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参加全国农业机械化学术会议上的论文 参加全国农业机械化学术会议上的论文
黑龙江省九三垦区鹤山农场
大豆机械化垄作栽培和机引垄作农具
黑龙江省垦厅九三农垦局国营鹤山农场
苏 文 泉
1963年7月8日
一、前 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国营农场的耕地面积也在不断的增加,无论从国
家建设还是从农场轮作上都要求增加大豆的比重。但地多人少、中耕作物机械化栽培水平低,
仍是当前国营农场扩大中耕作物种植面积,提面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中
心是:提高中耕作物的机械化程度,实现机械化灭草。
国营鹤山农场采用机械化垄作栽培大豆已有五年的历史了,在1958年前主要是采用平作或
平播后起垄,当时因第一次中耕困难和苗前耙地除草效果还不够理想,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工,
结果还是造成草荒、减产。因此,在平作的同时,他们认真学习和研究了东北地区农民惯用
的垄作栽培法,以及农民扣种土豆,在出苗前耢垄灭草,幼苗刚一耢土再趟一次蒙头土的灭草
措施,并和当地农民进行了座谈和访问。1958年根据农民的垄作法改装农具进行试验,1959年
就大面积采用“起垄播种、两耢一趟”的垄作栽培大豆,不但节省了除草用工,在百日无大雨
的大早年分,每公顷产量获1850 公斤。四年来(1959—1962年)比前五年平均增产55%,通过
几年生产实践,总结提出“早秋深耕、细微整地、起垄播种、两耢一趟铲趟追间相结合”一条
龙大豆机械化垄作栽培法。近几年来各兄弟农场也推广了这一经验,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
于大豆栽培机械化,由平作过渡到垄作(平翻垄作)是一项结合东北具体条件的重大栽培耕作改
革,是农民固有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大搞技术改革的产物,是扩大中耕作物
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也给研究我省农业机械系统提供了依据。
二、大豆机械化垄作栽培法的优越性
1、提高产量、增产粮食:四年来垄作比前五五年(1954年一1958年)平均增产55%,已初
步显示出机械化垄作增产粮食的优越性(详见附表)。
第一生产队是鹤山农场机械化垄作和两耢一趟的创始单位,从1959年已全部为垄作,两耢
一趟也运用得比较好,因此产量也高于其它队。
一队与全场产量对比表
0000215;[/$$p]
在第二生产队同一地号调查,垄作较平播后起垄增产17%,六队也增产11.5%,另据中国
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多点试验平均增产11—19%,因此垄作是增产的。
2、可以充分发挥机械中耕除草作用,消灭杂草,平播是可以进行苗前苗后耕地,起垄播
种可进行两耢一趟,又可进行趟蒙头士,杀草率高而伤苗少。但因作业方法不同。杀草效果也
不一样。起垄播种灭草调查: 5月7日在第四生产队三号地调查.起垄播种一平方米趟出的草茅
子有460个,曲麻菜根l.76米,由此可以推算,由于起垄又深埋6Cm土,压死的草茅子也是460个,
因此起垄播种的灭草作用不亚于封闭除草的效果。
用畜力按标准作业试验调查材料,故杀草率较高,但也可证明耢地是消灭杂草的主要措施,
而且起垄播种的要好于平播。
0000218;[/$$p]
由此可以看出同样进行两耢一趟的,因播种方法不同,草荒程度也不一样。随播随起垄一平
方米杂草仅为62.6株,而平播后起垄的一平方米杂草多为271株,可见起垄播种,两耢一趟是国
营农场继苗前、后耙地又一新的除草方法,如再进行一次趟蒙头土即可免去草荒的危险。如第二
生产队人工除草,平播后起垄的垧用工5.5个,而经过起垄播种两耢一趟只用3.2个工,每垧地节
省人工2.3个,提高劳动生产率68.8%。
