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史始末

编史始末




《鹤山农场史》从l983年8月、开始编写,用了近两年半的时间,几经修改,至今才见雏
形。
  对于农场来说,这是一项巨大的文字工程,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加之编写人员的力
量弱,水平低,缺知少料,初次接触业务不熟,能得以成稿,是非常不易的。
  1982年7月,根据上级的指示,场派张春生同志到哈尔滨参加了省志办公室举办的地方志
学习班,学习四十天,回来后主持场史的编写工作。但因当时场还没有明确编写场史的具体要
求及客观条件所限,此项工作未能立即着手进行,直到1983年8月,管局成立了局志办公室并
对各场发出编写场史的指示后,场即成立了场史办公室,配备了一名编写人员李春祥、不久又
配备一名编写人员唐凤翔,共三人。场史办成立后,即着手进行场史的编写工作,首先根据志
书的体例要求,参照县志的基本篇目,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拟定了《鹤山农场史》基本纲目
和编写计划,经请示场党委和有关人员审查同意后,开始实施。
  按着计划,先搜集资料,采取了内查外调,发征稿信,张贴征稿启事,调查采访等方法,
广泛的搜集各种历史资料、稿件和实物。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查阅了场档案室的全部档案
近千册及有关科室部门的档案资料,并参加了管局局志办组织的查档大会战,先后到嫩江县,
嫩江地区,嫩江日报社,农场总局,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等地的档案馆(室),查阅了大量的历史
档案,复印和抄写了一百多万字的资料,并先后专程到北安、哈尔滨、沈阳、山东黄县等地走
访了一些老农垦战士和通过书信联系,从他们手中征集到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等历史
资料和口碑资料及回忆录等。同时得到了老农垦战士的热情关怀,热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在资料搜集工作基本结束的同时,对所有资料进行了考证,力求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和试写了个别篇目的基础上,l984年底开始着手全书的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采取了编写
人员即有分工,又有协同,以主编为主,两名编辑各担负一定篇目的方法,同时组织有关人员
编写了专业史和队史。最后编纂成初稿,又经几易,定为送审稿,共50多万字。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从主观上力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求真详实,
秉笔直书,对于历次政治运动和重大的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为准则,达到客观的真实的反映历史。但在客观上,由于我们三名编写人员来场时间短和年
青阅历浅,对农场的历史直接了解和掌握的不多,对农场的发展建设过程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中历次重大运动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较少,即使留在记忆中和耳闻目睹的事情也只是
点点滴滴,在加之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较低,所以书中会有观点不正确,史实不准确乃至失误
的地方,还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和谅解。
  《鹤山农场史》的编写工作是在场党委和有关场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是在管局局志办的直
接指导下和场有关部门及人员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特别是一些老农垦战士诸如丰年、任殿鸿、
金玉璞、孙鲁石、栾宝琛、董俊丰、马志远、张成富、王文德等热情关怀和帮助下,才完成编
写任务的。所以说,这部史书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鹤山农场史》虽已编纂成稿,但其质量很差,按史书的标准和要求相差的很远,也只能
算是积累了一点历史资料,留与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