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机修造业

第四节 农机修造业


  

  农场修造厂于1958年建立,内设机加、翻沙、电气、修理等车间。农机修理是修造厂的主
要任务,全厂上下始终立足为农业生产服务,把着眼点放在保农时、提高农业机械效率、增产
夺丰收上。仅1993年下生产队服务即达160小时,检查修理机车达50多台次,修理农机具 30多
台套,冬检机车29台,为抗灾夺丰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修造厂为了广开生产门路,开发研制新产品,积极开拓农机所需要的配、补套产品,把坐
在家里等客户变成走出门、跑市场、找销路,为产品找“婆家”。每年该厂在农闲时间专门由
副厂长带队,到基层生产队了解对配、补套农机具需要情况。1988年,依据调查结果,制订并
完成了5台大V型镇压器、4台拾禾台、8台放铺台、10台带式拾禾器、10台弹齿拾禾器等生产项
目,加工弹齿罩、E512挠性联结片等农机配件 1 000多件。1990年,开发平地机、装车机、装
袋机各1台,各车间自己找门路制作E512驾驶室8台,年创造产值38万元。1998年,厂长张文举
把眼光瞄向场外,经联系修造厂与嫩江总后的59196部队签订了 25台农用机动车辆的承修合同。
厂里派出冯兴祥、胡汝坤、胡景云、王福安、郑帮平、杨福贤 6名技术骨干,经两个月的紧张
工作,圆满的完成了维修任务,为单位赚回效益2.6万元。

  1990年,修造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厂对各车间实行定额上缴、超利分成、全员风险抵押,
在分配上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亏损全员挂账的办法。

  1995年 4月,按上级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农场将修造厂出售给原修造厂全体职工并更名
为鹤山机械厂,由国有企业转变为集体所有制企业,自负盈亏,企业法人张文举。

  转制后,机械厂自力更生,利用企业自有资金更新了一部分设备。为支持农场圆葱产业的
发展,1998年和1999年分别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建造钢骨架大棚50栋和30栋的生产任务,从而保
证了2000年农场圆葱产业计划实施。

  在1991年和1992年两年中,机械厂三次被分局授予“农机五小成果奖”。2000年研制的小
麦、大豆平播密植机被分局授予“科技一等奖”。该厂研制开发的免耕分施种肥多用耕播机获
国家专利;同时,还荣获黑龙江省职工技术协会颁发的“创新优秀技术成果奖”。

  通过几年的运作,转制后的机械厂焕发了活力,连续5年盈利,职均收入在6 000元以上,
创造了该厂建厂以来最佳经济效益。

  2000年,该厂厂区占地面积15 036平方米,厂房面积为3 930平方米,拥有各种设备 58台
套,其中修理设备占43%,机械加工设备占20%,铸造与制造设备占37%,机械总动力230千瓦;
拥有职工40人。

   修造厂主要产品一览表
   (1986~2000年)
  表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