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思想与组织建设 80年代以后,农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阶段。期间党的组织生
活健全,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学习和活动开展的较多,特别是整党和评议党员等活动,有力地
促进了农场党组织的思想和作风建设。
一、整 党
从1985年11月18日开始,中共鹤山农场委员会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按管局
党委的要求并在管局党委派来的整党联络组的指导下,进行了整党工作。整党前,农场党委作
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是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委一班人对整党的认识;二是找准了党委班子存在
的主要问题;三是对全场4个党总支、44个党支部、698名党员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这次整党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是农场党委、机关、基建公司、医院、中学、小学和老干部
支部。其中总支3个,占全场总支部数的75%,支部14个,占全场支部数的31.8%;党员185人,
占全场党员数的26.7%。
在第一批参加整党的185名党员中,建国前入党的22人,占11.9%;“文化大革命”前入党
的35人,占18.9%;“文化大革命”期间入党的80人,占43.2%;粉碎“四人帮”后入党的48人,
占26%。干部党员141人,占76.2%;工人党员43人,占23.2%;家属党员 1人,占0.6%;经调查
摸底,整党前合格和基本合格的党员170人,占91.9%;基本不合格的11人,占5.9%;不合格的
4人,占2.2%。在14个支部中,一类支部6个,占42.9%;二类支部7个,占50%;三类支部1个,
占7.1%。
这次整党,党委书记韩长春为整党领导小组组长,党委委员、调研员苗精元、党委副书记
韩国俊为副组长,成员有李凤林、王钦、仉凤田、高景发。整党办公室主任高景发,副主任周
军、张世科,成员有张春生、荆树忠、陈宇、葆建军、张学春、贺发庆、杨世臣。
这次整党的目的是:通过整党,使全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努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
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带领广大职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克服思想、作
风,组织上严重不纯问题,做到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切实增强党员的
党性,纠正新的不正之风,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次整党的基本方法是,在认真学习文件,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分清是非,纠正错误,纯洁组织。
这次整党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文件,提高认识阶段。时间从1985年11月18日至1986年 1月24日。通过学
习,提高对整党工作的认识,对党员进行理想、宗旨、全局观念、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的教育,从思想上、理论上、感情上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提高对清查“三种人”的认识,
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第二阶段:对照检查、集中整改阶段。时间从1986年3月17日至4月1日。通过亮思想、摆
问题、挖根源、纠正错误,达到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的目的,加强党委的领导核心
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阶段:组织处理和党员登记阶段。时间从1986年5月23日至 6月5日。通过对党员标准
的教育和党的纪律教育,通过对违纪党员、危害党的利益党员的严肃处理和郑重地进行党员登
记,切实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实现农场党
风的根本好转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第一批整党,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党委统一了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和对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端正
了业务工作指导思想,纠正了班子成员中的不正之风和官僚主义作风,解决了党不管党的问题。
二是基层支部基本上解决了“业务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和“组
织生活不健全”等问题。
三是广大党员基本上解决了“三信不足”、“宗旨不牢”、“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
律松驰”等问题。
四是对党内外群众在整党中揭摆的55个问题做到了件件有着落。
五是查获万元以上经济大要案1起和一般经济案件1起,并已结案。
六是核查工作已作出结论。对农场“文化大革命”中非正常死亡 9人和11名责任者已查清,
定性为严重错误2人,一般错误4人,一般问题5人。
七是对参加整党的185名正式党员全部予以登记并进行了后期建设。整党后,一类支部8个,
二类支部6个,三类支部没有。
1986年10月23日开始队级(第二批)整党。1987年1月 20日结束。参加这批整党的有农业生
产队和部分场直单位,共29个党支部,应参加党员494人,实际参加492人
第二批整党分学习文件、更新观念、党性教育和组织处理、党员登记、后期建设两大阶段。
整党前,一类支部12个,二类支部15个,三类支部2个,不合格党员6人。经过整党,一类支部
增加到18个,二类支部减少到11个。有485名党员达到合格党员标准予以登记,1名党员因有精
神病,按规定保留党籍,有2名予以缓登;有1名予以除名,有1名自动要求退党,有2名末参加
整党的和2名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暂不讨论登记问题。在整党中发展新党员10名。
二、民主评议党员
从1989年起,农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和分局的统一部署,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每年进
行一次。农场1989年党员评议工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3月1日开始至4月3日结束。参加评议
的党支部共36个,其中农业单位17个,场直单位19个,占党支部总数的 75%。36个党支部共有
