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治安保卫 一、治保工作
1986年,农场公安分局为了全力维护辖区的社会治安,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全场各
单位建立治保会35个,有治保员141人,其中:专职治安员18人,兼职治安员 17人,治安积极
分子15人,治安耳目3人。并在全场建立消防组织36个,义务消防队员981人。农场公安分局制
定了考核目标和治保会工作职责,与治保会主任签订了责任书。治保会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
调查、调解、普法、帮教等工作并协助公安分局侦破了一些违法犯罪案件,为稳定农场的治安
形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场为了加强基层安全防范力量,自1985年以来在全场18个生产队设立了专职治安员。制
定了《治安员承包责任制方案》,确定了任务、职权等。根据治安员工作表现直接与其工资挂
钩,每月给治安员开80%工资,其余20%作为浮动,年底按工作完成情况给予兑现。每年公安分
局都要召开两次以上的会议对治安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治安员的业务素质逐年提高。在工作中,
治安员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外来人员盘查、民事调解、安全防范检查等工作,使治安员成为了
公安工作的良好助手,为维护农场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了精简机构和人员,基层单位的治安员全部由生产队长、党支部书
记等兼任,与原来的专职治安员相比在职能发挥上相对减弱。但由于严格管理,也较好地发挥
了作用。至2000年底,全场共有治保会30个,兼职治安员30人。
二、护秋保收工作
80年代,农场十分重视护秋工作。每年都组织民警深入到各生产队进行护秋保收。由于农
场周围与 5个乡镇、12个村屯接壤,土地与土地相连,情况比较复杂,地里的粮食丢失现象十
分严重。公安分局为了保卫秋收成果,每年都邀请周边乡镇领导及派出所所长召开护秋保收联
防会,协调与周边乡镇村屯的联防关系,共同搞好护秋保收工作。公安民警积极协助生产队建
立护秋小分队,对易丢粮的地块采取重点蹲坑守候,不分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坚持在秋收第一
线,全力保卫农场的秋收。据统计,1986~2000年期间,共处理偷粮人员 200余人,为农场挽
回损失5万余元。
三、预防犯罪
为预防犯罪,农场始终加强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和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不
满5年人员的帮教工作。1986年,农场建立帮教组织19个,成员57人,落实帮教对象 25人。帮
教组织由公安分局民警、单位、治保会、居委会及帮教对象家属组成,并形成社会、单位、家
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提倡“象母亲对待孩子那样,象医生对待病人那样,象老师对待学生那
样”关心体贴帮教对象。通过对帮教对象进行革命理想、道德和民主与法制的教育和前途教育,
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新的道德风尚和法制观念。并注意关心帮教对象的生活,解决他
们的实际困难,促进其思想观念的转化,从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自1986年以来,帮教对象改
好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80年代,农场公安分局就对民用枪支和爆炸物品采取登记造册、发证、定期检查等方法进
行严格管理。1993年“93·1·1”案件后,公安分局更加大了民用枪支管理的力度,对73支民
用枪支(其中猎枪41支、汽枪32支)进行建卡、建档、办证,其中对54支民用枪支进行铅封管理,
与枪主签订了责任状,并定期进行检查。1994年检查出有 7名枪主私拆铅封,1995年检查出有
11名枪主私拆铅封,农场公安分局对这些枪主都进行了严肃处理。1996年,根据上级公安机关
统一布置,将全场民用枪支全部集中收缴到公安分局统一保管,并集中开展收缴非法枪支活动,
杜绝了涉枪案件的发生。1999年6月,农场公安分局集中保管的101支民用枪支全部送到九三公
安局保管。在加强民用枪支管理的同时,农场公安分局全面加强了对爆炸物品的管理。10多年
来,采取经常检查督促,落实各项管理责任制度和防范措施的方法,并同有关单位领导签订了
