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业余文学创作
第七节 业余文学创作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批城市下乡知识青年为农场带来了先进文化。他们溶进北大
荒,创作了很多独具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诗歌、散文、绘画、摄影等作品。尽管这些作品公
开发表的不多,但在丰富农场的文化生活,推动农场文化事业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吕敬人、苏
正宴、马钢、张晓军等当时农场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在后来的文学创作道路上表现出来的深
厚功底和非凡的才能,不能说不与农场生活的磨砺有关。
80年代初,间或有文学作品见于报端。其中刘爽的小说《失望》发表于《北大荒文学》;
她的诗歌《冰凌花》、杂文《谈人生》、《话说人才》等曾发表于《九三报》上。
80年代末到90年代,尽管在文学创作上出现了低潮,但仍不时有新作付梓或获奖。
原农场副场长徐畅南的词《浣溪沙·记农场春色》、《临江仙·记农场豆收夜战》、《七
律·参加鹤山农场50周年场庆有感而作》和《梦仙游·思念第二故乡鹤山农场》等作品,字里
行间无不渗透对农场的眷恋之情。
1989~1990年,李瑞兰的诗《教学楼里的我们》和散文《秋之鹤山》曾刊登《九三报》。
其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由童真走向成熟。
1991~1992年,是谢华诗歌收获的季节。先后有《收割机的歌》、《无题》、《海的赞美
诗》、《麦浪》、《飘》、《期待》、《盼》、《云》、《晨》、《告别》和《黑色·绿色·
我》等诗歌发表于《南方诗报》、《青年文学家》、《北大荒文学》及《农垦工人》等报刊上。
1995~1996年,孙小波的《默思》、《我被伤痛撞了一下》、《对弈人生》、《读毛主席
的书》、《致尺》、《想起雪季》等诗歌作品先后在《青年月报》、《写作》等杂志社举办的
文学写作大赛中获奖。
1996年,徐艳玲的散文《心中的花儿永不落》,在“九三垦区七一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
奖,并在《九三报》上发表。
1997年,刘景开的音乐作品获分局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创作奖。
1999年,在澳门回归的日子,谢华发表于《铁花》杂志第 3期上的《澳门区旗断想》,表
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90年代后期,以小学生为主的少儿文艺创作活动兴起,他们的绘画、作品多次获国家和省
级奖励,展现了新一代北大荒人的风采。
1998年,夏天、丁园慧、刘明等19名同学的作品分别荣获第七届全国小百花少儿书法、绘
画、摄影大赛二、三等奖或优秀奖。1999年,有两名同学在第八届全国小百花少儿书法、绘画、
摄影大赛中获奖,其中王浩的绘画作品获大赛一等奖,其作品被收录到画册《世纪小百花苑》。
另外,还有 9名同学获东北三省儿童绘画竞赛二、三等奖。2000年,王浩的作品《虎啸》获第
九届全国小百花少儿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一等奖。肖成路、夏天、王国昊等26名同学分别获
二、三等奖或优秀奖。王浩被全国小百花杯少年儿童书法、绘画、摄影大赛组委会授予少年组
玖段,同时他被收入《全国少年儿童书画摄影段位名人录》。在几次全国小百花少儿书法、绘
画、摄影大赛中,秦丽华、赵兴才、孙丽君、丛贵君、巩付钦分别获得园丁奖或指导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