此种方法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诱导杂草的发生到有计划的分期分层杀头活埋,消
灭杂草。过去我们是等杂草出来再组织人工除草,而我们今天却是主动诱导它、掌握它、分期分
层消灭它,我们除精选良种打泞地边草外基本分五期消灭:
第一期:早秋深翻、消灭杂草,特别是多年生杂草。
第二期:起垄播种消灭早期发生的当年生杂草和部分多年生杂草。
第三期:两耢一趟,耢蒙头土(杀头)消灭垄台(苗眼)表土3—5Cm内发生的杂草,趟蒙头土
(活埋)埋死新表士和垄沟已发生的杂草。
第四期:苗后耙地消灭垄台和苗眼里的杂草。
第五期:综合铲趟消灭垄帮和垄沟的杂草。
通过上述综合灭草措施,基本可以战胜草荒,今年我场大豆地有40%没有当年生杂草,有
400多垧不需要进行人工除草。
3、便于中耕除草,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由于有了规格匀正的垄台、垫沟,就为
大豆出苗前耢蒙头土和趟蒙头土创造了条件。因为有垄给机车和机具的前进规定了一定的横向
移动的范围便于掌握,大大的减轻了作业人员由于目不转眼的视力所引起的疲劳,在平播地上第
一次中耕,因此机车和农具行走慢无限制,而只在于作业人员的掌握,就较熟练的驾驶员和农具
手操纵,出轨伤苗的情况也是难免的,何况在生产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多系新生力量,
伤苗情况是极为严重的,1953一1954两年间在168个固定地段上的典型调查表明,大豆的出苗株
数的96.5%,应视为合格.但第一次中耕除草后只有80.93%存活,即损失l9.07%,第二、三次
中耕除草之后才有苗69.7%,共损失31.3%。
在采用垄作时就可把伤苗、埋苗压缩到最低限度.据近几年来各生产队调查,在中耕时稍
加注意就不会发生越垄情形,只有发生局部的挤苗情形,其总的损失很少,一般不超过5%,
保苗率高。由于起垄播种,表土疏松,人工除草入锄、省力、效率高、可提高工作效率50一65%。
由于中耕除草实现了机械化,大豆的比重也由原20%提高到34%,为其它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前作。
4、适应地区自然特点,地域性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特点之一,任何技术措施,如果离开
了具体条件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认为垄作栽培大豆是较能适应本地特点的。因为:
(1)垄作可以适期播种,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当地生育期短是自然因素中还没有克服的限
制条件,但在过去为了强调杂草的危害性(现在也不否定它的危害),运用了播前除草等一系列
的经验,这种杂草是相对减少了。可是播种期也因而延迟了,使得大豆产量受到很大影响,实
行机械化的垄作栽培,则不必进行播前除草。就可以提前到5月上旬适期播种。
充分利用有效生育期,以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六年来的播期试验证明,适期播种大豆的
必然性,实行垄作为这种必要性创造了可能。
(2)抗旱排涝是大豆丰产的必要条件,本地区大豆生育前期干旱,而后期常困降雨使土壤
水份饱和,垄作在一定程度上对保蓄地下水,减少蒸发改善墒情,同时植株在垄台上,经常处
于较为干燥的局部地带。垄沟则利于排水。我们知道自然降水由于地面状态不同其迳流发生的
部位和渗透的速度就不一样,因此垄作和平作所能提供给大豆的水分也有差异,所以其抗旱排
涝的作地较为优越。
(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地温。据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在九三黑土地上的测定
表明,垄作地段在大豆分枝、开花、鼓粒各期的土壤总空隙度和通气度都较平作为好,如下表:
大豆垄作与平作各时期土壤空隙度(1961)
0000220;[/$$p]