爆炸物品安全责任状,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避免了案件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社会
的稳定。
四、打击犯罪
改革开放以来,农场各类刑事案件异常复杂。公安分局严格按照“依靠群众、抓住战机、
积极侦查,及时破案”的刑侦工作方针,对各类刑事犯罪予以严厉打击。在1983年全国严厉打
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农场分局全体民警认真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统一布署,充分发动群众,大力
开展严打斗争,当年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4起,其中现行案件7起,积案10起,隐案 37起,抓
捕各种刑事犯罪嫌疑人26人,摧毁犯罪团伙 5个,有效地打击了各种刑事犯罪活动。1986年以
后,公安分局积极开展严厉打击现行犯罪活动,并开展深挖余罪和大力开展破案会战活动,使
辖区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1986年,总局公
安局为农场公安局配备了警犬“鹤狼”(在九三地区只有鹤山、红五月两个分局配备),并且配
备了编制。经过训练后,“鹤狼”多次参加辨认追踪工作,为侦案破案起到了一定作用。1997
年,“鹤狼”因病死亡。
进入90年代,公安分局认真开展刑侦基础工作建设,全面完善各种档、卡,充分发挥特情
的作用,同时大力加强刑技工作建设。1992年,公安分局筹集资金 2万余元为刑侦部门购置了
摄像机、 录放机、显微镜及常用化验药品等刑技装备, 使科学技术在刑事破案中发挥出积极
的作用, 从而使刑事案件破案率有了明显提高。据统计, 1993年以后,刑事案件综合破案率
始终保持75%以上,重特大刑事案件破案率达100%。先后破获 “93·1·1”特大持枪杀人案、
“94·11·27”特大抢劫杀人焚尸案、 “99·3·25”采石队报复杀人案等一批有影响的重特
大刑事案件。1986~2000年间,农场共发生刑事案件 137起,破案114起,平均破案率为83%。
通过对各类刑事犯罪的严厉打击,有力地维护了农场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了进
一步的增强。
五、安全防范
农场非常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充实公安队伍,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对一些重要部
位死看硬守,确保万无一失。为防患于未然,从90年代开始,坚持层层落实责任,同全场各单
位的会计、出纳员、小卖店、饭店、旅店、警卫更夫、保管员等签订各种治安防范责任状,全
面加强基层治安防范力量,确保重点部位的安全。同时全面加强对场直地区的重点部位的检查
和控制工作。采取夜间巡逻,白天民警下片的方法,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
解决,有效地预防了案件的发生。1998年,在“三铁一固定”的基础上,公安分局还对全场各
单位的金库及物资库等安装了防盗报警器,加大了对重点部位的技术防范力度。1999年,农场
公安分局根据总局公安局“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对全场出租车都安装了防盗锁。
对全场大牲畜要求全部上防盗链,并于同年 6月30日在农场三队召开了由各单位党支部书记参
加的大牲畜安装防盗链现场会。由于措施得力,有效地控制了案件的发生,维护了辖区的社会
治安。
六、人口管理
农场公安分局在人口管理上认真执行“保护好人、限制坏人、严密制度、方便群众”的工
作原则,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登记全面准确,变动及时掌握,对群众办理户口随来随办,
简化了手续,方便了群众。1986年8月,公安分局根据上级要求,为了认真贯彻 《中华人民共
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制定了《鹤山农场居民身份证工作实施方案》。分局抽出一名副局长
两名民警开展居民身份证颁发工作。此项工作于1987年7月 1日完成,共颁发居民身份证7 600
人,占应发人数的 80%,在九三分局颁发身份证工作评比会上受到了表扬。为了适应新形势下
户口管理的需要,农场于1998年4月投资2.3万元为公安分局购置了微机等户口输入设备,并于
当年10月将全场户口全部输入微机,实现了微机管理,全面促进了人口管理工作。
90年代以来,农场公安分局对辖区暂住 3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全部建立了户口底卡,逐人
