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共青团

第二节 共青团



一、共青团的建立与发展
  鹤山农场l949年建场至今三十六年来,共青团组织在党的领导关怀下不断地发展壮大。在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密切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团结教育和组织广大青年在各条战线上
发挥了模范作用和突击队作用。在历次运动和社会实践中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并输送了大批优
秀团员加入了党组织,为党补充了新鲜血液。实践证明,共青团不仅是党的可靠助手,而且不
少团员还成为农场各项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鹤山农场第一个团支部建立于1949年6月,即建场的当年。当时叫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共青团的前身)鹤山农场团支部,设团支部书记一人,由吴雨生担任。团员大部分来自从辽西
招收来的青年学生中。团支部成立后,即着手进行组织建设与发展工作,积极的培养青年积极
分子,并将能够经受住艰苦的考验和锻炼,为开荒建场做出贡献的先进模范青年吸收到团内,
壮大团的队伍,加强团的力量。在开荒建场的艰苦开拓工作中,涌现出大批的青年先进分子,
给团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到l949年底团员就以达32人。由于参加建场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二十
多岁的青年人,他们把美好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新中国的农垦事业,在艰苦卓绝的建场工
作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因而使团的组织得以迅速地发展壮大,到1950年8月份,全场团员以
达59名。
  建场初期的几年里,广大的团员和青年是艰苦创业的主要力量,他们远离父母兄弟姐妹,
只身奔赴到这块荒芜的土地上,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和报效祖国之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献青春,洒热血,无私的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如1950年7月12日夜间,在突击开伏荒的会战中,
年仅17岁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拖拉机驾驶员苏洪仁因疲劳过渡而被拖拉机压死,为新中国
的农垦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当时的环境中,绝大多数的团员、青年都以忘我的劳动
精神和高亢的革命干劲,满怀着美好的希望,克服重重困难,开拓着这块荒芜的土地,为建设
祖国的商品粮基地贡献全部力量。他们不仅是生产劳动中的先锋,而且是各项工作中的模范:
他们充满热情,充满力量,充满干劲,充满信心,不畏艰难,不畏劳苦,战严寒酷署,斗风雪
野兽,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辛勤地耕耘着这块古老的土地,为美好的未来奠基。
  随着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九三荣军农场团委的直接领导下,l955年成立了一分场团总
支,由张成富担任总支副书记,总支下设四个团支部。其中,一个机关支部,三个生产队支部,
每个支部都设正副书记1一2人和支委3—5人,全场共有团员95名。
  1955年5月25日,团中央决定: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根据这个决定,我场由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九三荣军农场一分场总支委员会,改为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九三荣军农场一分场总支委员会,下属各支部和所有团员都随之改称为共青团支部
和共青团员。l956年场团总支根据黑龙江省第一次团代会的精神,在场党总支和总场团委的直
接领导下,向全场广大团员青年进行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和农场美
好前景的教育,要热爱劳动,热爱集体,以场为家教育。并联系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极
大的提高了团员青年的思想觉悟和战斗力,使他们成为生产劳动和各项工作中的闯将。在当年
的麦收大会战中,场团总支组织了由231名团员、青年参加的尖兵队,除参加正常的麦收劳动
外,还开展了拣粮竞赛活动,涌现出很多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在整个麦收期间,他们利用
业余时间拣粮24,843斤,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豆收期间,因早雪,黄豆被埋在雪地里,
广大的团员、青年就响应场党总支、团总支和工会的号召,全场组成了8个尖兵队共71名队员,
进行了雪地里抢收大豆的艰苦奋战,出现了很多的动人事迹,有的人虽然手磨破了,鞋湿透
了,但仍不下火线,继续抢收,再苦再累也没有一人退却的。孙国华尖兵队在雪地里还创造了
每人日割大豆2.2亩的好成绩,获得了团总支与工会奖给的优秀突击队红旗。在青年尖兵队的带
动下,全场广大职工群众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战,终于从雪地里抢回了所有的大豆,减少了损失。
同年间,在场开展的积肥除“四害”等各项活动中,广大的团员、青年都是走在前,干在前,起
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表现突出的孙国华利用业余时间积肥340,000斤,此外全场团员、青年在
秋季里共消灭老鼠3140只,麻雀700只,使生产出的粮食少受损失。
  此外,团总支还根据青年人有知识,讲科学,旗帜鲜明的特点,开展了监督岗活动,全场
共设了四个监督岗,有35名监督员,他们针对生产的关键环节和各项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地予
以指出和提出建议,并敢于同不良倾向展开激烈的斗争。他们以主人翁的责
  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做好监督岗的工作,在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贯彻安
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揭露弄虚作假,减少浪费损失,改进职工生活,消除生产工作中的问
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场团总支和各团支部,不但关心团员青年们的成长,而且关心他
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积极的想办法,采取措施解决好青年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并根据青年人
的特点,组织和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大小型文娱活动,调剂了青年人的情趣,增进了青年人
的身心健康。由于团员、青年们表现突出,1956年有七名优秀团员加入了党组织,近30名先进
青年加入了团组织,同时各团支部都补选了副书记,增加了支委,加强了组织建设和领导力量,