通气状况的改善,就利于根瘤菌和其它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对于大豆本身及其后作土壤
肥澳度的提高有着良好的作用,有力的促进了大豆的生长发育。在本地区来说,特别是早熟的
意义就更大。据几年的调查,垄作地温比平作高l.5—2℃,但种籽所在位置的温度,垄作9Cm
的比平播5Cm的低0.7一1.2℃,耢蒙头土后,垄作的反比平作高l°左右,在以后的生育过程中
垄作的地温仍高于平作,对促进生育提早成熟有重大意义。
大豆垄作与平作对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1958年)
5、密切结台并充分发挥了当地农民的丰产经验,在我们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地农民对于中
耕作物长期积累的丰产经验,是非常宝贵和极为丰富的,大豆先趟一犁和趟蒙头土的经验,马
铃薯地除草经验,使用趟犁和铲趟机单垄作业的经验等都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这些经验的综合运
用,对于缓和人、畜力作业消灭杂草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们把这些优点肯定下来,再和机械化的
特点相结合,就构成现在的大豆机械化垄作节培的重要部分。
6、机械化垄作和农民固有垄作的作业成本分析:
机械化垄作和农民固有垄作的作业成本分析
0000222;[/$$p]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机械化垄作比农民畜力固有垄作每垧地降低作业成本20.33元,节省人
工l7.5个,另比机械化平播后起垄节省人工2—3个,降低成本8—10元。
三、大豆械械化垄作栽培的工艺过程
(一)轮作形式:目前国营农场的轮作形式基本有两种:
1、麦、麦、豆三区轮作: (占播地面积60%强)
2、麦、豆、杂、麦四区轮作:
在这样的农作物中通过不同作物槎口的安排,垄翻和不翻交替,布局施肥方法的交替,将
土壤中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的作用,有机的巧妙的结合起来.体现了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机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玉米的比重将要大量增加.未来的轮作形式可能是麦、豆、米或麦、
米、豆实行一平两垄的耕作制度,将会给高产、稳产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栽培方法:
1、早秋深耕,细致整地:
早秋深耕可地增加土壤熟化层,提高地力,消灭杂草,防除病虫害.疏松表土,抗旱保墒,
便予起垄播种和田间管理、为此要求在麦收的同时结合翻地,翻前进行灭茬,翻后及时进行秋
耙耕深要在22—25Cm,五铧犁后边要联结钉齿耙和木耢子,实行复式作业,如遏干旱进行秋镇
压。在第二年春天要抓紧时间进行早春耢地和耙地(耙后边要带木枝耢子),并要突出的抓住播
前镇压,播前镇压不但能使地面细碎平整,保证播种质量,同时有利蓄水保墒,诱导杂草种子
萌发,便于后期消灭,因此说播前镇压是诱导杂草,消灭杂草必不可缺少的作业。
2、起垄播种: (随播随起垄)
起垄播种的主要好处是:防旱排涝,提高地温,促进生育,便于管理,消灭杂草。根据鹤
山农场几年来的经验在墒情好的情况下采用“浅播种、高起垄,重镇压”的方法:
浅播种:以把种子播到湿土为限,一般播深2—4Cm。
高起垄:耕深l00Cm起出l5Cm高的垄,垄沟要有3Cm的座土。
重镇压:用单列木滚子镇压,把l5Cm高的垄压成12Cm高,
种子的实际复土深度为8—9Cm,出苗前用两耢一趟消灭杂草。
在干旱情况下采用深播种,起小垄,压实成的方法。
深播种:把种分播到地平面5—6Cm深处,以播到湿土上。
起小垄:用赶尺深划沟起5一6Cm高的小垄。
压实成:用v型镇压器顺垄镇压,压后垄型不十分明显。
目前他们是24行或48行播种机改装的,600Cm行距,开沟器在前,起垄铧子用长拉杆安在两
个开沟器之间,进行随播随起垄,联结器上挂钉齿耙,进行播前除草,播种机后边联结木滚子