向原籍发调查函了解情况,并要求责任区民警要按照常住人口标准在一个月内达到全部熟悉。
对于暂住 3个月以下和季节性务工人员实行登记挂条制度,做到来场有登记,离场有注销,底
数清、情况明,并且与季节性务工人员、务工人员负责人和用工单位负责人签订《治安管理安
全防范责任状》。由于对辖区流动人口实行了跟踪管理,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几年来辖区
流动人口犯罪率为零。自1999年以后,通过对流动人口发调查函和电话联系,先后协助河南省
等地抓获逃犯4人,为稳定辖区的社会治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农场人口情况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5—26 单位:人
续表5—26
七、消防及“110”工作
1987年 6月,农场为公安分局改装了一台解放消防车,并从汽车队调来两名司机负责全场
的灭火工作。1988年1月,农场正式成立消防中队,调入6人,由陈广社任队长。同年 9月,陈
广社调出,由孙仰宪任队长。1988年以后,每年消防队同农场安全部门下队进行防火检查 3次,
使农场火灾损失大大降低。1988年,共受理火警 14起,其中火灾(按损失50元以上标准计算)4
起,直接经济损失2 200元。1989年,全场发生火警29起,其中火灾 3起,直接经济损失5 900
元。1989年10月,农场从嫩江县消防中队购买一台消防车,12月,从哈尔滨粮油加工厂购买一
台消防车,全面加强了消防中队的装备力量,适应了灭火战斗的需要。1990年12月,公安分局
成立消防监督股,由孙仰宪兼任股长,负责全场的检查及火灾查处、消防监督工作,并大力开
展消防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减少火灾的发生。1991年,全场发生火警23起。1992
年,发生火警8起,其中火灾2起。1993年,发生火警12起,其中火灾 5起。1994年,发生火警
8起,其中火灾2起。1995年,发生火警18起,其中火灾 3起。1996年,农场为消防队改装一台
东风消防车。1997年,发生火警13起,其中火灾1起。1998年6月,农场出资18万元为消防中队
购买一台东风消防车,当年发生火警9起。1999年,发生火警10起。2000年,发生火警7起。消
防中队在做好灭火工作的同时,还负责农场绿化浇水任务,为农场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1989年2月,经过公开考试、考核从社会青年中招录巡警8人,正式组建了巡警队。巡警队
坚持对场直地区进行24小时巡逻。成立当年就在巡逻中抓获违法人员6人,为群众做好事 56件,
消除不安全隐患26处,协助破获刑事案件3起,受到全场群众的好评。1991年3月,为了提高巡
警人员的素质,又重新从农场中学高三学生中招收了12名巡警,通过全面业务培训和军事化训
练,使这批巡警队员的素质有了全面的提高。当年 9月,九三农垦公安局在农场召开了全局巡
警队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公安分局巡警队的标准化管理经验在全局推广。
1997年2月27日,公安分局将原巡警队改建为110报警服务台,并制定了承诺制度,做到有
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实行 24小时巡逻执勤。对群众报警达到1分钟内出
警,场直地区5分钟内到达现场。同时110民警为了解除学生家长晚间接送学生上晚自习的不便,
主动承担起了接送学生的任务,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称赞。
1998年6月5日,公安分局为了加强警力,将消防中队与 110报警服务台合并为二位一体的
110报警服务台,同时加大了巡逻力度, 加强打击现行犯罪的能力。在当年就接处警89起,其
中公民求助22起,为群众在楼房取钥匙5次,拾到自行车6辆,摩托车2辆,驴1头,奶牛 1头,
都及时地返还给失主。为群众做好事46件,收到表扬信3封,锦旗1面,受到了辖区群众的高度
称赞。2000年4月20日凌晨1时35分,分局宋玉石、姜秀全两名巡警在场直巡逻中抓获了 3名盗
摩托车的人员。经刑警队进一步审理,3人交代先后伙同他人盗窃2头奶牛、7台电动机、2辆自
行车的犯罪事实。两名巡警受到了农场党委的通报表扬并每人奖励500元。据统计,自建立110
报警服务台以来,共接处各类报警620起,其中公民求助508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4人,有效
地维护了场直地区的社会治安。
治安案件发生情况统计表
(1986~2000年)
表5—27 单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