团的工作和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团课教育坚持经常持久,并能联系实际。
  1958年,原一分场团总支改为鹤山分场团总支,张成富继任团总支副书记,并经场党委和
上级团委批准由张成富、李仁友、韩玉奎、蒋砚芳(女)、王文德、魏广朋、陈培勋、宫长发、
张国珍九人组成总支委员会,总支下设五个团支部,其中一个机关团支部,四个生产队团支部,
经团总支委员会决定并报场党总支批准,基层团支部书记不再由生产队干部兼任,改由工人团员
担任,这样更有利于团组织的建设及工作的开展。
  此后,广大的团员、青年更是站在运动的前列,成为生产建设及各项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并在以后的历次运动和活动中,紧跟党的战略布署,接受考验和锻炼,茁壮成长,为党和人民
做出了很多新贡献。
  1962年,随着农场体制的改变成立了鹤山农场团委,设副书记一人,由于云清担任。到1963
年全场已有134名团员,分设9个团支部,25个团小组。
  兵团时期,共青团的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团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团政治处的具体
领导下,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和组织机构,团设共青团工作委员会,各连级单位均建
立了团支部和团小组,各级团组织都配备了专职团干部(连队不脱产),每个团支部基本都设支
委5人,其中’正副书记2人。团工委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团共青团的日常工作,团工委办
公室设主任(股级)1人,干事2人。l971年10月份,经团党委批准,在政治处的具体指导和帮助
下,召开了共青团四十五团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刘文举为书记,李忱、高均兴为副书
记等二十二人组成的、共青团黑龙江建设兵团第四十五团第一届工作委员会,加强了共青团的
组织建设和领导力量,提高了共青团的战斗力,在兵团成立至1971年第一次团代会召开的两年
多时间里,就发展了团员754名,
  并有l22名优秀团员加入了党组织和涌现出三百多名青年积极分子出席了各级“积代会”。
还有l05名团员青年担任了排以上领导干部。成为生产及各项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到1971年为
止全团已有团支部24个,团小组149个,团员l042名。
  1975年两团合并,重新成立团支部42个,并召开了团代会,选举产生了由宋卫平、辛连吉、
候一飞、王洪松等二十九人组成的新的共青团委员会,设常委九名,由宋卫平、辛连吉任书
记,候一飞,王洪松任副书记。下设团委办公室,候一飞任办公室副主任。
  1976年,兵团撒销,原共青团四十五团委员会,改为共青团鹤山农场委员会,并于1977年
7月份召开了共青团鹤山农场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二十九人组成的共青团鹤山农场
第一届委员会,常委会由九名委员组成,候一飞任书记。团委配备2名专职干部(除团委书记外,
另配一名干事)。1979年由于知识青年大批返城,使团员人数减少到819名,并造成了各级团
干部的空缺(知识青年在场时大部分担任团支部的领导职务),团组织力量受到客观上的削弱,
为不影响共青团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组织的发展壮大,在场党委的关怀和领导下,团委及时的调
整补充了各级团支部,重新组建各级团组织,保证了共青团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团组织不断地发
展壮大。
  恢复农场体制以来,共青团工作在场党委和局团委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结合新
时期党的各项中心工作和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及特点,场团委加强了对全场团员、青年的
思想教育,坚持经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三会一课”制度,适时地组织开展了各项有意义的活
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不断地涌现出大批的优秀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
广大团员、青年自觉地树立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情操,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舍己为人,
助人为乐,拾金不味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层出不穷;破旧俗,树新风等新风尚慰然成风,展现了
新时代中青年人的新面貌。
  二、历届团代会
  鹤山农场建场至今(1949年一l985年)共召开了六次团代会,由于农场体制的多次变更,造
成历次团代会排列顺序的不一,为准确地记载各时期历次团代会的情况,故仍按原排列顺序和
当时召开的名称来详实分述:
  兵团第四十五团时期(1968年一l975年)
  共青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五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71 年10月14日至l7日在团部(
场部)召开。出席会代表共284人,正式代表210人,在代表总数中有:男代表162人,女代表l2
2人;党员代表50人,团员代表l85人,青年代表l9A,老职工代表20人。并且各连队党支部书
记均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大会。
  大会于14日上午正式开幕,刘文举致开幕词后,副团长于春洋代表四十五团党委向大会祝
词及各连队的代表向大会宣读了贺词。下午全体代表听取了刘文举代表上届团工委向大会所作
的题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青年运动方向奋勇前进》的工作报
告,代表们分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予以通过。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
讲用会,刘文举传达了兵团政工会议精神。16日下午,由副团长于春洋主持大会,全体代表经
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选举产生了由刘文举、李忱、高均兴等二十二人组成的共青团四十五团
第一届工作委员会,经全体委员选
  附:鹤山农场共青团组织状况表


   鹤山农场历届团委(支部)领导人更迭表


  举和报请团党委批准,刘文举为书记,李忱、高均兴为副书记。
  大会于17日上午闭幕。
  这次代表大会的指导思想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批修整风”为纲,以当前国
际阶级斗争和战奋教育为内容,以毛主席有关青年工作的一系列指示为方针,以大寨和一四二
四团支部为榜样,认真读书,弄通马列主义,进一步在我团青年中掀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和
毛主席哲学著作的群众运动高潮,进一步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路线斗争觉悟。深入学习落实总
政关于加强青年工作的指示,总结团支部育人建团的经验,总结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红在边
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经验,总结对青年进行“再教育”的经验。宣扬推广一