进行播后镇压。
3、两耢一趟:
四年来鹤山农场采用的两耢一趟也有两蝌:一种为综合两耢一趟,另一种是分段作业,具
体方法是:
综合两耢一趟:在大豆播后8—12天用方能在中耕除草机前面安装一自动控制深浅的木耪子,
后边再拖一个木方耢子,实行重耢、深趟、浅复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即为两耢一趟。
两耢一趟分段作业:分段作业的好处是:(1)杀草率高,能达到分期、分批、分层消灭杂草
的目的。 (2)能加快大豆的出土,便于运用趟蒙头土消灭第二批杂草。(3)单独耢蒙头土效率
较高,而且可以机、畜、人一齐下手,只要耢下去,就能达到杀伤第一批杂草的目的,因此我
们认为,分段作业好,具体作法:
第一段,耢蒙头土:即在大豆播后8--12天(视播期早晚而异)表土内(3—5Cm)的杂草种子
发芽露土时,大豆的胚根也迅速的向下生长,子叶也微微的向上移动,这时进行一次耢蒙头土,
把垄台土耢下去3—5Cm,垄沟座土增加3—5Cm,方法用C11拉杆联结满井字型木方耢子,木方
耢子的规格为:长120Cm,15 X 10Cm单列耢子,或双列耢子,重30一35kg,双列耢子。耢后垄
高只有2—4Cm。
第二段:趟蒙头土:在第一次耢后晒5—9天进行,其作用是:晒死草芽,进一步提高地温
加速大豆的出土诱导杂草种子发芽,在有25%左右幼苗露土的进行趟蒙头土,用万能中耕除草
机安装22Cm牙掌齿,后边带木耢子,牙掌完成趟(深趟)木方耢子完成耢地(重耢),耢完后使垄
加高2—3cm,有防风和防霜冻的能消灭杂草,又能保护幼苗,也便于后期田间管理。
4、铲趟追间四通工序一次完成,在大豆全都出土放出一对真叶时,用万能中耕除草机安
装大牙掌齿。进行行间中耕,安三角刀锄垄帮,安苗间疏草器进行苗眼除草.装施肥箱进行行
追肥,锄趟追问四道工序一次完成,综合铲趟可进行两次,以后中耕1一2次。拿一次大草即可。
5、利用康拜因进行联合收割或带杆收割:为了减少损失可采用横垄收割,把各行走轮全
部安装平垄器,降低割茬减少损失。
上述农艺过程不但适合于大豆,同时也适合于玉米甜菜等作物的栽培。
几种主要作业程序质量和量标准:
(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起垄播种不应超过耕深1/2.以防把秋翻下去的杂草种子再翻上来,不利消灭,反为所
害。
2、严格掌握播种深度,最深不超过10cm,起垄后不超过8—9cm,否则影响幼苗出土和幼
苗的正常生长。
3、严格时间要求,及时进行耢蒙土,播后抓紧时机,组织机、畜突击耢蒙头土,只要耢
下去就起到第一期第一层消灭杂草的作用,不至影响幼苗出土,趟蒙头土也要全力以赴的进行
以消灭第二期发生的杂草,我们感到只要适时的耢下去就可以消灭早期发生的杂草,再趟上来
就是胜利。
4、严格掌握技术严肃性和相关性。各种基本措施必须很好的配合,要求必须有良好的秋
翻地及整地的基础,并配合合理轮作施肥,和人工拿大草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十分重视,才能更
好的达到杀草增产的目的。
(四)、对一些疑难的商榷:
有些外地同志对此种耕作方法提出了不少意见,现在我们的看法做如下商榷:
1、平反随播随起垄是垄作还是平作:
有的同志说种在地面上的是垄作,播在地面下就为平作随播随起垄恰是把种籽播到地平面
以下所以应属平作范筹,也有的说,平翻破坏了垄型,不管怎么种都算平作,也有的说有三角
生格的为垄作,凡破坏三角生格的均为平作。我们认为以播种位置和三角生格来区分垄平作是
不够全面的,如东北的辽宁和吉林为了抗旱有的作物就是把种籽播到垄沟里,就是我省的土豆
种薯也是播在垄沟里的,但无人管他叫平作,相反的我省也有用土豆槎耢平播种小麦的,三角
生格并末破坏,可是人们也不管它叫垄作,我们认为平、垄之分应包括下面几个定义:(1)垄作
为主要耕作(栽培)措施,(2)作物生长在垄逢之上,(3)作物根群主要(或部份) 生存在地平面以
上。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平播后起垄或随播随起垄都是机械化垄作的不问形式,机械化垄作和故有
垄作也是目前垄作两种不同的基本形式。
2、起垄播种是否过深?
