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业风险互助 一、概 况
1993年,农场开始开展农业风险互助工作。初期未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具体业务由计财
科指派专人负责,主要开展农场种植业的风险互助业务。此项业务由管局风险互助办公室领导
并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以农场为单位对种植的小麦、大豆、玉米、甜菜、油菜五大作物参加风
险互助。按照要求年度种植的五大作物必须全面参加风险互助,并按面积的互助保额提取比例,
缴纳风险互助金,其中 20%上缴总局风险办,50%上缴分局风险办,30%农场留存并单独设户,
理赔时也按比例进行赔付。
1997年,根据九垦局发〔1996〕55号文件,即黑龙江省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中保财产保
险嫩江县支公司、中保人寿保险嫩江县支公司联合下发的《关于成立农场级风险互助办公室的
通知》精神,农场风险互助办公室(简称风险办)正式成立,定编 2人,风险办主任张永宽。风
险办与计财科合署办公。分局为风险办配备了计算机、录像机、放像机、照相机、电视机及其
办公桌椅等设备,价值 4万余元。风险办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全场范围内各项风险互助工作
的开展、灾情勘察、风险金的收缴及理赔等,同时负责代理嫩江县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业务。
1993~2000年,各项作物参加种植业风险互助的面积累计 124 710.8公顷,提取风险互助
金累计714.91万元,其中:上缴总局和分局500.44万元。受灾理赔总额918.05万元,其中农垦
总局和九三分局赔付642.64万元。理赔率为128.4%。
1998年,新开展了农业机械风险互助业务。此项工作起初由风险办与农机部门共同承办,
风险办具体负责。当年参加互助农机具236台,收缴风险互助金 28.5万元。至2000年,共计收
缴风险互助金96.2万元,对出现重大机械事故的农机车辆理赔金额达44.7万元。
1999年,又开办了塑料大棚和奶牛风险互助业务。
二、重大灾害概况
1.1993年,遭受旱灾、风灾、雹灾之后又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涝灾,自6月10日至7月31日,
共降雨41次,降雨量达472毫米,量大且急。7月11日仅40分钟就降雨45.3毫米,12日又降雨34.5
毫米。集聚的降雨使公路桥、3个塘坝、8个涵洞被冲毁,3 000多米路面过水, 田间水土径流
严重,大部分田块出现积水,长期渗透蒸发不掉,造成农作物大面积死亡。涝灾成灾面积12 839
公顷,占播种面积的78%,小麦涝死面积为 7 875公顷,减产幅度在90%以上,占小麦播种面积
的94%,接近绝产。大豆冲毁面积501公顷,水泡淹死715公顷,减产在90%以上,占大豆播种面
积的14.5%。因积水、低温寡照,机械中耕无法进行,造成减产幅度50~80%的面积为 838公顷,
占大豆播种面积11.7%。甜菜涝灾更为惨重,因连降大雨使风灾后仅剩的581公顷甜菜全部腐烂,
绝产面积为498公顷;减产幅度在80~90%的面积为83公顷。
2.1994年,发生了涝灾、旱灾、病虫灾和水灾。 由于上年秋涝(入冬封冻时土壤平均含水
量32.4%),土壤水分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加之冬雪较大,形成了严重的春涝,耕层土壤水分达
34.4%, 大部分小麦地块不能正常播种而越过高产播期,成灾面积 1 482.7公顷,其中:小麦
