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创建的三年、起飞的三年

创建的三年、起飞的三年



创建的三年、起飞的三年
——回顾鹤山农场团总支初创阶段的工作
张 成 富
  1956年7月,我被派任国营九三荣军农场一分场(1958年改为国营鹤山农场)团总支书记,
直到l959年9月调出。这三年零两个月时间正是鹤山农场团总支初创阶段;这三年更是鹤山农
场党政工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三年,并以它的优异成绩载入了光荣史册。团总支在党总支的
正确领导下,在局团委的及时指导下,在行政和工会的大力支持下,从组建到发展,逐渐成为
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组织,为建设鹤山农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一、组建团总支
  我到一分场以后,当即向党总支书记韩忠义(翌年张振派)汇报了局团委书记宋庆余同志关
于组建团总支的一些具体意见。韩忠义责成我了解情况,提出人选。当时一分场有四个生产队,
后相继建了五队、六队、畜牧队。在初步熟悉情况的基础上,据我回忆团总支委员由我、分场
核算组长叶清惠,党总支干事韩玉奎.卫生所医士赵荣、三队党支部书记吴绍坤(分场机关同三
队一个党支部,我和吴绍坤均是党总支委员)等人组成,我为团总支委员会书记。党总支同意
后,我们立即着手组建各队团支部,各队团支部书记分别是:一一队石俊义(会计)、二队魏×
×(农工)、三队陈培勋(康拜因驾驶员)、四队宫长发(康拜因驾驶员)、五队王文德(康拜因驾
驶员)、六队孙明生(农工)、畜牧队邓振福(畜牧技术员)、机关叶清惠,团总支部委员会及各队
团支部委员会组成后、8月初召开了第一次由团支部书记参加的团总支委员扩大会议,党总支书
记韩忠义、场长李殿良、工会主席李仁友到会祝贺,并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我根据团
总支讨论意见提出了七条要求:一、要抓好团组织的组织建设;二、要抓好团组织的思想建设;
三、要在生产中组织青年开展好突击队活动;四、要抓好青年学文化、学技术,学传统的活动;
五、是每个团员要帮助一名青年共同进步,成为青年的良师益友;六、是团支部要组小青年积极
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七、团支部要积极争取党支部的领导。会议开得热气腾腾,从而揭开了
鹤山农场共青团工作历史新的一页。
  二、开展生产突击活动
  团总支建立后,各个团支部围绕生产中心工作大力组织青年开展突击队、突击手活动。麦
收开展了“龙口”夺麦的突击活动。陈培勋、官长发、王文德等康拜因机车组首创高效,受到
全场通报表扬。麦收后期阴雨连绵,机车下不了地,部队派来一个营挥镰割麦,各队青年突击
队员同解放军战士一起冒雨抢割小麦。业余时间又开展了大规模的拣粮活动。机关共青团员肖
德明、于希尧、王炳臣、叶清惠、李淑兰等中午不同家到:地里拣小麦。每人部拣100一200斤,
管理员姜学成、杨香杰。保管员王保林、技术员方国柱,会计张毓箴、医生王荣生、姜传权等
党员、干部都参加了拣麦活动。全场共拣小麦二二万多斤,评选出一批拣粮能手。l956年秋雪
下得特别早,把大部分大豆埋在雪里,分场党总支部发出了雪里抢豆的号召。各团支部组织青
年突击队踏着尺深大雪,冒着寒风在雪里抢豆。人们汗流夹背,衣服外面结成冰,渴了吃口雪,
饿了啃口冻馒头,又累又苦,可是人们没有怨言。由于全体团员、青年同全场职工一道奋战雪
海,把能够抢收的大豆全部抢了回来,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958年初,共青团又组织了全场青年开展业余积肥活动。各个突击队、突击组利用中午和
晚间拣猪马粪和刨厕所、刨土厩肥,许多党员、干部和成年人也都参加了这_活动。三队发动
的最好,陈培勋、沈年江把全队八十余人都发动起来了,党支部书记吴绍坤带头参加,业余时
间积肥几百吨。机关的肖德明、王保林、刘才等上下班都拉个小爬犁或提个土篮见粪就拣。一