根据起垄播种一般情况,把种子播在湿土层上.然后再起垄来,复土虽然比平播稍深.但大
部分都在8—9cm,最多不超过10cm,所以说只是稍深而不是过深,而且过8一l2天就要耢下去,
根据农民的经验,有地霜,大豆“把橛子”不出土.杂草却大量发芽出土,通过耢地杀伤杂草
加快大豆出土。据第六生产队的观察,起垄播种,耢地后比平播6cm深的早出两天。趟(3—5cm)
蒙头土后,只比平播不趟蒙头土的晚出苗2—3天。
3、大豆一般播种深度为5—6cm,稍深是否也有坏处?
(1)我们认为这不影响种子发芽出土,因为垄内温度高,透气好,有利于土壤内微生物活
动,据观察趟蒙头土的幼苗根系要比不趟蒙头土发育晚l一3天。但以后趟蒙头土的幼苗根系发
育很快,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2)为什么说复土深了还不影响幼苗出土呢?
大豆是先扎根后拱土再向上生长,等他往上拱的时候,就已经把较多的复土耢下去了,这
就必须进行两耢一趟,而且还得适时进行的原因。
4、进行两耢一趟是否会碰到自然影响?
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两耢一趟的时间是在18—25日/5月,在这一段时间内降水是很少
的,即使有雨也不致于使作业不能进行,而且耢地进度很快,一台小型车一天能耢80垧,一
匹马一天也可能耢3垧,如果一个生产队种了300垧大豆,每天出一台小型车,l0匹马能完成100
多垧地,三天即可完成,因此耢不下去的危险是不存在的,我们之所以提倡分段作业,很大一
个目的是加快耢地进度,掌握有利时机消灭杂草。
5、起垄大小复土深浅是否应该根据土壤干湿情况和播种时间早晚来灵活的掌握呢?
起垄大小,复土深浅是完全可以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灵活掌握的,播种深,垄可以起的小,
播种浅可以起的大,另外播种浅也可起的大,在干旱的情况下,可以深播浅起垄,在土壤湿润
的情况下,可以浅播起大垄,在晚播的时候,就可以浅播浅起垄,防止出苗晚。
6、浅起垄是否可以进行两耢一趟呢?
在必须浅播的情况下,而且种子发芽出土快,来不及进行两耢一趟,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
采取先趟一犁的办法,消灭杂草的效果是很大的,据5月28日在四队三号地调查一平方米埋死
杂草247 株,杀草率94.2%。
7、起垄播种是否影响机车作业效率和播种进度呢?
如果用中型车三联播种,平播用三速,起垄用二速,效率降低20%,另外起垄播种可以不
必进行播前除草,不但能集中力量加快大豆播种,同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8、起垄播种是否会增加机械收获上的困难呢?
