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进程
第二节 发展进程
农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6年以前。这一阶段主要是围绕改革开放,开展从“五讲四美三热爱”为内
容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活动。从而为以后的各项活动打下了一定
的思想基础。期间虽然也提到精神文明建设六个方面的内容,但只限于认识阶段。
第二阶段是1986年至1989年。1986年,农场提出“必须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必须加
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阶段,农场在首先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在加强
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的同时,有意识地在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文化科技建设、
公益事业建设和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加大了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撤销了基层小学,合并为一
校和二校;敬老院、托儿所等公益事业不断建立和完善;场直地区重新规划,修路、挖沟、栽
树,成立环卫队等活动全面铺开。
第三阶段是1990年至1996年。这一阶段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入规范
化、制度化阶段。1990年,农场在《文明单位创建实施方案》中对农场精神文明建设做了规划,
对文明单位达标的时限、组织机构、实施内容及评选、奖罚等都做了具体规定。1991年,农场
实行千分考核制度,其中物质文明建设占700分,精神文明建设占300分,考核结果与干部收入
挂钩。通过10年的运作,千分考核起到了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作用。1994年,在
《鹤山农场小康场、队建设实施方案》及1995年的《方案》中,对小康场、队的标准及分期实
现目标做了规划。1995年,在《鹤山农场文明单位建设“222”工程规划》中,计划用6年时间
分三步全场全部达到管局级文明单位标准。1996年,农场在《1997年至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总
体规划》中,对今后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步骤做出了具体安排。
第四阶段是1997年至2000年。 这一阶段,按照上述《总体规划》, 农场精神文明建设的
“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发展;各项考核细化量化;文明单位创建和十星级文明户评
比步入正规;在净化、绿化、沙石化、整齐化的基础上,以场直地区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步入
一个新时期。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1991年,农场分别被总局党委、总局
和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和文明城镇建设先进场称号。1994年,农场被总局授予扫盲
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农场党委被总局党委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农场场部
被总局授予垦区城镇建设富强城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