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统计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



  

  1986~2000年的15年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农场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
口普查、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

  农场的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别是1990年7月1日零时和2000年11月 1日零时进行
的。这两次人口普查对农场现住人口的年龄、性别、民族、户口登记地状况、文化程度、婚姻、
就业者的行业类别、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人口外出、妇女生育状况等情况进行了登记。两次普
查分别利用半年多时间。通过两次人口普查,1990年和2000年农场现住人口分别是12 139人和
10 175人。10年的人口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外出人口的增加,1990年外出人口 338人,2000
年则是2 060人,外出人口由1990年占总人口的2.8%上升到2000年占总人口的20%。二是人口年
龄结构的变化,1990年0~15岁人口2 762人,2000年为 1 846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90年的
22.8%下降到2000年的18.1%;而61岁以上人口由641人增加到950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90年
的5.2%上升到2000年的9.4%。说明农场人口老年化趋势较为明显。

   农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1990、2000年)
  表4—2



  在农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姜淑琴被省政府授予先进普查工作者称号。在第五次
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宋京成被评为黑河地区人口普查工作先进个人。

  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和第一次农业普查是在1996年同时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
普查内容,包括全国所属产业活动单位及其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经济类型、隶属关系、开业时
间、核算形式、从业人员。第一章统计

  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内容,包括国土资源、农机设备、农业科研及农业技术应用、大牲畜
存栏、从业人员及社区环境。

鹤山农场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情况表
(年)
表4—3



续表4—3



续表4—3



续表4—3



续表4—3



  经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1996年,农场拥有土地总面积27 184公顷,其中耕地17 228公顷,
林地2 799公顷;大牲畜存栏4 085头,其中奶牛3 457头,生猪 2 500头;大中型拖拉机175台,
大中型配套农机具644台;农业从业人员2 901人,牧业从业人员 1 230人,农业、牧业科技人
员90人,参加科技培训人员932人次。

  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及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是按照建立普查机构、宣传动员、调
查摸底、普查登记、手工汇总、抽样检查、上报等普查程序进行的。由于农场领导的高度重视,
广大职工家属的大力支持配合,农场普查办的精心组织及广大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辛勤工作,
农场胜利地完成了上述普查任务。在第一次农业普查工作中,分局授予三队、七队、十二队为
普查工作先进单位;谭庆顺、李世军、彭玉山、董坤、张殿波为分局先进普查工作者;农场总
局授予农场为农业普查先进单位;省政府授予崔长财为农业普查先进工作者。

  继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省人口研究中心根据人口普查地址码的随机抽样,农场于1995
年对场文明街的101户、369人进行人口状况的调查。为了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7年统计
部门与农场民政局合作对全场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国民经济统计调查中,伴随国家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农场统计调查工作是以必要的定
期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导,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和科学估算。如对农场非国
有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就是采用这种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