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活习惯
第八篇 社会
第四十三章 风俗人情
第一节 生活习惯
农场是由多省份的人员组成的大家庭,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因是来自全国各
个不同的地区,所以也就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不同的生活习惯,经过多年的演变,至
今已基本上得到统一,逐步的形成了农场人独特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北大荒的广阔天地,陶冶
了“北大荒”人粗犷、豪放、直爽、朴实、热情的性格。
衣:农场人的衣着打扮,主要从实际适用的目的出发,注意按年令、性别选择布料,颜色
和款式,大体上随于社会上的形式。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棉布衣料已
被化学纤维纺织品和毛料等高档衣料所代替。并且款式新颍,随赶潮流,特别是女性,更为突
出,高跟鞋、连衣裙等早已时兴,可谓奇装异服,屡见不鲜,与繁华的都市相比,并不逊色。
儿童服装更加新颍别致,特别是女孩,打扮的花枝招展,千姿百态、每蓬新春佳节,节日喜事,
男女老少都着新衣,从头到脚换然一新,青少年女子装扮的更加美妙动人。人们外出,走亲
访友、赴约、集会等都要更衣整装,洁貌待人。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和时代的要求,农场人将更加喜爱和习惯用美的服饰来装扮自己,展现出新时代农场人的精神
面貌。
食:农场人一直习惯食用传统的中国式饭菜。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认识能
力的增强,开始向西餐方向发展。并讲究科学饮食,少用高脂肪的肉类,多用高蛋白的鱼、蛋
和高维生素的菜类,以利身体的健康长寿。
根据本地物产的特点,主食是白面,近几年从外地购进少量的大米,其次还有极少的玉米
等杂粮,白面占日常生活中的90%以上,一面三餐,主食离不开个“面”字。副食方面,肉类
以猪肉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牛肉、羊肉、鸡、鸭、鹅、兔肉及狗肉等;蔬菜主要是土豆和白
菜,夏季主要有韭菜、芹菜、菠菜、青椒、豆角、黄瓜、茄子、西红柿、葱、蒜等,秋季还有
角瓜、西瓜、窝瓜、大头菜、白菜、土豆,罗卜、(大罗卜、葫罗卜、水罗卜)等。由于本地气
候寒冷,冬长夏短,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大部分蔬菜6 月份栽种,7、8月份才能吃上,到9月
份基本耙园,所以造成冬春两季的吃菜困难。为解决冬季吃菜的问题,居民普遍的用暖窖储存
一些白菜和土豆,淹制各种咸菜和凉晒各种干菜,供冬季食用。此外,每到秋季的十月份,家
家户户都要用白菜淹制一些“酸菜”,做为冬季的主要食用菜。“酸菜”是本地冬季不可缺少
的蔬菜,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非常喜爱和习惯食用。 “酸菜”不但可熟吃、并且能生吃,吃
法很多,因此在本地享有盛名。本地是生产大豆的地区,为此家家户户每年秋季还要用黄豆制
作成大酱供常年食用。
农场人热情好客,常常是喜酒欢宴,讲究“无酒不成席”。不论来客是亲戚朋友,还是外
乡他人,都要摆酒设宴,美味佳肴盛情款待。除此之外。每蓬谁家有事,不论是红白喜事。还
是生儿育女,都有摆酒设宴招待来客,特别是青年男女新婚之日,按传统习惯大吃大喝一番,
以示庆贺。
按传统习惯,农场人对民间各种节日都过,并且国家规定的部分纪念性节日也过。过各种
节日,总不免要改善伙食,备酒制菜,欢宴一番。按传统的习惯过法,民间节日主要有(按农
历算),5月节(端午节)、8月节(中秋节),阳历年(元旦)和阴历年(春节),国家规定的纪念性
节日(按公历算)主要有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主要由学校、幼儿园等
单位组织少年儿童,举办有意义的纪念活动,集体欢度节日。
各种节日按传统过法:五月节吃粽子,煮鸡蛋,有的人家也炒菜喝酒,但都在晚饭时用;
八月节吃月饼,生活条件好的人家还备有水果,但家家户户都要炒菜喝酒,比较丰盛,月饼做
为主食,饭后或晚间食用;元旦,食用一般酒菜,不很丰盛;春节,最为隆重,劳累了一年的
人们都要在春节中,好好的休息、吃喝、玩耍一番。一般都是元旦过完,从阴历进入腊月开始,
各家就购置准备过年的食物、杀猪鸡、宰牛羊,备酒菜,包饺子(不少人家都包很多的饺子,
放到外面生冻起来,然后可随吃随煮,十分方便),购买各种食品,极为丰富,从阴历的三十
开始,一直吃到正月底。过年从旧历的三十开始到正月初五,这几天中,家家户户每餐都是酒
菜丰盛,美味佳肴,特别是三十晚上,全家人团聚,拿出各种点心,糖果、包饺子、炒菜,十
二点开餐,除旧岁迎新春。初一开始拜年,家家都必备糖果,烟茶招待来客。整个正月都是好
吃好喝,酒宴不断,来人去戚,走亲访友,都要热情招待一番。另外,正月过后的二月初二,
称为“龙”的抬头之日,家家都要吃猪头或炒菜喝酒,也为过节:
住:现在农场人居住的房屋基本都是砖瓦结构,正面朝南,设有寝室、客厅、厨房的起脊
式平房,并在逐步的向楼房方向发展。在建场初期和五、六十年代,职工的住房比较紧张和困
难,基本都是泥草房,并且有的一大间房内同住几户,极不方便。以后,随着农场的发展建设,
职工的居住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并开始讲究起来。现在农场建筑住宅的形式是:分老少房和小
四户,顾名思议,老少房即为家庭中有老少三辈,在一起生活或虽是二.辈,但人口较多的家庭
居住,居住面积五十多平方米,一:般是三屋一厨,设有专用厨房,寝室及客厅。这样的居住
条件,可使家庭中的成员,根据辈份、性别等情况分开居住,比较方便。小四户即为家庭中只
有两辈人,而且人口较少,四口人以下的家庭居住(现在多为独生子女户居住),居住面积三十
多平方米,二屋一厨,设专用厨房。寝室和客厅。这样的居室便于人口少,而且子女年令小的
家庭居住。由于本地气候寒冷,所以家家户户都有火炕,不论大人小孩,特别是老年人常年睡
炕。冬季,火炕烧的很热,室内还有火墙以及火炉、暖气,温度很高。即使是在气温零下三十
多度的寒冬季节,呆在室内也会有温暖如春之感。
此外,农场人比较注重人情往来,一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礼俗仍在沿袭,但随着时代的更
新,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旧的人情,礼俗习惯大部分被抛弃,现行的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下奶:遇有生孩子者,其亲友街邻都要赠送礼物,以示祝贺。
殡丧:遇有死人者,凡成年人以上,特别是老年人,其亲友街邻都要亲临哀丧、送葬。并
赠送烧纸或钱财,以示慰问和哀悼。
嫁娶:遇有结婚者,其亲友街邻都要亲临帮忙,并赠送钱物等礼品,以示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