1 432.7公顷,大麦50公顷,有104公顷由于内涝严重无法播种而弃耕,从而造成减产和绝产。
同年春夏又发生了严重旱灾。自5月20日春播结束到6月25日,40天未下一场透雨,成灾面
积12 376.3公顷,其中:小麦5 031.6公顷,大豆6 321.7公顷,甜菜594公顷,大麦429公顷。
由于40天未下透雨,苗情极弱,前期部分甜菜地块感染了立枯病,成灾面积 200公顷,其
中毁种154公顷。毁种后的甜菜由于播期拖后加之干旱而长势非常缓慢,造成约50%的减产,另
有46公顷绝产。
当年7月8日7时15分至8时59分突降暴雨,仅1小时零45分钟降水量就达 54.8毫米,降水量
大且急,使田间水土径流严重,形成新的冲刷沟180条之多,总长度 35 200米,包括冲沟两侧
直接水冲面积608公顷,汇集的雨水将公路上的一座水泥结构桥冲毁,4个涵洞冲毁,冲毁路面
2.1公里,冲毁农田608公顷而导致绝产,其中:小麦192公顷,大豆372公顷,甜菜42公顷,大
麦2公顷。
以上自然灾害造成全年经济损失1 077万元。
3.1995年,农场遭受冰雹、风灾和冻灾。6月11日至21日 10天之内两次遭到冰雹的袭击。
6月11日17时 15分许,一场罕见的冰雹伴着大雨和狂风袭击了农场,降雹时间持续了20分钟,
最大的雹粒直径20毫米,冰雹过后,地面白茫茫一片,致使二队、四队、五队、八队、九队、
十二队、十三队、十六队不同程度受灾。受灾面积 2 139公顷,其中大豆尤为严重,受灾面积
1 708公顷,有520公顷98%的豆苗被拦腰砸断,造成绝产;小麦受灾318公顷,有 40%麦苗被砸
断死亡;甜菜受灾54公顷,70%的菜苗被雹打、水冲毁掉;玉米受灾59公顷,70%的玉米苗被打
断。狂风将农防林中的部分树木刮断,急降的大雨将五队通往3、4号地的桥涵冲毁,车辆无法
通行。6月21日13时35分,又一场更大的冰雹降临,持续时间达30分钟,最大雹粒直径达 40毫
米,致使一队、二队、三队、七队、八队、十队、十四队、种子公司、林业站受灾。受灾面积
3 865.6公顷,其中:小麦1 084公顷;大豆2 430.6公顷,绝产1 456.6公顷;甜菜 159公顷,
绝产40公顷;玉米192公顷,绝产62公顷。
同年7月7日、7月19日、7月22日,连续三次大风袭击农场,造成大部分生产队即将成熟的
小麦倒伏,其中最严重的五队、八队、十三队、十四队、十七队出现整个地号全部倒伏。此时
正值小麦灌浆末期,蜡熟初期,倒伏的小麦不能重新立起,造成成灾面积1 350.2公顷。
当年秋天,农场又遇到了多年不遇的低温和早霜。由于大豆各生育期积温分布不匀,苗期
干旱,中期又连续出现阶段性低温,致使成熟期拖后,尤其是9月 10日、13日、14日气温急剧
下降,其中:9月10日地面最低温度-0.5℃,13日-0.7℃,14日达-1℃,使4 192公顷大豆不同
程度地受灾,尤其是北部生产队,大豆上部尚未成熟的豆荚全部被冻,减产程度都在3~5成以
上。
以上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1 861万元。
4.1996年,农场遭受了霜冻、冰雹、风灾及病虫害。6月1日,由于冷风天气的影响,气温
骤然下降,444公顷大豆受冻害,70公顷低洼地大豆苗 70%被冻萎蔫,30%的幼苗冻死。之后又
是连续三场雹灾,分别是6月3日、6月24日、7月10日,致使 7个生产单位的596公顷大豆、108
公顷玉米受灾。大部分大豆叶片被打碎呈网状,50%的生长点打掉而减产。7月10日、17~20日,
强烈的雷雨伴着狂风,使一队、二队、五队、六队、九队即将成熟的小麦刮倒,严重的不能收
割。六队、十六队 179.7公顷的玉米被刮倒,有的折断造成减产。由于连续的降雨,耕地土壤
水分过大,致使甜菜根腐病大面积发生,有186公顷濒临绝产。
以上灾害造共成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5.1997年,农场遭受了风、涝、冻等灾害。7月 20日,一场大风使即将成熟的小麦大面积
