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疫
第三节 防疫
鹤山农场(包括原旭光农场)从建场至l978年的三十年间未设专门的防疫机构,防疫工作和
医疗工作没有分开,防疫任务都由医院集中力量去完成。能做到及时地接种各种疫苗,如麻疹
疫苗、牛痘等,每年秋季进行“出血热”和“克山病”的预防及治疗知识的宣传,冬季开展灭
鼠工作。
1979年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和农场卫生事业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场成立了卫生防疫站,
由三人组成,其中一名站长负责全面工作。
防疫站的工作,主要抓环境卫生,计划免疫,普查普治地方病,如大骨节、甲状腺肿大、
克山病的预防及治疗等。
“克山病”在本场泛滥时期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这种病的起因是由于群众生活水平低,
环境卫生差,冬季气侯寒冷,衣服单薄,住宅取暖设备差,冬季往往灶坑不好烧,四处冒烟,
使人吸收一氧化碳过多,造成慢性中毒,因当时妇女在家的时间长,而又常坐在炕上取暖,
所以此病妇女得的较多。
这种病多发生在每年的ll月到次年的3月份之间,其病症是头脑昏迷,手脚冷凉,口吐黄
水,病重者在6-244小时之间有死亡危险。
当时为防治“克山病”,场于1959年10月成立了克山病防治指挥所,各生产队也成立了防
治克山病领导小组,并且制定了具体的防治克山病的工作方针、防治工作项目和防治措施,主
要内容有五个方面:
1、结合秋收,积肥、保畜、除害灭病,大兴五有的秋季爱国卫生运动,认真贯彻各项预
防措施,早期完成防寒工作,扒坑抹墙,兴修防寒厕所,进行改良水质,保护水源,彻底捕鼠
灭蝇,加强垃圾管理,以根本改善环境卫生,加强饮食卫生管理,贮藏冬季蔬菜,组织贮备足
够的柴草,并发动职工及家属做好过冬衣物的准备。
2、大力宣传克山病预防知识.在重点生产队及移民中要加强实行以综合预防及防止各种诱
因为主要内容,及早训练抢救员,要求每一居民点不少于2名,训练内容为抢救工作的“三早”
原则和抢救技术。
3、在重点生产队或移民慢性病人中,进行身体检查,注意发现潜在型及所谓痨型或疑似
克山病人,加强对其卫生教育和经常注视。必要的要建议调整适当工作,如冬季在室外劳动等。
现有阳性体征的作好记录工作,并随时组织复查。
4、积极进行防治工作的物资准备,抢救用的药品器材必须落实到抢救员手中,固定标准
数量,报销补充建立制度,交通运输固定。各级行政领导必须抓紧,亲自早期检查,发现问题
立即解决,避免出现错手不及现象。
5、各级防治克山病组织均分别由各级党支部书记或行政负责干部亲自领导。着手进行防
治工作,组织群众抢救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固定阵地,分兵把手,建立阵地指挥纪律,并抓
各部门协作配合,经常检查,保证措施实现,达到预期目的。
克山病在我场和附近的北抢子村(即现在青山大队),发病率最高时期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
代中期,当时在全嫩江县地区是挂名的典型单位。自从认真实施了克山病防治措施后,到六十
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就消灭了克山病。铲除这种病的根本原因除以上有力措施外,还与人们的生
活水平提高,吃的好,穿的暧,住宅清洁和环境卫生舒适,过冬取暖设备齐全等客观因素有直
接关系,现在居民住宅95%以上都安装了土暧气,所以这种病到1985年底从未再发生过。
1979年防疫站对全场地方病和流行病进行了全面的普查普治工作。对职业工人检查了80人
次,确诊4人有布病;对麻疹病检查了800人次,未发现患者;对小儿麻痹糖丸病检查了701人
次,未发现患者;对流脑病进行了检查,发现患者1人,后医治无效死亡,(此后加强了预防工
作,到l985年底再未发生过此种病)。发现大骨节病患者有1180人,甲状腺肿大717人,并发给
患者药品治疗,但是大部分患有大骨节病的患者,对药品治疗的作用认识不够,不能坚持常服
用,所以在疗效上见效不大。
1980年至l981年两年继续对上年检查出的患者进行全面复查复治外,还给全场适令儿童接
种流脑疫苗、卡介疫苗2000人,检查了3314人,确诊患有大骨节病的771人,并发给药品治疗。
还检查出甲状腺肿大患者749人,对这种病的治疗愈率,防疫站达到了省要求的75%的标准。
同时对全场的水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除第七生产队水质不好不能食用外,其余生产队的水均
能食用。第七生产队的水人如果经常食用会长大骨节,从l966年开始场每年给七队拨款25,000
元,解决常年到场或局拉水供应居民食用问题,从此预防了大骨节病在七队的发生。
在此以前场为了解决七队居民吃水问题,曾先后请来五个钻井队在七队打过25米至l64米
深的机井(1972年用昂昂溪地质勘探队给打了一口l64米深的机井,没有出水)。后来经本场钻
井队多次在场区内打深井证明,本场不少生产队和场直地区超过60米深到180 米处都是灰质泥
岩,以下是岩层,不容易打出水,所以七队的吃水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防疫站从l980年至l983年初国家颁布食品卫生法这段时间,对全场从事食品工作的人员进
行了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发给健康合格证,不合格者暂离或调离工作岗位,并且建立
了食品卫生档案。食品卫生法颁布以后的7月份又进行了两,次共800人次的身体健康检查,同
时对全场入托儿童进行健康检查1000多人次。
1983年5月份根据中央和省结核病防治文件精神,对全场人员进行了普查工作,由于条件
有限只进行了一年的时间,做到了结核病底数清,分组明确,治疗方案妥当,而受到省防疫站
的采纳,被评为总局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