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通讯事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 通讯事业发展概况


本场的通讯事业是随着发展生产和为满足各项工作及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而建立发展起
来的。通讯设施主要是电话,由开始的用户少,通讯距离近,效果差,几个单位同用一条线路
等情况,发展到现在的较先进的供电总机和配套设备,通话声音逼真、清楚、距离远,全场形
成了一个完整的通讯网。通讯事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场初期至1968年,即原农场时期。这个时期内,农场的通讯设备较差,很
落后,只有磁石100门总机一台,线路很少,特别是生产队,基本是1线一地,同一方向的几个
生产队合用一条线路,并且都是手摇式话机,打电话十分不便。如四队、六队、九队当时是一
条线路把这几个队的电话接在一起,再接上地线,若在场部打电话时,这几个生产队的电话铃
都响,一时难以分清所要的生产队。为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就规定用铃声的长短来表示所要的
生产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兵团成立。
  第二阶段,1969年至1976年,即原兵团时期。兵团组建后的1969年,团成立了警通排,
其中一个班负责通讯线路的维护和架设。这期间的通讯设备基本没有更新,但对通讯线路进行
了彻底的改建,将原来的一线一地逐渐地改架了双线,使每个生产连队都有了电话专线,同时
电话机也随着机关、场区单位的增加而增多。通讯工作人员也增加到8人,总机配有话务员4人。
1975年五十二团合并过来后,将原旭光农场的总机改设为分机,主要负责接通南片各单位的电
话。兵团党委对通讯事业的建设比较重视,除大力改变通讯设备的落后状况外,还派出人员到
外地学习,为兵团(农场) 培训通讯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兵团为农场通讯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1977年至1985年,即恢复农场体制后的鹤山农场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场通讯事
业发展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自从1977年农场领导班子组成以后,场
党委非常重视通讯事业的发展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改变了通讯设备差、落
后的状况,加速了全场通讯网的建设,对指挥生产,及时的互相各种信息、情况,提高职能部
门和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月j。从1982年开始,场通讯站安装
了200门复式供电总机和配套的配线室、电源室和传真载波室,淘汰了原来的磁石总机和电话
单机。除分机的南片生产队外,场内其它单位都更换了音量大,声音清楚,使用方便,样式新
颖的新式电话单机,同时1982年更换了十队、林场、科研站和七队的部分主干线路。1983年4
月因遭受大风雪的袭击,四队、六队、九队、十四队、十五队、十七队的线路倒伏,因而当年
就将南片生产队倒伏的电杆全部换上了新水泥杆。四队、六队、九队倒伏的电杆重新扶起,暂
时维护通话,1984年重新架设了通往这几个生产队的大部分主干线路,并全部采用了水泥电杆
和铁担八号钢线等标准材料,是我场第一个标准线路。到1984年,通讯工作人员已增加到22 人,
其中话务员11人。全坊有电话150部,通讯距离总长达120杆公里。
  为提高通讯人员的技术水平,几年来,场先后派出6人次到长春、哈尔滨、佳木斯等地的
院校学习外线、传真、载波、总机修理、线路测量等业务知识,提高了通讯站的技术业务水平
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