  整个运动由始至终,贯彻了书记挂帅,一手抓生产,一手抓三反,统一领导,统一安排,
统一思想的“二抓三统一”。在运动中,领导运动核心小组号召干部亲自点火烧身,掀起鸣放
高潮,鼓励群众大揭发,大检举,把运动推向深入。整个运动搞了将近一年时间,于l961年6
月结束。
  在运动过程中,共揭发出8人有贪污问题,共追回脏款三千一百余元。收回麻袋720条,各
种工具360种,l,100件。
   肃 反 运 动
  按照中央“有反必肃”和“提高警惕,肃清一切特务分子,防止偏差,不要冤枉一个好人
”的肃反方针,鹤山农场于l959年10月开始了内部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l963年末结束,
整个运动历时四年零三个月。
  运动开始之初,成立了以场总支书记为首的三人核心小组,负责领导运动的开展。首先加
强了对专职干部的思想教育,并通过组织、人事等部门和搜集旧档案材料、,扩大资料来源。
其次就是依靠基层领导,走群众路线,召开各种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和全面、逐的进行排队过滤
和知情人的个别采访了解。
  全场应参加肃反的人员是1,213人,其中经过审查的有788人,占应参加肃反人员的65%,
未经审查的有425人,占应参加肃反人员的35%。在经过肃反审查的788人当中,有23,人有
历史交代不清问题,后经查证、核实分别予以处理。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鹤山农场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于1964年2月21日全面铺开的,场党委首先组织全场职工、
家属学习了党中央发出的《关于继续抓紧进行“五反”运动》和《把全党全民的社会主义教
育运动进行到底》的两个指示和毛主席有关阶级斗争的论述。随之,训练了125名骨干,选拔
了14名报告员,30名宣传员和辅导员,并对报告员和宣传员进行了两天的集体备课。选择第一
生产队(重点机械化生产队)作为试点单位,取得经验后在全场铺开。以后嫩江地区派来大批工
作队,运动形左实右,误伤了大批干部和职工群众,整个社教运动一直延续到1966年“文化大
革命”开始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