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成本管理 1986~2000年的15年间,农业生产费用逐年上升,生产费用的提高导致生产成本的加大。
1986年,农业综合亩成本44.36元,其中粮豆亩成本44.22元;到2000年,农业综合亩成本和粮
豆亩成本分别提高到136.5元和156元。生产费用和单位成本提高的因素有:
(一)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使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如1985年,尿素、二铵和农用柴油
每吨平均单价分别为524元、774元和990元,到2000年三者分别涨到1 400元、2 422元和5 420
元。按正常年景的播种面积和消耗计算,仅此三项就增大农业支出734万元。
(二)农场是个小社会, 有相当一部分生产、生活费用出在土地里, 从耕地中提取的费用
1990年比1985年就增长了1倍多。具体情况见下表:
亩耕地费用提取情况对照表
(1985、1990年)
表4—7 单位:元
(三)农场管理费逐年提高。1985年场、站管理费是152万元,至2000年已增加到1 326万元。
这些费用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间接费用都摊入到各项生产成本中。
为了控制生产费用、生产成本的增加,自1986年以后农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1986年,农场改革耕作制度,由过去以翻地为主改为深松地为主,麦茬由过去每年翻
一次改为每四年翻一次,狠抓秋整地,减少春整地。这一改革,每年可减少支出20万元。
(二)减少库存积压和超储,物资实行限额控制。每年可节约利息支出12万元。
(三)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自1995年起,农场实行管理费与管理人员工资挂钩的办法,
超支部分年终从管理人员的年终分配中扣回。农业生产队核算到户,直接生产费用直接计入成
本账户,不能直接计入账户的费用,分摊时必须有职工个人签字的原始依据。
为了控制成本增长,降低管理费,自1992年起,农场多次下发文件,如1992年下发了《关
于加强资金管理,抓好增收节支》的文件、1993年下发了《扭亏增盈、增收节支方案》的文件、
1995年下发了《关于生产队管理费用实行限额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下发,对
于成本监督和调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农场1998年制定的《财务管理办法》规定:“成本计算
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原则,合理确定成本对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
开支标准,准确核算成本费用”、“严格控制招待费、小车费、电话费”,农场对机关和各单
位年初一次性将费用核死,超支自负。
为了加强成本监督,计财稽查部门会同审计科对1987年至2000年14年间各单位财务收支和
承包者经济责任执行情况,进行稽查和审计 154余次,对乱挤乱摊成本的现象除收缴罚没款外,
先后对60余名队长、会计进行了经济处罚。
1999年,农场下发了《亩成本与亩效益逆控管理考核办法》,对农场农业成本管理起到了
重要作用。该办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成本逆控目标:小麦133.28元/亩、大豆144.99元/亩、玉米124.60元/亩、甜菜309.92
元/亩。
(二)责任:实行谁分管谁负责、责权利统一的原则。生产科负责四大作物技术措施的制定
及落实,负责农药、化肥、种子的价格与用量的监督。农机科负责农业标准化作业及机械作业
费的成本控制。计财科负责成本核算、监督控制非生产费用进入成本。生产队长、党支部书记
全面负责本队的亩直接成本控制,机务队长、农机统计负责机械作业费的控制;生产队长、农
业统计负责生产资料价格与数量控制;会计负责亩成本费用的核算。年终考核对四大作物低于
或超过预定指标的,按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奖罚。
2000年,农场小麦亩成本143元、大豆亩成本162元、甜菜亩成本 187元,其中小麦、大豆
的成本分别比1999年逆控目标高出7.2%、11.8%;甜菜的成本比1999年逆控目标降低40%。按农
场成本逆控责任分别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奖励和处罚。
农业生产成本一览表
(1986~2000年)
表4—8 单位:元
续表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