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民主管理

第七节 民主管理


      
  

  促进企业民主管理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工会就十分重视抓好民主管理
工作。1994~1999年期间,工会每年都下发文件强调加强和规范民主管理工作。1996年,农场
党委书记代表农场在分局召开的民主管理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一、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企业领导制度的组成部分。农场工会十
分重视开好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自1962年农场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起,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外,农场始终坚持了职工代
表大会制度。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颁布以后,农场
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职工代表大会的内容和质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进入90年代,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而引发的碰撞,使职工代表
大会的权力更加重要,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形式也有所变化。

  80年代,农场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内容一般有场长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及上届职工代
表提案执行情况和本届提案解答报告。从1990年起,农场的改革方案等重大方针政策或措施出
台,都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后才能实施。自1987年五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评议干部
情况报告》后,审议《民主评议干部情况的报告》便成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必要内容。自1988年
六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场长对任期目标所作的表态发言后,从1994年八届一次职工代
表大会起,场长(或领导班子集体)的述职报告成为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重要内容。从1995年的
八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起,工会首席代表同农场行政首席代表签订《集体合同》成为职工代表
大会的重要内容。从1997年八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起,农场招待费使用情况的报告纳入职工代
表大会审议的内容。从1998年九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起,集体合同执行情况的报告和领导班子
学法用法执行情况的报告成为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内容之一。

  为了保证职工代表大会的质量,使职工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自90年代初开始,在职工代
表大会召开之前大都举办职工代表培训班。一般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一是职工代表大会的五项
职权;二是职工代表的权力和义务;三是相关的法规,四是参政议政的方法、途径;五是场情、
队情、民情。在1994年八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前的职工代表培训班上,代表们针对具体文件进
行讨论,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培训,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工会的安排下,各基层分会每年也召开2~3次民主大会,研究解决本单位的重大问题。

  二、职工参政议政

  经过多年的实践,农场工会探索出了加强民主管理的几种好形式:

  一是建立企业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法》的规定,从1991年开始,农场建立了企业管理
委员会(也称民主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场长、党委书记、有关场级副职领导、工会主席和职
工代表组成,一般农场领导、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各占三分之一。农场管理委员会通过研究解
决在农场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随后,科、队级单位管理委员会也陆续
建立起来,在科、队级重大事项的管理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是职工代表视察。为了督促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落实和各基层单位加强民主管理,从1989
年开始,农场工会不定期地组织职工代表视察。当年,工会组织41名职工代表视察了三个农业
生产队及乳品厂和中学。视察后,职工代表又同场长进行了对话,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
了改进意见。自此农场多数年份都组织职工代表视察。参加视察代表最多的一次是1991年,组
织了80余名代表,视察活动进行了一天。1999年,工会组织部分职工代表通过对 6个单位的视
察,检查了九届二次职代会的提案落实情况。代表们对中、小学生厕所的如期重建比较满意;
对粮油综合加工厂的民主管理工作抓得实表示赞许。通过视察,职工代表就连续两年严重亏损
问题,提出让利于民的建议。同时还就种子、甜菜种植、大豆撒药、种地自主权、拖欠奶资、
收费、口粮、报表等生产生活问题提出了建议。

  三是民主对话。1988年,场长与职工代表进行了两次对话。一次是决策兴建乳品厂、粮食
处理中心和场直安装集中供暖锅炉时。通过与职工代表对话,使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保证了
顺利施工投产。一次是医疗部门未经场长和职工代表同意,擅自修订了医疗制度,场长根据职
工代表的意见重新做出了规定。1989年,农场行政领导先后与修理厂、原运输公司、中、小学
的职工代表和老干部进行了民主协商对话,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1992年,
民主对话会变为职工代表座谈会。职工代表、工会主席和有关场级领导互相通报意见和建议,
使职工代表对场情有了更深的了解。1999年,农场职工代表、六队队长贺兆东代表农场参加了
分局工会组织的职工代表座谈会。会上,贺兆东就职工种地积极性下降、卖粮难、甜菜种植、
奶资拖欠、以机车带地、下岗职工、指令性指标、家庭生活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他的意见和建
议受到分局工会和分局领导的关注。

  四是办事公开化制度。办事公开化是增加工作透明度和加强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农
场办事公开化制度始建于1989年。当初是以财务公开为先导,后来逐步涉及到党务、政务公开。
公开的内容主要有家庭农场经营情况、利、费、税、个人账户、入党、参军、工人与干部录用、
晋升、楼房买卖等。1999年,工会在《1999年民主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见》的文件中,强调要坚
持办事公开化制度。2000年,工会总结推广了第十生产队实行队务“明白卡”、当年全队节省
费用18万元的经验。

  三、民主选举领导干部

  按照分局党委的安排,在1989年农场第六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和六届二次工会会员代表大
会上,分别民主选举了场长和工会主席。之后的1998年,农场进行了民主选举生产队长的试点
工作。试点选在当时的第四生产队和第六生产队进行。 选举结果,一个生产队原队长以98.5%
的选票继续当选;一个生产队原队长落选,原副队长以 59.8%的选票当选为新队长。1999年,
全场基层工会委员以差额选举的办法通过会员大会进行了改选。

  四、民主评议干部

  职工代表大会评议领导干部,是《企业法》赋于职工代表大会的一项民主权力。1986~1997
年间,为了节省时间和评出好的效果,农场采取职工代表大会前深入基层单位召集职工代表开
会,采取划票的方法进行评议。1998年始,把党委对干部的考核任用与职工代表评议有机地结
合起来,考核评议小组随机走访到各家各户,与职工交谈,请职工划票,评议出了真实的结果。
分别评议后,整理出材料,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从2000年起,只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民主评
议副科级以上行政领导干部情况。

  五、平等协商 签订集体合同

  1995年8月,《劳动法》正式颁布实施。1996年9月,农场工会转发了《九三垦区推行“平
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的办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是职工与企业签订
劳动合同的基础上运作的,是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法人就企业用工、职工劳动报酬、工作时
间、休息休假、女职工特殊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待遇、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内容签
订的书面合同。在1995年召开的农场八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工会首席代表与农场行政首席
代表签订了《双保合同》,以后签订的合同改称《鹤山农场集体合同》。1995~1998年期间,
签订的合同有效期为一年,带有摸索的性质。1998年12月 3日签订的合同有效期为三年。农业
生产队和场直单位因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不签集体合同,但履行集体合同承诺制度,向职工
承诺履行集体合同的责任。

  为了处理好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和纠纷,农场成立了劳动争议调
解委员会,由工会主席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成员由劳资、工会、计财科等部门成人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