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饲养与管理
第三节 饲养与管理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养殖户纷纷加大了养殖设备的投资,各种畜禽数量和养殖效益不断
增加,农场畜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为使畜牧业逐步走向科学规范的道路,农场曾几次送专业人员到大中专院校培训,也相继
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来场从事畜牧工作。这些专业人员除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外,还经常到养殖户
中去进行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使养殖户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奶牛从过去的散放散养逐步过渡到成母牛、育成牛、犊牛分群饲养和管理,产奶牛根据不
同的生产阶段和产奶需要合理调配饲料。1992年以后,随着青贮玉米的推广,不仅使冬季饲草
短缺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还提高了奶牛冬季饲料的营养水平和产奶水平。育肥猪由过去的喂
草籽麸子加秸秆粉碎的粗放、散养方式,改为直线育肥、喂全价混合精料,一般在 180天即可
出栏,体重达到90公斤左右。禽类也发展到舍内笼养,从孵化到成鸡采用一条龙生产,喂食全
价混合精料,蛋鸡120天便开始产蛋,肉鸡从60天出栏缩减到45天出栏,活重达2.0公斤,半净
膛屠宰率达82%。
畜舍方面也大为改观,大多数的养殖户建起了砖瓦结构的保暖畜舍。尤其是在1996年分局
提出奶牛“舍室饲养”的号召后,奶牛的“舍室饲养”被越来越多的奶牛户所接受。2000年,
畜牧总站成立股份制绿源奶牛场,投入5万元改建一座仓库成标准化牛舍,舍内可饲养 20头成
母牛。高启国利用饲料厂库房改建成标准化牛舍,成立了银鹤奶牛场,当年奶牛存栏50头。邱
勇在乳品厂东侧成立金牛养殖场,建设了标准化牛舍,50头牛可同时集中榨奶并用冷藏罐贮奶。
这三个标准化保暖牛舍,都有运动场,有永久性青贮窖,全年舍室饲养,饲料为羊草、青贮、
豆皮、苜蓿草、全价混合精料。这三个牛场的建立,为全场奶牛户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之后,
各队兽医、繁育员和何学文、李修强、陈兴波等养牛大户也纷纷在奶牛小区建起了标准化牛舍,
扩大了养殖规模,成为农场养奶牛致富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