倒伏,受灾面积3 105.5公顷,成灾面积1 785公顷。此时正值小麦蜡熟初期,倒伏严重的小麦
已不能重新站起,濒临绝产,造成丰产不丰收。减产程度30%的667公顷;减产50%的389.7公顷;
减产80%的728.3公顷。同时造成170公顷玉米倒伏而减产。进入麦收期,尤其是8月1日至8月17
日,降雨连续12天,降雨量累计173.2毫米,致使割倒凉晒的2 134公顷小麦发芽率达 90%以上,
损失粮食7 029吨。
9月11日,一场低温霜冻降临农场, 使场内南部生产队的部分晚熟大豆受到不同程度的冻
害。受灾面积1 109.3公顷,成灾面积743.3公顷,减产程度在30%以上。
以上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2 400.3万元。
6.1998年,农场遭受了风灾、冻灾、涝灾。4月 19日、20日的连续大风将岗地的土壤刮起,
使麦苗根部裸露,低洼地麦苗被埋,全场小麦受灾面积3 300公顷,成灾面积1 050公顷,其中
减产3~5成的477公顷;减产6~8成的233公顷,减产9成以上340公顷。
5月24日,地面最低温度降到零度, 使全场大豆不同程度地受到冻害,尤其是低洼地号,
大豆大面积萎蔫,部分叶子及生长点冻死,已形成内部障碍冻害,严重抑制生长,株高比历年
矮5~10厘米,受灾面积7 800公顷,成灾1 660公顷,其中减产3~5成的1 590公顷;减产6~8
成的70公顷。
当年6月、8月,又遭到两次罕见的洪涝灾害。6月5日至24日的20天中,降雨日数达16天之
多,总降雨量 227毫米,多为阵发性降雨,雨量集中,来势猛、强度大。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
严重的地号整块地的豆苗被冲走所剩无几,小麦大面积倒伏。7月下旬至8月中旬更是淫雨连绵,
几乎无晴天。8月2日至14日又一次降水过程,日降水量最高达126.8毫米。6月份以来,全场降
雨量已达479.9毫米,比历年同期降雨量多167.8毫米。由于连续降雨,使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
态,严重抑制作物的生长,收获机械也无法正常作业,打误陷车,大片成熟待收的小麦不能按
期收回,已割倒晾晒的小麦发芽程度达90%以上,站杆小麦穗发芽程度达30~50%,同时出现倒
伏和掉粒。第一次涝灾受灾面积8 116公顷,其中:小麦受灾 3 500公顷,成灾320公顷,损失
6~7成的200公顷,9成以上的120公顷;大豆受灾3 900公顷,成灾2 340公顷,损失8成以上的
1 500公顷;玉米受灾290公顷,成灾140公顷,损失3~5成的83公顷,损失8成以上的57公顷;
甜菜受灾300公顷,成灾101公顷,损失3~5成的 21公顷,损失8成以上的80公顷。第二次涝灾,
小麦6 488.5公顷全部成灾,其中:减产3~5成的2 754公顷,损失8成的3 734.5公顷;甜菜成
灾300公顷,其中:减产6~8成的266公顷,绝产34公顷;玉米成灾1 693公顷,其中减产4成的
898公顷,损失7成的795公顷。
以上各种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3 204.8万元。
7.1999年,农场遭受了旱灾、低温冷害、虫害和风灾。从春播开始至 6月末,全场范围内
始终未降过一次透雨,从4月1日至6月31日降雨量只有47.2毫米,比历年同期降雨量160.6毫米
少113.4毫米。持续干旱使麦田土壤出现龟裂,最大裂缝宽达3厘米,小麦不能正常分蘖、拔节
和穗分化,穗码数比正常年份平均减少3~5个码,株高只有30~50厘米,比正常年份矮10~20
厘米,并且出现大面积枯黄,甚至死亡。大豆应播后10天左右即可出苗,但由于干旱和低温,