对机械收获作业来说,垄作不如平作便利,但与平播后起垄基本相同,另外在解决这一问
题上,我们的看法主要是事先整平土地,地面不平的平作也难用机械收割。另外我们正在研究
在康拜因和拖拉机轮子前安装平垄器进行横垄收割。
四、对现有改装农具主要部件的分析和改进设计的建议:
国营鹤山农场大豆机械化垄作,主要是在现有平作农具改装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将几个主
要部件做如下简要分析:
1、起垄播种的改装:
改装方法:播种在先,起垄在后,在播种机上用短三角拉杆在前边安装六个开沟器,再用
长三角拉杆连接起垄铧子,又将播种箱用木板严格分开,播种机后边再连接直径30cm的木滚子
(每台播种机两个),实行播种,施肥,起垄,镇压四道工序连续作业。
安装:用24行和48行播种机均可:首先把开沟器卸掉,按播种的行距进行改装,用短三角
拉杆将开沟器连接妥善,然后再用两个长三角拉杆连接一短梁,并将短尺栓安装在短梁上,之
后将起垄铧安装到短尺栓上并与伸缩杆相连接。
起垄铧子的制造:用27cm大鸭掌安装自己翻砂的顶盘和分土板、分土板的角度可以随时调
正,起垄和中耕均可使用,入土和碎土能力强,垄帮和垄底没有明条子现象。
2、两耢一趟的改装:
综合两耢一趟的改装:综合两耢一趟的改装是比较简单的,是利用苏式万能除草机进行改
装的,用六个起垄铧子,根据播种行距离安装在中耕机上,在中耕机前部连接杆上连接两行木
方耢子,方形为l0×15cm,长l20cm。在中耕机后边直接用拉筋联结单行的圆型木耢子,其直径
为5—8cm,长度为l.8米。
两耢一趟分段作业,即先耢蒙头土,再趟蒙头土。
木耢子的制造:根据农民耢土豆蒙头土的井字型耢子制成,即用120厘米长,l0X15厘米木方
两条,再用70厘米长,4×6厘米米的水方穿起来,两个方耢子的间距为50厘米,方耢子工作时和
垄面成90度,加上重量的压力,可保持一定的入土能力,轻时再用铁器随意加重,一次耢两条垄,
防止拉空现象,可达到耢蒙头土的要求。
3、综合铲趟的改装:
综合铲趟机是根据播种的行距在每台中耕机上固定六个起垄铧子,在每个铧子的前部要安
一个杆尺,并于杆尺的两侧安二个三角锄刀(单翼尺)
三角锄刀:齿杆用原中耕机的齿杆,在尖部角度加大使其和地面成平行,或略有角度,三
角锄刀用废耙片制成,刀刃长l7厘米,霓3—4厘米,刀柄长13厘米,宽4.5厘米,上面有两个方
孔,用方头帽罗丝固定到杆齿上,工作时,刀刃与垄斜面成平行,保证入土深度一致,灭草而
不伤豆根。
4、苗间除草器:自1959年以来鹤山农场先后试制十余种苗间除草器,终未定型,后来九三
科研所参照钉齿耙横向和斜向耙地的道理回转锄的工作原理,综合优点,取其精华制成现有的苗
间除草器,具体规格和性能为:
(1)每台工作幅3.6米(六行)行60厘米。
(2)轮距2.4米,有链轨道者为2.7米。
(3)基本工作速度70一90米/分。
(4)每台牵引阻力为270公斤。
(5)锄齿安装角度与前进方向成45度左右的倾度。
(6)锄齿入土深度最大范围0—12厘米
通过多次生产试验,效果良好,平均伤苗率3—5%,杀草率:当年生为68—80%,多年生
的为38—62%,相等于苗后耙地的除草效果。
现在农具的改装基本可以满足机械垄作的要求,但目前国营农场旱田耕作制的发展趋向,
已有从平作过渡到垄平结合,由于年耕翻过渡到深(翻)、耙(槎)、浅(翻)、或翻垄、耙的趋势,
因此故有的平作农具已不能满足垄作的要求,必须有一套新的农具来适应新耕作方法的需要。
九三垦区鹤山农场采用机械化垄作栽培的主要作业,前面已经作了扼要介绍,现仅对机引
垄作农具改装或设计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1、平翻:目前使用的曲壁犁、园盘耙、外槽轮式播种机、V、环型镇压器、各种康拜因等
已基本满足麦类作物平翻平播的要求,今后的任务是加强远型和适应的改进。我们认为犁架应
