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广播、电影、电视

第三节 广播、电影、电视



一、广播
  我场的广播事业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建立与发展。当时场广播室与电话总机室在一起,广
播与电话使用同一线路,白天为电话线,晚间为广播线,没有专用的广播线路,广播室的广播
器材设备只有一台上海产的801型500瓦的扩音机和一台旧式录音机,极为陈旧。广播室配有一
名播音员(女)和一名修理工。场广播室对各生产队实行有线广播,全场所有住户都装有一个0.05
瓦簧式广播喇叭进行收听。场广播室在每天的早、中、晚分别安排半个小时的自播节目,并转
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及省广播电台的“联播
节目”。
  从1967年开始,场广播站陆续增添了601型录音机,2x275W 扩音机等新型设备。并且每个
生产队也开始配备一台150W的中唱扩音机和6只(平均数)25W的高音喇叭,全场广播线路总长
25000米。
  场广播站对各生产队继续实行有线广播,各生产队除按规定收听和转播上级台站的广播节
目和本场广播站自播节目外,还可根据生产及工作的需要,适当的进行自播节目。
  1979年场对生产队的有线广播撤销,广播不再占用电话线路。同时住户的广播喇叭也自动
取消。场广播站只对场部广播,在场部住宅区设几组高声喇叭进行室外广播,其节目除早、中、
晚按规定转播上级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外,还进行半个小时的自播节日,广播站的工
作人员仍是一名播音员(女)和一名修理工。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广播站已配有专用工作室及专职播音、编辑、修理人员,并拥有
2×275W、500W扩音机各一台,录音机3台(601 型1台,602型2台,晶体管1台),高频、低频信
号发生器各l台,25W高声喇叭l0只等其它较先进的广播器材。每个生产队都安装了高音喇叭,
使全场的广大干部、职工家属都能及时听到国家大事和国内外新闻,以及本场的新闻轶事,各
种消息等。
  二、电影
  我场于1962年,购进一台南京l 6毫米电影放映机,配备了李友梅、魏茂琴2名放映员,成
立了鹤山农场工会电影放映队,从而开始了农场的电影放映事业。
  自从农场能自己放电影后,给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欢乐,每逢放映一场电影,
男女老少,扶老携幼,都兴致勃勃地前往观看,似乎比什么事都重要。
  为解决各生产队职工群众看电影问题,电影队则采取定期到生产队轮流巡回放映的办法(基
本是每来一部片子,巡回一次),以满足生产队职工群众的需求。后来随着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经营成果的不断提高,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又相继增添了新型的电影放映设备和放映人员。
到1977年场电影队已发展为五个放映组,在全场设二十二个放映点,每年平均放映电影1300场。
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为农场的文化工作增添了动力。
  我场的电影放映,由于各生产队没有俱乐部,基本都是室外露天放映。场部l971年修建了
一座总面积为l325平方米的职工俱乐部,可容纳观众一千多人,室内设有专用放映室和工作间,
成为场电影队和场部放映电影的固定场所,从此场部放映电影一般的情况下都在室内,并开始
售票。露天电影和在生产队放电影则采取按场收费,最后从职工工资扣回的办法,以保障电影
事业的继续发展。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场电影队已基本定型成为专业放映队。1983年有放映员10人,35毫米
放映机2部,l6毫米放映机2部,8.75毫米放映机2部和其它器材设备。但八十年代电影因受电
视的冲击,上映率及上座率下降,每年放映电影只在100场左右。
  附:几个时期电影放映场数表


  三、电视
  电视在我场是八十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生事物。自1979年场部锅炉班一名职工第一个购进一
台黑白电视机后,随着职工收入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几年的时间,大批
的电视机已在全场部分职工家中落户,并向彩色电视机方向发展。截止l985年底,全场已有
三分之二的职工家庭看上了电视,而且彩色电视机也较普遍。
  我场电视机目前主要收看九三农管局电视转播台和嫩江县电视转播台转播的中央电视台、
黑龙江省电视台的节目及自播节目。每当晚间饭后茶余以及节日或星期日,全家人围坐在电视
机前,尽情的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真是欢乐无比。电视机的兴起,给我场广大职工群众的业
余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也给我场的文化事业增添了新的色彩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