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住人口 1982年、1990年和2000年,农场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先后对现住人口进行了第三次、
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从普查结果看,这18年间农场的总人口、人口年龄结构、人口
平均年龄、人口平均寿命、人口文化素质、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总人口
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场总人口分别为13 825人、12 139人和10 175
人。人口呈逐年减少趋势。2000年比1982年减少了 3 650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外出人口远远
大于外进人口。2000年外出人口2 060人,外进人口444人,外出比外进人口多1 616人。
二、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平均年龄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和儿童、少年人口比重下降。
农场61岁以上人口已由1982年的580人上升到2000年的950人,占全场总人口的比例由4.2%
上升到9.4%;而0~15的儿童、少年人口已由1982年的5 374人下降到2000年的 1 846人,儿童
少年所占农场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38.9%下降到2000年的18.1%。按着国际人口类型划分标
准,农场人口正由壮年型向老年型演变。
1982年,农场人口平均年龄是28岁,1990年是33岁,2000年是36岁,2000年比1982年平均
年龄增加了8岁。
三、人口平均寿命
农场人口平均寿命是根据1982年、1990年、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死亡人口平均年
龄计算表》而得出的,1982年、1990年、2000年的死亡人口平均寿命分别为52岁、59岁、69岁。
2000年,人口平均寿命比1982年增加了17岁。
四、人口文化程度
农场人口文化程度的变化表现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数量的上升和文盲人口数量的下降。
1982年,农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口仅有26人,占总人口的0.2%;2000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
人口已达448人,比1982年增长了16倍。而文盲人口由1982年的2 608人下降到2000年的 957人,
由原来占总人口的21%减少到10%,其中15岁以上文盲人口由1982年的1 927人减少到891人,成
年人口识字率已由1982年的80%上升到90%。
五、人口发展趋势
农场1982年和2000年0~14岁、15~49岁、50岁以上人口分别为5 065人、7 444人、1 316
人和 1 695人、6 185人、2 295人。两个年度的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36.6%下降到2000年的 16.7%;15~49岁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例由 53.8%上升到60.8%,5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9.6%上升到22.5%。根据松
德拜(瑞典人口学家)模式,农场人口由增长型向减少型过渡。
人口变化情况统计表
(1982、1990、2000年)
表7—2 单位:人
续表7—2
人口平均年龄计算表
(1982、1990、2000年)
表7—3 单位:人 岁
人口平均寿命计算表
(1982、1990、2000年)
表7—4 单位:人 岁
续表7—4 单位:人 岁
六、人口生命素质指数
人口生命素质指数是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成人识字率而计算的。
1982年、2000年农场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分别为72%和89.9%。
联合国对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人口生命素质指数低于 60%为低等素质,
60%~80%为中等素质,80%以上为高等素质。农场自1982年至2000年的 18年间,人口生命素质
指数提高了17.8百分点。
附:人口生命素质指数计算方式:
1、
0000314;[/$$p]
2、0000315;[/$$p]
0000316;[/$$p]
3、成人识字率1982年为80%,2000年为90%。
以上各年3项指数之和除以3即为本年人口生命指数,即:
0000317;[/$$p]
0000318;[/$$p]
说明:
1、公式中的38和229%分别表示越南人口预期寿命和加蓬婴儿死亡率。
2、公式中的52、69分别表示农场1982年至2000年的预期寿命,公式中13‰和0分别表示农
场的这两个年度的婴儿死亡率(农场1982年出生婴儿226人,死亡婴儿 2人;2000年婴儿死亡人
数为0)。