加长,最好使每个铧尖的垂直距离加长5厘米,以防止阻犁拖堆,影响翻地质量。康拜因最好
设计双滚筒保证脱粒干争。双割刀上刀割麦穗进入喂入室.下刀割麦秸直接撒于地上,即保证
收获质量又能使麦秸还原。
2、随播随起垄(起垄播种)、需要一种即能开沟播种又能深耕起垄,同时施肥和镇压的播
种机。最大播量应达到120公斤,最大施肥量应可以施下500公斤粉剂化学肥料,镇压的滚子
应固定在播种机的后边,滚子本身应该能转,并设有刮土装置,已防止粘土。
3、垄上播种机,要求能把种子播到垄峰中央,播种装置适应大、小粒种子,开沟器应有
两套,即一宽一窄,也要有施肥装置。
4、耢蒙头土:目前耢蒙头土的耢子均为木制的,不规格影响作业质量,应该用三角铁制
成,井字型活联结,带配重的最好,前排耢子稍轻些,可带2厘米的小齿,后排略重些,成为
固定的生产工具。
5、趟蒙头土:利用现有中耕除草机即可。
6、综合铲趟:我们希望能设计一种铲、趟、追、间联合中耕机,四种部件同时安在一个
机架上,进行复式作业。现在鹤山农场已经在中耕机上安装了鸭掌齿、三角锄刀和施肥箱,垄
帮除草,行间中耕、追肥三道工序一次完成,九三科研所已制成了苗间除草器,现在单件已基
本有型,并已在生产上广泛使用。而主要问题是把这四种部件如何装到一个机架上的问题,做
到一机多用,在行间中耕,农民的三角铧子具有不伤根,不跑墒优点应该采用。
7、收获: 目前在生产中采用C一4、C一6康拜因,它们主要缺点是割茬高,损失大,碎
粒多,C一4是纹赶式的碎粒少应积极利用,大量采用分段收割和横垄收割,以减少收获的损失。
五、结 语
机械化垄作栽培法,有许多独特优点,它不但继承了几千年来农民惯用垄作便于抗旱排涝,
中耕除草,提高地温,促进生育的精华,而且也吸取平翻,增加土壤熟化层,蓄水保墒,灭
草灭虫的独特优点,两者精华的结合加上机械化为国营农场扩大中耕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单位
面积产量指出了途径。
在黑龙江省国营农场中可以因地制宜的推广,在人民公社里可积极采用和试行。
几年来平、垄作面积和单产情况
说明:1954年--1958年基本上是平作或垄平作,1959年一l962年基本是垄作或少部分平垄
作。
注:苏文泉当时住鹤山农场农业技术员,是大豆机械化垄作栽培法及“两耢一趟”的主要
革新创造人之一,此文是他代表鹤山农场在会上宣读的。
四、新闻报道三篇 作者:李文柱
1、鹤山农场发现八种药材
8月上旬,省和齐齐哈尔市医药公司的教授、教师、学员,在鹤山农场荒山上发现:柴胡、
龙胆、百合、大艽、玉竹、翟麦、地榆等八种数量很大的药材,他们准备掘出来上交国家。
注:此文发表在黑龙江农村报.l983年8月24日第二版
2、大豆深侧施肥法
鹤山粳场认真总结了多年来大豆深侧施肥的增产经验,今年播种全部实行了深侧施肥。1983
年,肥深于种子3—5公分,侧于种子3—4公分,发挥了肥效,亩产达到260斤,单施和混合播的
都不超过170斤,深侧施肥增长百分之五十六以上。
注:此文发表在黑龙江科技报,l984年3月24日 第二版
3、喷洒稀土微肥效果好
鹤山农场三分之一的土地开垦于建国前,由于主要靠化肥增产,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度
下降。近几年来,这个农场除了按规定制定了种植绿肥,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培肥地力的
措施外,在探讨使用微量元素上做了一些偿试。实践证明,苗期喷洒效果显著,小麦增产幅度
为8一l2%,大豆增产融度为4—6%,又可提早成熟l一2天。今年这个场的科研站又搞了七种
试验,全国五个省市的参观者普遍认为:试验中小麦分蘖期喷洒稀土微肥每亩40克效果最好。
注:此文发表在黑龙江农村报,l983年ll周9日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