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历年计划及盈亏情况

第六节 历年计划及盈亏情况


计划即生产财务计划,每年年初制订,用以指导全年的生产财务工作。计划的制订要与
本场的生产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相适应,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否则盲目的,不切合实际的,
夸大或缩小性的计划没有执行价值。执行计划的关键在于按计划实施,力争或超额完成计划任
务(或指标)。我场历年完成生产财务计划总的情况是,正常的生产年份如不发生严重的自然灾
害,均能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财务计划。如1978年到1984年7个年份的生产财务计划中,有5个
年份计划盈利,在此之中实际有4个年份完成了盈利任务,一个年份没有盈利而亏损的主要原
因是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另一个年份计划亏损,而实际完成情况却是平衡。又如:1966
年年初计划全年总收入296.2万元,总支出258.2万元,盈利38万元,年末完成情况是全年总收
入739.7万元,总支出650.4万元,盈利89.3万元,实际完成了计划盈利额的235%,超额完成了
计划;1978年年初计划全年总收入1,168万元,总支出1,307.4万元,亏损139.4万元,年末
完成情况是全年总收入1,335.8万元,总支出1,335.8万元,盈亏为零万元,实际完成计划的
情况是收支平衡。完成好于计划;1983年年初计划全年总收入1,823.1万元,总支出1,603.1
万元,盈利1220万元,年末完成情况是全年总收入2,O13.4 万元,总支出1,779.2万元,盈利
234.2万元,实际完成了计划盈利额的106.4%,超额完成了计划。由此可见,本场完成生产财
务计划的情况是比较好的。
  经营盈亏情况。建场以来,确切地说是1958年农场开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至1985年二十
八年的时间,其经营管理和盈亏情况以1978年党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线,概括的分
为三全会以前和三中全会以后两大时期,基本情况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场受固定模式的束缚,经营单一,除种植业外,其它各业发展的
极为缓慢。特别是长期受“左倾”路线的干扰及农场体制多变的影响,至使多年经营不利。虽
然农场广大职工群众进行了努力的奋斗,但仍摆脱不了经济发展迟缓,经营成果不佳的局面。
如1958年至1977年的二十年问,经营情况是九年盈利,累计盈利额是626万元。十一年亏损,
累计亏损额是2,518.3万元,累计盈亏相抵亏损1,892.3万元。数字说明,三中全会以前,
企业多年亏损,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各项建设的正常进行,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重新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和鼓舞下,农场
改善和加强了经营管理,全面落实了生产、经济、岗位等多种责任制,调整了产业结构,确定
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济发展方针,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为搞活经济,实
行全民,集体,个体三个“轮子”一齐转。充分,广泛地调动和激发了全场广大职工群众的生
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使农场有了新的飞跃发展,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如1978年当年就甩掉
了连续六年(1972年--1977年)亏损的帽子,达到了收支平衡。接着1979年开始盈利,到1985年
的7年间,只有1981年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影响而经营亏损66.2万元,其它六年全都盈利,
累计盈利总额1,449.6万元,累计盈亏相抵盈利1.383.4万元。特别是1982年在多灾的情况下,
由于全场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仍取得了盈利534.5万元的好成绩,并且有五项经济效益指
标超历史,六项经济效益指标在全垦区96个农场中排在前八位。数字说明,三中全会以后的企业
开始扭亏为盈,经营有利,生产和建设在高速地向前发展,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可以说是今非昔比。
  附:
  历年计划及完成情况一览表
  经营利润及总产值统计表
  历年盈亏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