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84年初,农场国有大牲畜 759头,猪2 235头,羊592只。是年底,农场将牲畜全部转卖
给职工。至此结束了畜牧业国有生产的历史。当年末统计,职工户养大牲畜1 516头,猪3 625
头,羊1 077只,牧业产值 33.4万元。自1984年末至2000年的16年间,随着农场产业结构的调
整,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农场的牧业生产突飞猛进。至2000年末,农场大牲畜存栏 2 597头,
现价畜牧业产值已达2 136万元。
农场畜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畜牧业产值不断上升,使之成为农场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同
时也体现在畜禽结构的变化、品种的改良、科学饲养和管理上。1984年,农场经济改革之初,
在1 516头大牲畜中有黄牛718头,雄居首位。由于农场机械化的发展,役用畜被机械取代,畜
牧业向效益型迈进,黄牛存栏占大牲畜存栏的比例从顶峰中逐步滑坡,至2000年黄牛存栏只有
113头,占大牲畜的4.3%。而奶牛存栏已由1984年的359头发展到2000年的 2 261头,由占大牧
畜的23.6%,所占比例上升到87%。在发展以奶牛业为主的牧业生产的同时,肉鸡、肉犬、长毛
兔、肉兔、貉、乌鸡、七彩山鸡、驼鸟、狐狸、麝香鹑、蝎子等特种养殖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农场十分重视畜禽品种的繁殖改良与更新。1985年,农场通过红旗农场从美国引进父母代
AA肉鸡品种做为种鸡,促进了农场养鸡业的发展。猪曾引进长白、杜洛克等品种。奶牛品种先
后引进中国荷斯坦、西门塔尔等品种。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奶牛冷冻精配种技术的应用,使奶牛
年平均产奶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3吨增加到20世纪末的5吨。另外在饲养管理上由散放到舍养,
饲料由过去的天然牧草到青贮和配合精料的使用,也提高了奶牛的品质。
为了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广大养殖户服务,自1985年起,农场曾先后建设了规模
养禽场、冷冻库和屠宰线等。1991年,建设了占地面积为 745平方米的畜牧服务楼;1995年,
投资80万元建设了一座由微机控制的半自动化、年产 5 000吨全价混合饲料的加工厂;1998年,
投资50多万元购进10台“门格勒”青贮玉米收割机;1997~1998年,投资18万元在一队、九队、
十三队、十六队建设了6座计1 400平方米永久青贮窖。
农场的畜牧业工作曾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1996年省政府授予农场“省科教兴牧工程先进
单位”称号;1997年总局授予农场“奶牛规模经营高产、高效先进单位”称号。孙万才和毕连
富于1986年、1989年分别荣获总局系统“先进个人”和“疫病防治先进工作者”称号;畜牧师
武士安、养殖模范户何学文、秦四海分别于1995、1996、1998年荣获总局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年末牲畜存栏情况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3—10 单位:匹 头 只
畜牧产品产量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3—11 单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