大豆一个月才陆续出苗,且苗势极弱,参差不齐。尚有部分种子落干未能出苗,造成缺苗断条,
保苗株数达不到设计标准。甜菜、油菜、玉米等缺苗断条也十分严重,且植株低于正常年份。
从4月初至6月上旬,出现了持续的低温天气,使作物受到低温冷害影响,其中大豆最为严
重,低洼地号部分大豆子叶及生长点被冻死,持续的低温使大豆形成内部障碍性冻害,严重抑
制了生长,生育期滞后10~15天,株高比历年同期矮5~10厘米,少1.5~2.5片复叶。
由于持续的干旱,特别是7月 1~5日的高温天气,使草地螟虫害大面积发生,尤其靠近山
地附近的豆田虫情严重,大部分植株叶片被吃光,造成条块绝产。由于及时防治,没有造成整
块地号绝产。
7月 17日,强烈的狂风夹杂着暴雨从农场境内掠过,致使即将成熟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
尤其是南部生产队受害最重,有的地号倒伏面积达50%,从而造成减产。
以上各种灾害综合,小麦7 397公顷全部受灾,成灾面积达100%,减产3~5成的1 200公顷,
减产5~7成的4 400公顷,减产7~9成以上的1 797公顷;大豆面积 7 334公顷,成灾面积100%,
其中减产3~5成的7 100公顷,虫灾绝产234公顷;玉米1 467公顷全部成灾,减产 3~5成;甜
菜300公顷全部成灾,减产3~5成;油菜112公顷全部成灾,减产3~5成。
以上共造成经济损失2 859万元。
8.2000年,农场遭受了风灾、旱灾和雹灾。5月17日 17时,一股短促强劲的沙尘暴弥漫农
场,大部分生产队的大部分地号受灾,甜菜、油菜和小麦、大豆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
自5月23日至6月17日止,始终未下一场雨,降雨量为0,致使土壤龟裂,大裂缝宽度达3厘
米,给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沙岗地的小麦大部分干旱死亡。由于缺乏水分影响正常
的穗分化,导致叶面积系数降低,影响光合作用,株高比正常年份矮10~20厘米左右。大豆因
干旱而抑制生长,造成减产。甜菜、油菜等作物也有缺苗断条现象,且植株均低于正常年份。
9月8日、9日两场自建场以来空前的秋季冰雹降临农场。9月8日19时 30分许,先是狂风夹
杂着大雨,随后就是猛烈的冰雹,冰雹最大直径2厘米,致使全场 18个生产单位无一幸免,全
场10 955公顷大豆不同程度受灾。9月9日16时30分,又一场更为严重的冰雹降临农场,致使已
经损失很大的大豆所剩无几,垄沟里的冰雹持续第二天傍晚才融化,使即将成熟马上要收获的
大豆受到严重的损失,冰雹将豆荚打开,将豆粒打落在地,有的豆荚开裂以后,第三天太阳一
晒,造成炸荚而豆粒落到地上,每平方米落粒在348粒到1 236粒不等。这两场雹灾面积之大、
范围之广、受灾程度之重、损失之大是农场历史罕见的。
以上灾害致使小麦4 300公顷全部受灾,其中减产3~5成的2 420公顷,减产6~8成的1 842
公顷,减产9成至绝产的38公顷;大豆受灾面积10 955公顷,成灾面积 10 475.5公顷,其中减
产3~5成的4 746.5公顷,减产6~8成的4 351.5公顷,绝产1 223公顷;甜菜受灾面积200公顷,
成灾面积50公顷,减产程度6~8成;油菜成灾面积1 420公顷,减产3~5成1 154公顷,减产6~
8成的266公顷。
以上各种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4 466.7万元。
历年种植业上缴风险互助金及理赔情况统计表
(1993~2000年)
表4—45 单位:公顷 万元
历年农业机械风险互助金及理赔额情况表
(1998~2000年)
表4—46 单位:台 元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