天夜间我同机关的青年突击队到场部后面刨土肥,天冷得滴水成冰,大家为了完成积肥任务便
狠劲刨,全身是汗,远处传来狼嗥声,有的青年怕起来。我当即吟诗一首:耳听野狼嗥,手扶
汗洗腰,狼啼壮我胆,汗洗劲更高。王文德(当时抽到场整风办公室)接着说:“我们大家铆劲
刨”,逗得大家捧腹大笑,王文德举起镐狠劲往下刨,镐尖刚一落地镐把就崩出很远。有人间
他:“你一铆劲怎么把镐刨飞了呢?”王德文答:“我握不住了。大家一看他的手满是血泡。
吴庆打趣的说:“你用这些泡打狼吧”,又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一个冬春,全场共积了一千多
吨粪肥。为1958年的全面丰收奠定了基础。
  在组织青年搞突击活动中,还发动青年提合理化建议,为农业增产献计献策。1958年由于
大豆实行了“两耢一趟”耕作法,全场大豆大面积丰产。三队青年提出减少大豆收获损失的建
议后。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织突击队员进行人工割豆试验,先把豆子贴地割下放在垄沟中间,
然后把豆子交叉搭在上面,最后再用豆子压上。不拉角,不留“栓马桩”。用叉子一挑全部挑
起。农场党总支书张振清、场长杨成栋肯定了这种割法,张振清管这种豆辅子叫作:“背包式”。
第二天在三队大豆地里召开了支部书记、队长、。机务队长和团支部书、工会主席参加的现场
会,推广了了他们的作法。这年大豆获得了丰产丰收,产量超历史,在全局也独占鳌头。张丽
荣等名团员获得了“黑龙江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团员王文德光荣的出席了
建国十周年的观礼,在北京见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三、开展文明礼貌活动
  1957年,局团委印发了《文明礼貌七条》团总支向党总支作了汇报,提出在全场青年中开
展文明礼貌活动的意见,党总支同意团总支的做法,接着在团支部书记会议上进行了部署,很
快在全场青年中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地讲文明、有礼貌的活动。大体内容是:1、说话要讲文
明,不讲脏话、粗话.提倡文明用语;2、行为要讲文明,不做越轨的事情,有利于社会公德,
不伤害别人: 3、同志之间要讲文明,不给别人起外号,不用别人的生理缺陷溪落人,不揭别
人的短处;4、对待年长者要有礼貌,要尊敬长辈,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件好事;5、对待儿童和
少年要讲文明,不欺小凌弱,见义勇为;6、对待客人要有礼貌,有间必答,诚实相助;7、对
待师傅要讲文明,做到尊师爱德,要学到师傅的一技之长,对徒弟不留后手;8、邻里之间要
讲文明,要团结互谅,和睦相处;9、夫妻之间要讲文明,要互敬互爱,孝顺父母;l0、在公
共场所要讲文明,开会不喧哗,坐车见到老弱病残主动让座等。这一活动的开一展,有力的提
高了青年的道德修养,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人们感到有道德做好
事光荣,不讲公德损人利己可耻。助人为乐尊长爱幼蔚然成风。某队有六个青年徒工,他的师
傅姓王,第一年他叫王师傅,第二年便叫老王,第三年叫起了王八。开展文明礼貌活动以后,
这个青年徒工主动检查自己的错误,改正了缺点,密切了师徒关系。文明礼貌活动开展后,团
员青年主动给孤寡老人担水劈柴、拆洗被褥,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1958年底总结,
全场青年做好事几百件。这一活动受到了局团委、场党总支的表扬,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四、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
  为了巩固文明礼貌活动所得的丰硕成果,又在会场团员中广泛地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
的活动,要求每个团员都要帮助一名后进青年转变为先进。帮助对象自己找,或者由团支部指