批典型,讨论布置我团共青团今后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任务。通过这次大会,推动我团共青
团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共青团组织成为党的有力助手,成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
  共青团黑龙江建设兵团第四十五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于l972年5月份在团部(场部)召开,
出席会议代表共293人(正式代表225)。大会还邀请了部分党员代表,青年代表,贫下中农代表
和红卫兵代表共68人列席了会议。
  这次代表大会,主要听取了刘文举代表第一届团工委向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第一
次团代会闭幕以来团工委的工作情况及团的建设情况,讨论和制定了第二次团代会到下一次团
代会期间,共青团工作的任务及其组织发展建设规划。最后选举产生了由何平、胡在清等二十
五人组成的共青团第四十五团第二届工作委员会,何平为书记,胡在清为副书记。
  共青团四十五团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指导思想是:以“批修整风”为纲,认真学习马列和毛
主席关于青年工作和团的建设的光辉论述,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
的实质,肃清他们在青年工作上的流毒和影响,深入贯彻“省第五次团代会”:精神,总结党
支部加强对共青团工作领导的经验,总结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经验,总结贫下中农对青年进行再教育的经验。
  四十五团和五十二团合并后,1975年3月下旬召开了共青团黑龙江建设兵团第四十五团第
一次代表大会,会期三天,出席会议代表共328人(正式代表285人)。同时还邀请了各连队的党
支部书记和部分贫下中农、青年党员和红卫兵、红小兵代表列席会议。
  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以毛主席关于“安定、团结”
的重要指示为指针,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批林批孔”和青年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学习四届人
大和中央两报一刊元旦社论,深入批林批孔,批判林彪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反革命罪行,
批判孔孟之道,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反动思想。总结共青团建设和青年工作的经验教训,
明确今后的战斗任务,选举产生共青团四十五团第一届委员会,进一步团结广大团员和青年,
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国民经济新跃进而努力奋斗。
  会议期间,经过全体代表的充:分酝酿和反复讨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由宋卫
平、辛连吉、候一飞、王洪松等二十九人组成的共青团四十五团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设
常务委员九人。 大会闭幕后,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推选并报请团党委批准由宋卫平、辛连吉
任团委书记,候一飞、王洪松任团委副书记。
  鹤山农场时期(1976年至l985年)
  兵团撤销,恢复鹤山农场体制后:
  共青团鹤山农场第一次代表大会,于l977年9月6日至8日在场部职工俱乐部召开。出席和
参加这次大会的人员有:全场各单位的先进团员、青年代表,优秀的贫下中农代表,各级领导
干部,以及红卫兵、红小兵代表共214人。其中正式代表l86人。
  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坚持党的十
一大路线,深揭狠批“四人帮”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反革命罪行,抓纲治国,继续革命。
会议要总结共青团建设和青年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今后的战斗任务,选举产生共青团黑龙江
省鹤山农场第一届委员会,进一步团结广大团员、青年,在华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为完成十一
大提出的战斗任务,把我国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大会于7日上午正式开幕,候一飞代表上届团委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
为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代表们进行热烈讨论,一
致通过。8日的大会进行团委委员的选举工作,在由上届团委提出候选人,并征得全体代表讨
论同意候选人名单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本届团委委员29人。
  按团章的规定和党委批准,共青团鹤山农场第一届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由九名常务委
员组成。经第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了候一飞,周菊香等九人组成的常委会,并以候一飞为书记,
周菊香为副书记。
  会议期间,场领导到会讲话表示祝贺并提出希望,各界代表发言致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
人代表介绍了经验,并受到大会的表彰、奖励。
  共青团鹤山农场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80年2月2日在场部职工俱乐部召开,会期一天。出
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22名,其中男代表121名,女代表101人。
  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向,紧紧围绕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
中心,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总结经验,表扬先进。讨论和确定今后团的工作任务,选举产生
共青团鹤山农场第二届委员会。
  大会于2日上午正式开幕,在场党委书记苗精元讲话和场工会致词后,施和平代表本届团
代会筹备小组向大会作了报告,针对场领导的讲话和大会的工作报告,代表们分组进行了热烈
的讨论,并对候选人进行了充分的酝酿。下午,选举产生了共产团鹤山农场第二届委员会,通
过了大会工作报告决议和大会向全体团员、青年发出的倡议书,表彰奖励了模范团员,先进集
体和先进个人。
  这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施和平、靳书玉等三十五人组成的共青团鹤山农场第二届委员
会,并经第一次全委会选举并报请上级党委批准,施和平(女)任团委书记。
  共青团鹤山农场第三次代表大会,于l982年3月10日在场部职工俱乐部召开,参加会议的代
表近三百人,会期一天。大会主要听取了徐雁翔代表上届团委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共
青团鹤山农场第三届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