党员487人,参加评议的431人,占88.5%。第二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从11月4日开始,历时 1个
月的时间。参加评议的单位有机关、老干部、场直工业单位共12个支部。两次评议的结果,合
格党员占67%,基本合格党员占32%,基本不合格党员占1%。通过评议,增强了党的组织观念,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得到恢复和发扬,发现了一些好的党员及其先进事迹,使支部建设日趋
正规化和制度化。评出了马永章等15名优秀共产党员并做出了向他们学习的决定。
在以后的10多年里,农场党委每年年末都统一布置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使民主评议的质量
不断提高。2000年,民主评议的重点是对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每个党员是否成为勤劳
致富、弘扬北大荒精神和做群众的贴心人带头人。通过评议,评出一类支部 41个,二类支部4
个,评出优秀共产党员47名,不合格党员2人。
三、学习教育活动
从80年代起,农场党委经常组织各党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以提高党员素质
和党支部的战斗力。
1988年6月至8月,党委组织各党支部开展了生产力标准的学习和讨论活动。主要学习党的
十三大文件和有关领导的讲话。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明确了“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为社会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
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从而推动了农场改革的
进程。同年,农场党委开展了基层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活动,分别规定了党支部的工作任务和
各支部委员的目标责任以及考核奖惩办法。为1989年和以后每年实行的党委、党支部及党员目
标管理摸索了经验,打下了基础。1990年,农场的党员目标管理经验得到上级党委及黑河地委
的肯定和推广。
自1989年始,农场党委把“争先创优”活动做为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每
年都通过评选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促进基层党支部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同年,农
场党委又通过创办《党建简讯》及时反映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情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报道
先进事迹。据统计,当年创刊后共出刊 9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0年,通过创建标准化党
支部活动,把“争先创优”活动提到了更高的标准。
90年代,农场党委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和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歌咏比赛、播放电视片等多
种形式的活动。先后制定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管理制度”、
“民主评议制度”、“办事公开化制度”等。利用“七一”等重大节日举行歌咏比赛、演讲、
知识竞赛、入党宣誓、表彰先进等活动,以提高党员的觉悟。据统计,1990年至1999年,共举
行全场性的活动15次。1995年,全场有39个党支部,78名党员,39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七
一”党的知识竞赛活动。1998年的“七一党员风采演讲会”,有44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了
演讲,得到一致好评。1999年“七一”的文化演出活动,包括农场党委委员、基层党支部书记、
优秀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170余人参加了演出活动。
根据分局的统一布置,自1991年11月至1992年3月,历时4个月时间,农场开展了社会主义
思想教育工作。整个教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教育阶段;第二阶段为组织整顿和建设
阶段;第三阶段为深化改革,发展经济阶段。为了搞好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在分局社教工
作队的指导下,农场成立了专门机构,并成立由45人组成的16个社教工作队,进驻农业生产队
和场直各单位。在组织整顿和建设阶段,主要通过民主评议,调整和完善制度等方面工作,重
点对不干事业的懒班子、叫不动号的软班子、内耗严重的散班子进行了整顿,从而解决了党组
织战斗堡垒作用不突出,党员模范作用不明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薄弱,整体功能
差的问题。
农场社教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农场党委两次在分局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现场会上介绍了经验。
1995~2000年,农场党委在组织全场广大党员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党章
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开展向孔繁森、王廷江、关金印、左静等模范人物学习的同时,
在基层党支部开展了“五个好”和“六强”党支部创建活动。“五个好”的内容为:一是建设
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二是培养锻炼一支好的队伍;三是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四是完善
一个好的经营体制;五是健全一个好的管理制度。六强”的内容为:一是党支部书记与队长配
合能力强;二是班子成员政治上强;三是经济发展路子导向作用强;四是班子领导驾驭市场经
济能力强;五是干部队伍的带头作用强;六是规章制度约束力强。在开展“五个好”、“六强”
创建活动的同时,开展了“争做合格党员”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党的
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椐统计,全场“六强”党支部1997年达50%,1998年达85%,1999年达95%。
分局级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党支部统计表
(1991~2000年)
表5—6 单位:人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