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土壤改良

第五节 土壤改良



  

  建场50多年间,由于农场前期的开放性农业生产,加之农场地处丘陵漫岗地段,雨水冲刷
和风蚀比较严重,土壤养份下降较快。1990年全场土壤普查与1950年相比,有机质下降1%~2%,
全氮减少0.2%,全磷减少0.1%,土壤质地明显下降,土壤耕性明显变劣。为改善土壤的耕性,
农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加大了培肥地力和改造中、低产田的力度,包括增施有机肥、秸
秆还田、进行冲刷沟治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及改造、实施耕作改制等措施,坚持进行土壤
改良。

  一、增施有机肥

  为增施有机肥,1986年农场以文件形式下发了《有机肥培肥地力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培
肥地力基金的提取及返还制度、有机肥积造验收标准。这一措施充分调动了职工积造和施用有
机肥的积极性,先后涌现了近百户积造有机肥专业户。尤其是1999年开始的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全场每年积造和施用有机肥4万吨,培肥面积达2万亩。为了培肥地力,农场从1990年起每亩地
提取培肥地力基金2元。此款专款专用,由生产科掌握使用。

  二、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简便易行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前农场每年有近 8 000吨麦秸被白白烧
掉。从1991年开始制定了秸秆还田基金返还办法,并先后引进18台牵引式秸秆粉碎还田机、33
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带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此外还采用高茬收割等方法,每年秸秆还田面积达
5万亩。2000年,小麦秸秆还田达到小麦种植面积的100%。

  三、耕作改制

  耕作改制是改良土壤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耕作改制,有效地减轻了土壤的冲刷,增强了蓄
水能力,改善了土壤结构。耕作改制方法主要有深松耕法、耙茬、麦茬直接起垄、重茬大豆扶
垄、重茬大豆破垄。

  1.深松耕法:在麦茬整地上,主要采用杆尺式深松机、框架式深松机、全方位深松机、无
壁犁深松等进行耕作,打破犁底层。在豆田等垄作作物上采用垄沟深松。

  2.耙茬:农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麦茬地搞耙茬试验,但由于机具的限制,没能大面积
的推广。进入90年代末期,大马力拖拉机和中型耙的引进,为耙麦茬提供了条件,1998年开始
直接大面积耙麦茬。

  3.麦茬地直接起垄:1999年农场在麦茬地进行直接起垄试验,2000年全场推广麦茬直接起
垄3 900公顷,占小麦面积的85%。

  4.重茬大豆扶垄:1997年农场开始重茬大豆扶垄,即在大豆收获后,用点播机趟一遍土,
原先垄台还是垄台,垄沟还是垄沟,下年直接种大豆。

  5.重茬大豆破垄:破垄就是在大豆收获后,用点播机把垄台破开起垄,原先的垄台变垄沟,
垄沟变垄台,下年直接种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