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自然与环境第一章 自然地理第一节 场域 农场位于小兴安岭余脉西侧,大兴安岭余脉东侧,松嫩平原北端,土地总面积 276平方公
里。地形东西偏窄,南北狭长,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高382.9米,最低 250米,平均海拔280
米,耕地坡度为1~3°。境内有嫩江县伊拉哈镇的新化、新太、古城、红嫩、展望等村屯和双
山镇,与农场土地插花交错。辖区有哈加铁路 (哈尔滨—加格达奇)、111国道贯穿南北,交通
十分便利。
在276平方公里的土地总面积中,属丘陵地225平方公里,山区地46平方公里,沼泽地 5平
方公里,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81.5%、16.6%和1.9%。
农场建场开发前,荒原连片,野生灌木丛生。经过不断开垦,土地利用基本定型。至2000
年,农场有耕地总面积278 899亩,林地 48 277亩,牧地41 657亩。其中有系统外占用农场土
地6 293亩。
农场土地利用情况统计表
(2000年)
表1—1 单位:亩
系统外占地情况统计表
(2000年)
表1—2 单位:亩
农场土地按土质类型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平岗黑土。总面积为179 161亩,其中耕地153 774亩。植被为榛柴和五花草。
该土壤黑土层较厚,土质粘重,潜在肥力高,保水保肥力强。
第二类,为棕色森林土(俗称黄沙土)。总面积为106 107亩,其中耕地 70 371亩。植被为
柞木林、榛柴及五花草。该土壤黑土层较薄,腐殖质含量低,潜在肥力差,土温较高,排水性
良好,易水土流失。
第三类,为高岗沙砾土。总面积为104 340亩,其中耕地 54 214亩。植被为柞木林和榛柴。
该土壤肥力差,地温高,渗水性强,土地养分流失严重,极易受旱灾影响。
第四类,为草甸土(俗称草甸沼泽土)。总面积为25 068亩。主要是荒草地,耕地面积只有
540亩。植被多为塔头三凌草、沙草等喜温性植物。 黑土层较厚,腐殖质含量高,自然肥力好;
但地温低,透水性差,季节性积水严重。主要分布在沟谷水线低洼地。
农场各类土壤面积及分布情况表
(2000年)
表1—3 单位: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