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概况 农场自建立水利科、水管站起至1993年,科站之下先后成立了水利施工队、农副业队、捕
鱼队、养殖队、公园管理队、饭店等6个经营实体。到1999年,在册职工已达 65人;固定资产
12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管理小Ⅰ型水库3座,人工养鱼池110亩,耕地900亩。
1986~1998年期间,水利科费用由农场给予定额补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1999年农场
对水利科实行承包制,站长为企业的法人代表,与农场签订承包合同,农场对水利科的补贴取
消,靠水利工程创收。自此,水利科从原来的农场拔款单位变为经营实体。
农场属贫水区,辖区只有老莱河支流和面积不等的十几个天然水泡,它是由降雨和春雪融
化汇聚而成,若遇大旱年份自然干涸。农场为了发展渔业和防洪贮水,于1973、1975和1978年
分别在场直、六队和七队建起总库容为650万立方米的水库3座。
水库建设情况一览表
表3—13
一、渔业生产
1985年,农场利用 3座水库开始养鱼。起初因吃大锅饭的体制没有打破,每年鱼产量不高,
且管理不善,造成连年亏损。
1990年,农场对 3座水库实行了承包经营,单位又配备了专业养鱼技术人员。为扩大养鱼
规模,农场又用推土机推出总面积达110亩的养鱼池 11个,由职工连年承包。从1991年至2000
年,3座水库和浅水养鱼池共出售鲜鱼93吨,其中鲤鱼37吨,鲢鱼等56吨,总产值达 80多万元。
王连富的4个鱼苗越冬池,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全部鱼苗,而且还能向外出售一部分。
二、水稻开发
1989年,总局水稻专家白桂清来农场考察,认为农场现有的水资源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并
在农场传授了种植技术。于是,农场在1990年引进早熟水稻品种,利用场直水库水试种30亩水
稻,当年的实验成功,平均亩产在 400公斤。但由于本地区有效积温低,水稻的米质不好。从
1991年起,改换了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到150亩,全部用场直上游水库自流灌溉。
1995年,农场又引进查哈阳农场稻农陈涛来场种植水稻,种植面积达 500亩。农场给予大
力扶持,为其修建泵站及全套的灌溉工程,利用老莱河的水提水灌溉,保证了水稻种植的成功,
获得较好效益。
三、圆葱基地建设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1998年,农场在林场试种经济作物圆葱 189亩获得成功。为了
发展圆葱生产,1999年,在种子公司利用场直水库水源建 1 500亩圆葱喷灌基地,喷灌工程总
投资148.5万元,由水管站负责建设,工程于3月 24日开工,5月24日竣工并交付使用,当年完
成喷灌面积300亩。圆葱长势较好,秋后收到明显效益。2000年秋,农场又建1 500公顷圆葱喷
灌基地,位于场直水库南岸,投资12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