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化体育
第三章 文化体育
农场人一向有喜欢文化艺术和体育的传统。老一辈乐观向上的精神,为农场文化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尽管知青大部分返城,部分文艺人才外流,文化活动有所减少,但农场人
喜欢文化艺术的传统和兴致没有丢。而且音乐、美术、舞蹈、戏剧、诗歌、散文、小说、小品、
书法、摄影、体育等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三室两场”(图书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篮球场、排球场)的建设
为农场文化体育活动搭建了平台,各种展览、文艺汇演、歌咏、卡拉OK大赛、秧歌、舞蹈和各
种球类活动兴起。基本每年一次的职工文艺汇演和体育运动会带动了全场平时文化体育活动的
开展。
90年代末,因连年自然灾害,经济效益下滑,农场较大型的文化体育活动有所减少。自1998
年开始,由各单位轮流组织的场直地区广场文化兴起。同时,群众自发的业余扭大秧歌、跳交
谊舞等健身活动,每天都成为农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90年代,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农场党政班子注意管理理论
研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工作日程。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培养农场职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
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爱岗敬业、团队协作、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教育,培养职
工对农场的忠诚度。农场领导注意民主作风建设,把职工作为“主体人”并充满人文关怀,不
断增加亲和力,把解决职工的物质利益乃至职工的生存发展问题作为农场的发展目标和宗旨。
从1991年农场第七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勤俭、务实、高效、腾飞”的企业精神和场歌、
场徽、场树、场花开始,农场人伴随广播喇叭每天播放的场歌乐曲走过10年历程。学校和机关
每天的广播操更激励人们奋发向上。1998年,在机关楼前草坪上矗立的标志着春种和秋收的两
座雕像和“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业绩;以民为本,造福一方百姓”的镌文既反映了企业精神,
又渗透着浓厚的企业文化底蕴。
1999年,农场被总局授予“文化先进农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