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作用发挥

第二节 作用发挥



  

  一、参政议政

  农场重视充分发挥老干部余热。自80年代初开始,农场每个月都组织召开老干部例会,由
场领导分别参加, 采取通报情况、 举行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离退休老干部对农场改革和发展
的意见、建议和想法, 请老干部出主意、想办法,使农场各项工作尽量做的完美。 据统计,
1986~2000年期间,老干部共为农场生产、生活、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安定、党风廉政建设等
方面提建议 380余条,为农场党政班子决策和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一次,一位老干部
发现场直一些退休人员要上访告状,甚至要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投诉,理由是退休养老
金计发“不合理”。这位老干部一面劝说,一面把情况及时向场党委反映,农场党委采取有力
措施,派出信访和劳资部门人员及时做上访人的工作,耐心细致地讲解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变
上访为下访,从而消除了误解,平息了上访风波。

  二、参加公益活动

  多年来,老干部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历次农场组
织的扶贫助学和修建水泥路集资等项活动中都表现突出。尤其是1998年夏秋之交长江、嫩江、
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期间,老干部自觉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先后两次捐款 6 920元,人均
达209.7元。

  三、开展传统教育

  20世纪90年代,农场党委组织老干部下生产队、工厂和学校,对青年职工和学校师生进行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勤俭持家等传统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据不完全
统计,老干部先后举办报告会14次,听报告的达6 000多人次。

  四、发挥监督作用

  1997年,农场投资200多万元在场直地区修建近2公里的水泥路面,老干部们响应党委的号
召,积极负责施工质量监督。在党支部书记叶尚吉、支部委员刘兴顺、王清山、曹世海的带领
下,他们顶烈日、忍饥渴,认真负责地监督施工中的质量,历时 3个多月完成了任务。他们这
种承受许多身心压力,不取分毫报酬的可贵精神,博得全场人们的称道。

  多年来,老干部在监督党员干部赌博、公款下饭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98年,分局、
农场纪委组织对公安、交通、工商、医疗、基建 5个行业进行行风评议。老干部通过调查、座
谈,认真评议了某些不正之风,并写出评议意见,对农场行风的进一步好转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9年,农场党委正式聘请叶尚吉、刘兴顺、王清山、曹世海、方新义等 5人为党风廉政建设
监督员。

  五、带头移风易俗

  1998年,老干部们觉察到社会上丧事办理中的封建复古意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
着严重的不利影响,于是发起了文明办丧事的倡仪。他们主张老人亡故,不穿寿衣,只穿生前
穿过的喜欢的干净衣服,不设供、不开光、不拴红线、不拿打狗棒、不撒买路钱、不送纸人纸
马、不摔丧盆、后人不披麻带孝、不违反规定大操大办、不留骨灰、亡者火化后骨灰象征性地
撒埋于老干部纪念林下,不起坟包、不立标志,以示老同志英灵回归大自然。老干部们集体创
作的、雕刻在纪念林石碑上的两首诗《天歌》已成为教育后人的好教材,表达了老干部的高尚
情怀。这两首诗是:“征战建国立殊勋,大荒军垦忆先行。风雨兼程五十载,无私奉献励后人。”
“无怨亦无悔,信念铸胸围。骨灰洒林下,英灵上九天。”老干部纪念林的建立及丧事从简的
倡议,得到农场党委的大力支持,党委书记刘乃云、场长王玉生在倡议书上亲笔题词,社会各
界也给予了热心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