定,全场共结成八十多个“一帮一”对子。我当时也交了二个青年朋友,一个是四队李××,
一个是三队的张××。李××是l959年从讷河县拉哈镇来的知识青年,不满十六岁,为人品德
好,就是开会好溜号,平时爱淘气。开始他不理我,后来他把我当成老大哥。我们两人越处感
情越深,达到了无话不讲的程度,在建立起的感情之后,我便鼓励他在思想上要求进步,在组
织上要靠近团组织,在工作上向先进人物学习,不久他入了团,后来还成了连队的骨干。张XX
是1956年从嫩江县城来的青年,他也不满十六岁,非常顽皮,经常顶撞队领导,有时还找场长
会气,跟着领导屁股后找茬。经过吴绍坤、陈培勋、沈军江、王国祥和我共同帮助后,这个顽
皮的青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不打架了,不旷工了,也尊敬领导了,并第一次向团组织申请入团。
更值得一提的是牧队团支部书记邓振福,他一人帮助两名后进青年,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后进青
年转变为先进,他就主动搬进这两名青年的宿舍,教他们学文化,讲授养好畜禽的知识,学习
团章,还帮助他们料理生活,发现优点就表扬鼓励,看见缺点就耐心指出,一发现有想不通的
事就苦口婆心的开导。同时他还做好周围人的工作,让大家转变对他们的看法,不歧视,不白
眼相待,使他们处处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这两名青年果真转变了,双双被评为连队的先
进。部此,我写了一篇文章在《黑龙江青年报》上发表了,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对全场“一帮
一,一对红”活动有了一定的推动,从而在全场青年中掀起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高潮。场工会主席李仁友同志让我在全场各队分会主席会议上作了介绍,
得到了与会同志的肯定,决定在全场工人中推广这一作法。
  五、在劳武结合中大显身手
  1958年初鹤山农场组建了民兵营,九三办事处党委书记林文章亲自向全体民兵宣布命令:
杨成栋任营长,薛兆祥任副营长,张振清任教导员,张成富任副教导。当时民兵分为基干民兵
和普通民兵,基干民兵大部分是家庭出身好的团员、青年或退武军人。当时团总支向参加民兵
营的团员和青年提出:在操场上练出真功夫,在生产上使出真本领,做到劳武结合。各团支部
协助党支部认真抓好民兵训练,学习基本功。1958年春转业官兵来到农场,对民兵训练又推进
了一步。在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各队进行打靶,然后选出优秀射手到营部进行射击比赛,涌现
了大批青年射手。青年女民兵孔繁英为了打出好成绩,一连几天爬在靶场上瞄准,手腕子肿了
坚持练,累病了不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练出了真功夫,在金省民兵打靶中获得了优
秀。
  在生产中也使出了真本领。l958年冬在“大跃进”的浪潮下,我带领民兵营近二百名民兵
参加修建“跃进水库”的会战。住在二十二队(现尖山农场十二队)的畜舍里,人们在里面直不
起腰,墙四处透风,粪臭味使人喘不过气.条件极为艰苦,可就很少有人发怨言,都用“我是
个民兵”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任务是清基刨筏头,白天刨,晚上还挑灯笼刨到深夜,刨“百立
方米元帅”,尽管数字有些虚假,但是民兵们还是使到劲了。一直干了两个多周,没有一个掉
队的。指挥部最后评比,鹤山农场民兵营获得第一名,这个水库的清基工程虽然是“瞎指挥”
的产物,劳民伤财,可是鹤山农场民兵营确实经受了考验,创造了出色成绩。
  由于劳武结合成绩实出,鹤山农场民兵营被评为全国民兵先进单位。1959年10月1日韩玉
奎同志代表鹤山农场民兵营出席了全国民兵先进单位的表彰大会,参加了国庆观视。受到当时
国防部长林彪的宴请,获得了半自动步枪等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