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基本经验

第四节 基本经验


   

  

  1986~2000年的15年间,农场在发展非国有经济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
加强领导是关键,深化改革是动力,政策扶持是条件,科技应用是后劲。基本经验有以下几条: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

  为了加快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农场于1993年成立了发展第三产业委员会,由场长、党委书
记担任委员会主任。生产队、场直各单位也成立了以队长、厂长、党支部书记为首的第三产业
领导小组。第三产业委员会、第三产业领导小组建立了每月一次例会制度,研究政策、制定规
划、分析情况、传递信息、培植网点、总结推广经验、指导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措施,为非
国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二、优惠政策牵动

  (一)发展奶牛的主要优惠政策:(1)农场职工外购奶牛,农场实行 3年无息贷款;(2)坚持
五不收费(对养奶牛户不收草原管理费、卫生费、防疫诊断费、饲料地利税费、冷冻精配种费)、
六不出队(奶牛配种、医疗、交奶、领料、兑现奶资、防疫不出队)。 农场每年还要拿出225万
元对奶牛养殖户进行补贴。

  (二)发展棚菜的主要优惠政策:

  (1)各大棚区供水工程由农场投资,棚菜户用水每吨少收2~4元钱;

  (2)农场垫资构筑的标准钢骨架棚以成本价、分6年期转让给大棚户;

  (3)对大棚育圆葱苗、种植蔬菜的棚户免收土地利费税。

  (三)对发展特色种植业的主要优惠政策:

  (1)农场对种植经济田的种植户每公顷地减收200元的利费税,种子、化肥等直接生产费由
农场垫付;

  (2)对种植圆葱的种植户使用的喷灌机械,农场暂不收折旧费;

  (3)对圆葱产品农场按0.8元/公斤的保护价进行回收。

  三、以科技管理为双翼

  (一)为促进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农场畜牧总站与生产队兽医包点、包队、包
户进行技术指导,搞好科技服务。

  (二)为更新奶牛品种,一律实行冷冻精配种,并由专人负责配种工作。

  (三)饲料加工厂生产工序均由微机控制,实行科学饲喂。

  (四)在管理中做到“五突出、五确保”,即突出抓好扶持奶牛大户,确保新增指标全面完
成;突出规范化饲养,确保畜牧工作提档升级;突出全舍饲养,确保加快科学普及;突出青贮
玉米种植,确保满足粗饲料需要;突出提高奶牛单产,确保奶牛户效益逐年提高。

  四、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

  为确保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农场建立了以单位为块、战线为条的条块结合的服务指导机构
和服务体系。农业公司负责种植方面的信息传递、良种选用、技术指导;牧工商公司负责养殖
业和五小加工业方面的信息传递、良种引进、奶牛饲料加工和供应、疫病防治;房地产开发公
司负责小型建筑、房屋设计、场区规划。各部门之间、战线之间、条块之间为发展第三产业互
相配合,搞好优质服务,争做更大贡献。

  五、树典型 抓样板

  农场在发展非国有经济中涌现出四队、九队、十三队、十四队及金风樵、陈桂秋、何学文、
张秀山、徐宏利、谭庆宝、庄乾相、秦四海、王玉山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了推动全场非
国有经济的发展,农场将他们树为典型和样板,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并大力宣传和推广,以起到
以点带面的作用。农场先后下发过〔1986〕5号 《关于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向奶牛专业户金凤樵
同志学习的决定》、〔1996〕4号《关于开展向陈桂秋同志学习的通知》等文件。

  金凤樵响应农场号召,在率先发展奶牛业的同时,带领全家12口人和聘用13名待业人员在
场直、双山设立 11个收奶点,每月纯收入3 000余元。他发家不忘农场的扶持和关怀,对场直
幼儿园每人每天供应鲜奶125克、对敬老院每人每天供应鲜奶250克,仅此两项每年就支出4 000
元。

  陈桂秋是修理厂下岗职工,下岗后积极发展养鸡业,到1996年末,鸡存栏已达 8 000余只。
为此,农场党委发出号召向陈桂秋同志学习,学习她“别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就是不服气”
的自立、自强精神;学习她“不甘现状、拼搏上进,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学习她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感。

  为了把点上的经验拿到面上去推广,农场曾多次请先进单位和个人在有关的会议上作经验
介绍。农场养奶牛先进单位九队队长邱礼,在1998年农场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我们是怎
样发展奶牛业的》经验介绍。在农场1999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蔬菜公司经理王玉宝作了题为
《坚定信心,继续拼搏,实现圆葱基地高产高效》的经验介绍、九队经济作物种植户牟善亮作
了题为《种植日本白芸豆、黑小芸豆给我带来好的效益》的经验介绍、六队养奶牛专业户秦四
海作了题为《实行科学饲养走质量效益养奶牛之路》、一队青贮专业户张扬作了题为《我是怎
样做好大窖青贮承包工作的》经验介绍等等。他们的经验对农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示范、
引导的作用。

  分局、总局对农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1991年、1994年、1995年、1997年
和1998年分局非国有经济工作现场会都是在鹤山农场召开的。在1991年 5月17日的现场会议期
间,分局局长齐维林、副局长齐惠忠和各农场主管场长视察了农场奶牛业发展较快的十四队。
同年 7月20日,分局在农场召开了第二次庭院经济工作现场会。期间,各农场场长、工会主席、
庭院经济办主任等与会人员参观了农场一队、六队、七队、十队、双菜站庭院经济发展情况,
王炳元场长介绍了农场庭院经济工作的作法。2000年 9月27日,总局党委书记王玉林一行在分
局领导周春来、隋凤富陪同下到农场加工厂、畜牧总站、奶牛小区、圆葱基地、麝香鹑养殖场、
甘草地进行了视察。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对农场发展非国有经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非国有经济工作经验介绍情况一览表
   (2000年)
  表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